9号文终于来了

2014年05月22日 18:37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市场传闻了一年,同业业务终于被规范了。监管部门要让银行同业业务也归属到体系可控制范围内,需要更小心和一定的容忍度。

  文|崔鹏

  传说中的“9号文”终于出来了,它的变身就是5月16日央行[微博]、银监会、证监会[微博]、保监会、外管局5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及随后银监会发出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通知》。

  这个关于银行间同业业务的整肃文件,存在于传说之中已经快一年时间了。而这个文件的落款时间是在4月底,对外公布是在5月中,这种节奏可见决策层对银行同业业务市场的谨慎,以及这个市场的影响涉及之复杂。

  先解释一下同业业务这个往往令人不知所云的名词是怎么回事吧。简单地说,就是商业银行间互相把钱拆借来拆借去。

  开始的时候,中国的这些商业银行就是把钱拆借了用于抹平短期交易头寸,或者流动性上的小问题。拆出的银行可以在中间得一点小利由于这些资金是在信誉相对来说很好的商业银行间借来借去,风险很小,利息收入也很低。

  但是,到了2010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决策层开始慢慢地回收流动性——虽然央行利率没有变,但是银根明显地总体上趋向于变紧,特别是对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业务,这种结构性调整就更加明显。金融决策当局希望通过控制存贷比率、拨备覆盖率等手段来让商业银行有节制地放出贷款。

  事实上,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的利益是分化的,商业银行需要的是更多的利润,为此它们就想出了一些新办法。

  这些办法中有两个是作用最大的——这两种做法以前就有,但是在银根紧张以后,业务量成倍放大。

  第一个就是把那些放给银监会不喜欢的客户的贷款变成信托理财产品,这么做需要信托公司、担保公司们来协助,当然,参与者也是都能捞到好处的。

  第二个就是通过同业业务,把钱放给那些监管层认为是高风险和过热行业的客户。这种做法有点复杂,需要几个银行相互配合:比如A银行的客户需要贷款,A银行就可以把这笔贷款包装成一个信托收益产品,然后把它以一定价格卖给B银行,再和B银行约定在一定时候以一定的价格回收这个产品。这样,一个高风险的产品就变成了一个被监管层判别为低风险的银行间同业业务产品,这样的产品也不会受到存贷比等指标的影响。

  2013年年初银监会推出了所谓的8号文,把前边说的理财产品“收编”了。

  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对那些理财产品和贷款业务同等管理同等要求——所谓的表外业务转表内——在当时就有传闻,银监会也要对银行同业业务下手,特别是在2013年年中的钱荒以后。

  从那时候起一直到2014年年初,货币市场短期利息都高得很,这和银行同业业务旺盛的资金需求量有很大关系——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还高其实是不正常现象,或者说它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常态。这很好理解,因为在信用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人在一年内说谎的数量肯定大于等于3天中说谎的数量,也就是说,钱借出去时间越长蕴含的风险越大。

  同业业务不同于理财产品之处就是,它的业务量更大,在有的中型上市银行,同业业务收入基本可以和贷款业务持平。所以,监管部门要让银行同业业务也归属到体系可控制范围内,需要更小心和一定的容忍度。

  比如,这次落地的9号文的主要倾向是挤压银行同业业务的非标准资产,而对于标准资产的买入反售业务监管层还予以鼓励。

  在语气上9号文也不像8号文那么声色俱厉。比如在对同业业务的规范上,它只强调“应当按照各项交易的业务实质归入基本类型”,这种偏模糊的劝告式语气成了9号文的主流论调,而并没有像8号文那样严整的规定。

  2013年8号文出台之后,证券市场对银行股票抛售严重,引起其价格剧烈下跌,但是从2013年年报来看,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不过,预期在9号文落地之后,这种情况还是要出现一次的。

  崔鹏是《财经天下周刊》副主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市暴恐案31死94伤 暴徒驾车碾人群引爆
  • 体育恒大平人和优势仅1分 乌塔卡破荒国安4-0
  • 娱乐赤裸裸秀恩爱!冯德伦被舒淇爱猫抓发飙
  • 财经中石油独董换届:3候选官员从名单中消失
  • 科技触控暂缓上市:引擎故事未获认可
  • 博客唐朝为何将长安选定为都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考试百余人被机器判抄袭难证清白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
  • 傅蔚冈:以药养医没有错
  • 陈季冰:李克强经济学一年记
  • 孔浩:A股是一朵沙漠里的玫瑰
  • 叶檀:市政债不会是不应是圈钱行为
  • 陈虎:证监会真想守住两千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