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佬的保险逻辑

2014年05月20日 17:49  《董事会》  收藏本文     

  竞争还是合作,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权谋问题,是个战略决策

  文/许荣

  无论阿里的支付宝[微博]还是腾讯的微信支付,相对于庞大的金融机构业务体量而言,毕竟属于旁敲侧击的“第三方”。然而两人拉上平安,马云[微博]、马明哲、马化腾“三马卖保险”情况就不对了。为何移动支付领域的两马同槽争食,突然演变成三马合作卖保险?是因为终于发现与其两败俱伤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或者双方面临更大的行业竞争威胁?

  “锱铢必较”的版图争夺战

  以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微博]与以马化腾为首的腾迅,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争夺战中,双方锱铢必较寸土必争。打车、地图、电商等纷纷受到他们的疯狂争抢。双方激烈竞争背后的逻辑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特点注定竞争者极难选择合作战略。

  首先,互联网和金融行业都表现出巨大的规模优势特征,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表现出鲜明的赢家通吃的行业竞争特点。因此,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的是用户群体,只要有足够高的用户覆盖率,哪怕暂时没有足够的盈利,也会给投资者足够的想像空间。互联网行业的赢家通吃特点决定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惨烈。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始终具有高用户覆盖率和无法获得有效盈利模式的矛盾。例如马化腾主导的腾讯控股自从2004年香港上市以来,股价从3.4港元上涨到高点646港元,近190倍,市值超过万亿港币。但与此同时,腾讯控股的同期利润增长仅39倍,2013年预期净利润约160亿港币。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互联网企业在历经广告、游戏与电商等种种尝试后最终选择的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潜力的盈利增长方向。一方面,金融行业利润丰富;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和金融行业具有天然的功能耦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曾经和博迪教授一起提出金融核心功能观,指出金融机构的形式不重要,而其能够提供的核心金融功能才至关重要。而互联网平台恰恰能够极大地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支付清算、提供价格信息、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四大功能发挥。因此,当互联网企业终于发现早期主营核心业务(例如腾讯游戏业务、阿里电子商务、百度[微博]广告业务)盈利空间远远不及互联网金融时,都不约而同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攻城掠地。

  互联网企业发展的金融业态,是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实现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发展模式,有别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形态:并非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借助互联网实现网络化与便捷化,而是以互联网海量数据为基础,植根于互联网生态系统下金融工具的开发与一体化金融服务的提供。以腾讯的微信支付和阿里的支付宝争夺最为激烈的第三方支付及基于第三方支付的财富管理业务为例,微信支付植根于腾讯的微信和QQ用户,而阿里的支付宝余额宝[微博]则植根于其淘宝客户。因此在第三方支付及基于第三方支付的财富管理业务中,腾讯和阿里处于你增我减、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的空间。

  外御其侮的互联网“兄弟”

  尽管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风生水起、激战正酣,但全球传统金融的产业帝国仍然貌似无法挑战的巨无霸,壁垒重重、戒备森严。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39%,约85万亿美元。到2012年年底,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71.53万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1.58万亿人民币;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133.62万亿元人民币,占金融总资产规模的77.9%,利润1.51万亿人民币,占金融业利润的95.2%。

  银行、券商、基金等传统金融经营机构一方面依据其天然的资本壁垒和业务壁垒阻止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另一方面更利用各国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规则对互联网金融创新加以限制。以3月13日央行[微博]支付结算司下发通知暂停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为例,仅仅两个交易日,腾讯市值就蒸发了774亿港元。同样,在余额宝遭遇客户质疑后马云也表示,“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

  由此看来,尽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但在面临严厉金融监管和传统金融机构围追堵截的重压之下,腾讯和阿里之间的竞争被无形中套上了一个硬约束。那就是,业内竞争不能增加彼此的风险,一旦在金融业中出现突发的风险事件就意味着生死存亡。传统金融机构批评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大理由就是高风险,而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部,银行有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监管,证券有根据业务线风险的净资本监管,保险有偿付能力监管。互联网金融创新之所以能够轻装上阵,出奇制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强硬监管的条条框框。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势必为虎视眈眈的监管层提供了加强监管的契机,同时也就断送了自身的生财之道。

  于是,原来竞争无极限的互联网金融业内竞争被传统金融机构和严格金融监管施加了竞争限制:谁都不能出差错。否则不仅断送自身前程,也断送了行业机会。正是在这样激烈竞争又需要理性对话的特殊环境中,众安保险应运而生。因为在激烈的同业竞争当中仍然需要保持紧密的对话和交流,没有什么比合作成立一家为各自业务提供基础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更加合适的交流平台。

  诚然,合力淘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大佬们在宏观上基于对互联网金融体系安全性保证的考虑,也微观上实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利益一致。这就如同两家激烈竞争的汽车厂商,在修建高速公路这个问题上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更何况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是专门针对阿里和腾讯自身产品量身定制。

  竞争还是合作,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权谋问题,是个战略决策。因此,只要符合行业发展的宏观利益,又具备合作各方的微观利益实现机制,何乐而不为?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及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普京:中方天然气谈判“喝了我们不少血”
  • 体育NBA-雷霆双少51分大胜马刺1-2 视频
  • 娱乐李心洁老公偷腥 街边热吻小三(图)
  • 财经哪些城市不能放松限购:厦门等一松就涨
  • 科技微软索尼游戏主机中国较量争相入华
  • 博客徐静波:中国战机拦截日本侦察机细节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爆笑神作《舌尖上的中国-泡面版》
  • 高善文:利率水平仍有下行空间
  • 刘纪鹏:大股东富小股东亏是股市之痛
  • 叶檀:银行资产证券与转移债务炸弹
  • 天天说钱:户籍改革将催生“鬼城”
  • 孔浩:A股投资的理想与现实
  • 清议:高利率是楼市硬着陆的真凶
  • 肖磊:揭开房地产救市谎言
  • 梁建章: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
  • 谢作诗:限购令没走限降令来了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