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为什么要收购阿斯利康?

2014年05月16日 23:04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辉瑞的新药销售不佳,但这家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却计划收购同样表现不佳的阿斯利康。

  文|董晓常

  最近几周,辉瑞对阿斯利康发起总价超过1000亿美元的收购,而阿斯利康多次拒绝了辉瑞的报价,认为公司的估值应该更高。

  辉瑞甚至开通了一个新网站来展示辉瑞收购阿斯利康会带来的好处。辉瑞CEO Ian Read称,这将造就一个强大的制药集团,生产的药品能够治疗癌症、糖尿病与心脏病等疾病,会为两家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和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一样,辉瑞最近几年面临多个核心产品专利到期的威胁,比如最重要的产品立普妥2011年专利到期后,销售额从当年的125亿美元跌至去年的23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辉瑞利润同比下滑15%,收入同比下滑9%。而当季辉瑞的新药(2010年以后研发的药品)销售比例只有3.8%,低于业内平均的10%。收购被认为是辉瑞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

  不过阿斯利康面临着和辉瑞同样的问题,几款核心产品的收入都在下滑,第一季度新药销售比例也只有7%。那么,辉瑞为什么要收购在新药销售方面表现同样不佳的阿斯利康呢?

  投资者压力 过去几年,面对核心产品专利过期以及新药研发失败,股东和分析师都一直在给辉瑞董事会施加压力。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收购可能是管理层最容易找到的一种解决方案,此前在2009年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也是同样的逻辑。当然辉瑞的现金储备很充沛,根据Audit Analytics的数据,目前辉瑞仅在美国之外的现金储备就达到了730亿美元。

  成本控制 如果在收入增长上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控制成本就成了辉瑞这样的大公司不多的选择。辉瑞计划将合并后的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这样其平均税率能够从目前的27%降至21%,仅是税金每年就可以减少10亿美元。此外,两个公司合并之后对重复资源的整合也能减少不少成本,比如当初收购惠氏1年后,辉瑞自身裁员8%,而惠氏裁员10%。

  性价比 从财务的角度看,阿斯利康目前处在一个较低的估值期,主要是阿斯利康也受到专利到期的影响。但阿斯利康在前景广阔的肿瘤药品研发方面拥有很大潜力。花旗估计,到2022年阿斯利康抗肿瘤系列药物的年销售额会达到70亿英镑。而阿斯利康CEO Pascal Soriot也认为公司被低估,新药产品将推动营收从2013年的257亿美元提高至2023年的450亿美元以上。

  除了惠氏之外,辉瑞此前还分别以600亿美元、90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药厂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如此众多的收购和整合而来的研发力量让辉瑞在新药的研发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过去1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278种新药,其中强生最多,共有13种新药,然后就是葛兰素史克的11种和辉瑞的10种。

  不过收购显然解决不了辉瑞本身面临的问题。同样是面临专利到期的威胁,其他大型制药公司在新药销售方面明显做得更好。今年第一季度,强生新药销量占季度总销量的26.7%,诺华为22.4%,拜耳为21.2%。

  新药研发数量不少,但商业化产出太少,这显示辉瑞在管理上可能存在问题。而这正是合并而来的公司通常会面临的。阿斯利康前任CEO Tom McKillop就明确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公司越大业务发展越好,而且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研发的效率就会有降低的风险。

  随着医学突破速度放缓,以及越来越高的监管门槛,大型制药公司难再延续以前那种美好的时光——投入10多亿美元开发一款重磅的新药,然后依靠专利获得巨大回报。这对制药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改变,以至于到现在大型制药公司还没有找到应对之策。

  现在连续不断、规模庞大的并购,对这些制药巨头来说意味着未来的研发能力和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可以让收入保持稳定的节奏。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对华尔街和投资者的妥协,而这与公司创造价值实际上是无关的。规模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美元让制药业更多受制于投资业,而创造价值却并没有增加——商业曾经推进制药业整合提升了效率和实力,但也有显示出它消极力量的那一天,商业就是这样。

  董晓常是本刊快公司主编。这个栏目已经持续3年,是《第一财经周刊》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

  联系他请发 Email:dongxiaochang@yicai.com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警察击毙访民3小时后获表彰被质疑
  • 体育恒大平人和优势仅1分 乌塔卡破荒国安4-0
  • 娱乐赤裸裸秀恩爱!冯德伦被舒淇爱猫抓发飙
  • 财经中石油独董换届:3候选官员从名单中消失
  • 科技触控暂缓上市:引擎故事未获认可
  • 博客马未都:历史上令人发指的排华事件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考试百余人被机器判抄袭难证清白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
  • 傅蔚冈:以药养医没有错
  • 陈季冰:李克强经济学一年记
  • 孔浩:A股是一朵沙漠里的玫瑰
  • 叶檀:市政债不会是不应是圈钱行为
  • 陈虎:证监会真想守住两千点吗
  • 融冰之旅:有一种赚钱叫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