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任何人因贫穷得不到医疗服务

2014年01月07日 17:30  《中关村》 微博

  ——香港医疗体制调查报告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举世赞誉的背后是公私“双轨制”的医疗机制。

  Medical skills, medical ethics , is behind the universally acclaimed public and private "dual system" of health care system.

  文 练 路(香港)

  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是世界性的课题。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医疗体制却颇具有“社会主义特色”。在有700万人口的香港,20多年来运行着一套以“全民保障”为原则的医疗制度,“不让任何一个人因为贫穷而得不到医疗服务”,被世界公认为近乎完美的公共医疗管理体制。以人为本,不论贫富,都能获得就医权利。当下香港男女寿命世界排序均列前位。香港的医疗体制,体现出公私“双轨制”的特点,可以少花钱就医,也可以多花钱享受高档服务。公立医院为穷人撑起了医疗保护伞,私立医院则凭个性化服务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香港医疗公私“双轨制”

  现状扫描

  香港的医疗体制经历了160多年的发展,逐渐完善成为“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二元医疗体系”——由“公”营和“私”营医疗系统组成的“双层”医疗架构。公营医疗属于第一层,以“全民保障”为宗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公共税收支付,目的是要确保没有人会因为有病无钱而得不到疗治。私营医疗属于第二层,提供由个人支付的私人医疗服务,以“用者自付”为原则,让个人可以自由选择更高质量或更舒适的服务。

  香港的医疗服务的定位分工布局合理。目前分为基层医疗(急诊或普通科门诊)、第二及第三层医疗(专科门诊及住院)、延续服务(颇复杂的医院服务和长期护理)等三大类。公私医疗占有率不同。基层医疗中,公营医疗只占15%,私营医疗占85%;第二及第三层医疗中,公营医疗占94%,私营医疗占6%;延续服务如老人长期护理服务则100%由公营医疗机构提供。这个差别显示出公立和私立医院各自的分工和定位:公立医院的原则是优先为急需的市民服务,主要以收治大病、重病、急病为主,门诊病人不是主要服务对象;私立医院因为方便、快捷,服务更周到,颇受门诊病人的青睐。香港医疗机构分布相对均衡,每个区都有公立大医院、社区医院、诊所和康复医院等,看病不用跑很远,很多地方步行一刻钟内就可到达。

  港府统管医疗秉持为民服务的理念。香港的公立医院由港府医院管理局管控,私立医院由港府卫生署负责监管。公立医院的投入完全由政府负担,提供90%~95%的住院服务经费,公营医疗开支主要是靠政府资助,95%是来自税收,其余的5%是来自对个人的服务收费。正因为有巨大的财政支撑,所以香港八成以上的市民都在公立医院诊治疾病。政府每年投入的资金有85%是用于医生和护士的工资,营运成本占不到15%。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属公务员,医院是政府所有的,实行公司化的管理。香港市民在公立医院就诊,CT诊断免费;感冒之类的小病,政府负责63%;需要看专科门诊的病,政府负责95%,高规格的手术诸如肝移植等,则政府全包。

  香港医院医生统一调配资源运用合理。医生调配、培训由医院管理局负责。一个医生今天在港岛的某医院工作,很可能明天就到新界的医院上班,医生的必备素质都很接近,各个医院的人才和设备水平也相似。在医疗技术方面有特殊的规定,有些技术只能在特定的医院做,比如“器官移植”,这样保证了医院可以集中优势力量,使医疗资源不分散,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给患者很大的信心。香港的医疗机构,无论大医院还是社区医疗机构,在市民心目中有很高的信誉,一项由国际著名调查机构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公营机构和政府部门当中,香港市民对香港的医疗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数高达72%,而市民的满意率更高达99%。

  港府高福利提供均等价廉的全民医保。港府提供给居民的医疗保障,是通过公立医疗机构实行高福利、低收费实现的。公立医疗机构92%以上的经费由政府以财政拨款方式提供。只要病人需要,医院甚至可以动用直升机接到急诊病房,而这种优质医疗服务的费用,几乎全部由特区政府负担。公立医院的收费虽然便宜,但只对香港居民。比较而言,公立医院收费带有很强的福利性质,对普通市民来说,一般都可以承受。在香港的公立医院中,13%的住院和28%的门诊,正是来自社会上10%最贫困的老百姓。

  港医职业道德体现“治病必求其本”。记者曾置疑,如此低廉的医疗服务机制,医生会不会有意省去一些必要的检查项目,或者尽量少用药等等。其实是多虑的,香港公立医院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医疗服务是市民依法享有的社会福利,院方和医生首先考虑的是贯彻政府的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而不必担心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生不但不会随意减少检查项目,反倒生怕漏检,即使是一般的小病,检查手续都相当全面。只有经济富裕的人到私立医院治病,私立医院是市场经营性的行业,不属社会福利范畴。对病人尊严及隐私的保护,香港公私医院都做得十分到位,就诊室内只有医师和一名护士及病人。

  香港公立医院

  体现全民性和福利性

  香港的公立医院带有明确的全民性和福利性质。以服务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立医院所需资金完全由政府供给,医生和职员均享受公务员待遇,按政府规定享有薪酬。香港公立医院不是一个独立的盈利单位而是附属于政府的为民服务的事业单位。

  在香港,只要拥有香港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公立医疗服务,大家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是香港的名人、富豪,也没有特殊待遇,预约由计算机系统来完成,机器人只识别规定,不看脸色办事。公立专科门诊必须由医生转介,病人可由私家医生、公立门诊或医院的医生写诊断介绍信,再由专科医生跟进。只有急诊时,才可直接接待首次就诊患者。

  全港60多所公立医院、诊所的普通科门诊全部推行24小时电话预约服务;普通科门诊24小时提供诊断。香港医管局为此设立一个机构和电脑系统,系统包括全港所有公立医院普通诊所的资料。所有医院的资料都输入了电脑系统,诊断记录共享,医生都可以通过电脑调出患者病历记录。

  香港公立医院医生的工资是固定的,与诊断病人数量和开药或做物理检查多少无关。在香港公立医院治病,和患者的经济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按其病情轻重缓急所做出的治疗安排,自己不能选择看病医生,提供的住院病房都是大病房,不能自己挑选。住院病房有头等、二等和普通大病房之分。头等、二等均为自费;大病房一般为4到6人一间。床位间有帘子间隔以保证有一定私人空间,病房实行无陪护制度,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探望。大病房病人只需花一日三餐饭钱即可,治疗一律免费。

  让记者十分感动的是:千万别以为大病房免费,入住的病人就一定是贫困人家。港人觉得自己是纳税人,有权享受纳税人的福利和权益,享受免费医疗是自己的权利之一。大病房从管理到服务及治疗,医护人员决没有歧视、怠慢、简约之意识。病房虽有头等、普通之分,但医生在查房诊疗上则一视同仁,决不会专家、名医只看头等病房,大病房因为不收钱,就让“资浅”的医生应对。香港的公立医院真正体现了在医生面前“病人平等”。一位港医朋友对记者讲,某知名公司总管,患腹膜炎住院时,也是6人间的大病房。不是小气舍不得花钱,他说:这是住医院不是住酒店,酒店住五星级舒服又气派,医院头等二等大病房总归是一个“病”字,乐得省点钞票出院后开开心心享受吧!

  香港的商业医疗保险制度

  完全市场化

  香港没有政府设立的医疗保险,只有商业医疗保险。由于政府买单的医疗卫生制度解决了绝大多数香港人看病的后顾之忧,大约只有30%多的人参与私人保险或其它医疗保障计划(多是雇主提供的商业保险)。在私营医院或诊所就医,市民需要缴纳全额费用,一些香港公司和部分市民选择了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减轻个人医疗支出的负担。福利好的公司会为员工购买全额支付险,大部分公司为员工购买部分支付险,港府不规定保险额度,主要靠市场化推动。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不得病,医药费是生活中少不了的开支。香港的大公司基本上都会给员工购买团体商业医疗保险,涵盖门诊和住院的开销,不同职级的员工享受的保险额度会有所不同。如果生病了,可以去保险公司指定的私立医院或诊所看病,自己不需要交任何费用,即使住院,也不用交保证金。如果花费超出了保险额,或者不在保险范围,保险公司日后会来函讨钱,但这是两三个月以后的事。也可以先去不是保险公司指定的私立医院或诊所看病,但自己需要先垫付钱,然后再寄账单到保险公司报销领回垫款。

  市场上除了一般的住院保险和门诊保险,还有可保至百岁的医疗保险。投保人在年轻时定期缴费,然后从指定年龄开始至99岁,只要保险额没有用完,便可在有生之年一直享有医疗及人寿保障。虽然有团体的商业医疗保险保障,但考虑到跳槽、失业、养老等问题,有经济能力的人会为自己再多购买几张医疗保单。在香港只要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便可以不为医药费操心。

  香港的医生

  是仅次于神父的崇高职业

  香港的医院多悬挂“十字架”,警示医护工作人员“要以爱心爱护受病痛困扰的人”。把神父的信仰救赎众生于苦难之中演化为治病救人,也就成为医生。医生是仅次于神父的神圣职业。香港约有1万多名医师,其中约半数是香港医管局的注册医师,几百名是香港卫生署的医师;另外5000多名是私家医院或私人诊所的医师,其中2000多名是专科医师,3000多名是普通科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钟尚志对记者说过:“一个医生如没有市民和病人信任,是做不了好医生的。医生必须以病人利益为前提,进入医生行业的年轻一代,必须树立服务社会、热诚助人之心,才可赢得病人对你的信心,这就是医德。”这个“医德”不仅包涵专业水准、敬业精神,还有大爱和尊重。香港的医生,不论私家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身着整洁的白大褂,仪容端庄。凡在岗医生都扎领带,头发整齐,皮鞋一尘不染,经典的白领专业人士形象,给病人一种作风严谨、可以信赖的感觉。香港医生一直是众人所仰望的职业,能身穿白大褂端坐在医院诊疗室里,个个都是过五关斩六将选拔出来的,绝非等闲之辈。

  在香港,只有政府注册医师才有资格行医,成为注册医生绝非易事。医科大学毕业生通常需要完成12个月住院医师的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方可上岗。只因医者从事的是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薪酬标准普遍很高,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初级医师月薪约4万港币,连同津贴可达5、6万元;高级医生翻倍,而顶级医师月薪可20万元以上;顶级的外科医生甚至月薪百万。香港医生的行医资质需要不断地进修才能保住。香港医生是最能体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职场人士。香港的医生诉苦说:“终身学习”这四个字,极具现代感也很激励人;但也像一块沉重的石锁压住你,难有乐趣可言。

  香港的护士与医生

  并驾齐驱各负其责

  香港注册的护士资质全球承认,护士是很热门的职业。注册的护士均有学士学位,港大护理系毕业生,百分之百找得到工作。护士学位化已渐成趋势,非学位护士多遭淘汰。香港护士有两大来源,一是医管局下属的护士学校,再者是大学护理本科。香港护士多懂得“两文三语”即中英文书写,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因而大受欢迎。

  香港的医院是“医生少、护士多”。护士与医生工作“并驾齐驱,各执一端,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除了日常病人的护理外,诸如预防、康复知识的传播等,都要由护士完成。香港护士要分担医生的一部分工作,这就要求护士的医学知识必须相当丰富。香港医院除设有专科护士之外,还有专业护士顾问,比如,糖尿病人的专科护士顾问,要指导病人如何用胰岛素,怎样预防并发症,康复期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香港医院管局建立了一套“培训+晋升”的激励机制。在护士的专业发展上设置了5个层次的培训课程,只有取得相应的课程证书或文凭,才有条件获得专业职称和职务晋升。在护理人员的晋升方面,设置了从“临床”到“管理”再到“策略性领导”3大晋升层次;设立了从起步的登记护士、注册护士到最高级别的总护理行政经理的7到9级的晋升阶梯。香港注册护士考试与任何国家、地区都没有“相互资格认证”的规定,若想在香港执业,必须通过香港注册护士考试,欧美人士也不例外。通过香港注册护士考试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一位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又读了4年书,花了20多万元的进修费,才取得护士资格,当然这是个例。

  护士的工作时间并非固定的“朝九晚五”,需要轮更,一般分为早、午、晚,公众假期亦需当值。遇有突发事故,更要超时工作。关于薪酬,护士行业相当不俗。登记护士的月起薪点为1万4千元,注册护士的起薪点是2万多元,而注册护士在晋升至总护士长后,月薪更可达港8万元以上。

  记者手记

  可资借鉴的香港医疗体制

  据悉当今世界能叫出名字的“人类疾病”约6万多种,其中60%的疾病我们还无法通过手术和药物治愈;而手术或者药物能治愈的也不过6%左右,当然许多疾病可以自愈。换言之,目前医学上大部分疾病还没有治愈的灵丹妙药和手到病除的方法。因此,医生除了治病以外,更重要的要“治未病”和体谅关怀病人,帮助患者走好康复道路。香港医生的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对病人春风般的态度,得到世界的好评。关键是有“以人为本”和“博爱平等”的制度保证。香港医疗制度含有丰富的内涵,诸如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社会福利,更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资源分配的合理……。这一切均体现在香港居民文化素质的良好上,一言以蔽之曰:就是人类的文明!旅居香港多年,耳闻目睹并亲力亲为港人民生,颇多感慨。这篇调查报告,旨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香港医疗体制改革的经验,为我所用也。是为盼。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港媒:台军情局驻港特务组织全面启动
  • 体育卡卡破百球米兰胜 C罗2球皇马主场5连胜
  • 娱乐邵逸夫爵士安详离世 享年107岁
  • 财经中铁总裁抑郁自杀或因铁路第二波反腐
  • 科技游戏机“解禁”未完成:八字仍只一撇
  • 博客四川凉山州儿童真实生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中生因校外订餐被处分 考研真题答案
  • 张化桥:影子银行也许不需要监管
  • 占豪:大量股票低于净资产不会持续
  • 谢作诗:只有土地私有才能救中国经济
  • 易宪容:今年中国A股是否回归常态
  • 叶檀:土地增值税是税收无尊严的象征
  • 冉学东:107号文强化央行监管权力
  • 孙晓明:粮食差价补贴不是灵丹妙药
  • 巴别塔荔枝:我们应该容忍童工现象
  • 叶檀:债券无违约 金融无信用
  • 姚树洁:深圳女童工被解救是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