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报道”的言外之意

2013年12月11日 09:48  21世纪商业评论 

  采访李嘉诚应该是每个商业记者的终极挑战。不久前《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相继刊出李嘉诚先生的访谈。但比较可惜的是,也许是报道太仓促,或者接受采访时受到约束,报道谈的比较浅。因此李嘉诚的对话,整体成了对方的一次表态,媒体则成了一个传声筒。

  在受访中,李嘉诚的说话完全是公关辞令的范本,可举例说明其“滴水不漏”。比如他讲“我爱国家,不过为了股东利益,也需要以回报为考虑要素,寻找具发展潜力 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不存在所谓的“撤资风波”,但将来继续大举向海外投资,你也不能怪我。再比如,记者问投资是基于商业判断还是政治分析,老超 人回答,“我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因为股东对我是非常信任”。这话的意思就是,作为商人,我必须 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还很谦虚,说自己“绝对没法影响政治”。可是这几篇专访在内地和香港被大举传播,能说不影响吗?但老李身段放的很低,“我无法预测政治的变化”,仿佛置身事外。

“李嘉诚报道”的言外之意

  类似的话语技巧,在访谈中多次可见。相信读完几篇报道,读者诸君一定有一个感觉,即李嘉诚先生对其与内地的关系有些微词,对当下港府的治理也颇不满意。谈到 香港问题时,他有比较直接的表态,“希望香港保留良好的法制制度,不要人治,不要选择性地行使权力”。这话从商人嘴里说出来,算是比较直白的批评了。

  商人在媒体上批评政府,似乎有些犯忌,何况李嘉诚这次选择的是内地媒体。但上面这番话说出来,记者有的写,而他自己也可以进退自如,既起到了敲打的作用,也不会伤了和气。反观媒体,虽然获得了专访李嘉诚的良机,但却在对话中落于下风,没有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采访者与李嘉诚在议程设置上缺乏交锋。李嘉诚的目的,无非是澄清撤资传闻,以及向某些政府人士喊话,所以他才需要找被“标签化”的内地媒体南方报业做专访。可是记者既拿到这一天赐良机,自当重组议题,为读者回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李嘉诚报道”的言外之意

  那么读者关心的是什么呢?有些话,老超人显然言犹未尽,且无法在媒体上公开表述。但媒体和记者对议程当有自己的判断。

  其一,李嘉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从报道可以看出,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李十分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不快,也给对方留足面子和余地。但在采访和写作中,这块缺乏铺陈。我以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港岛普通居民,这块都应该是焦点议题。

  凭李在商界的地位,访问中国必然是邓小平一级的领导接见。而今红二代领导人走的依然是补丁版的小平路线,但大陆经济实力,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已与1992年有天壤之别,香港的政治地位也已经不同往昔。如何重新定位中李关系,不仅重要,而且大有挖掘空间。

  其二,李嘉诚与港府的相处模式,也势必到了总结和反思的时候。这 一话题是可以和当下热门的政治转型联系考察的。不管是日韩、东南亚还是香港,儒家文化圈经历现代政治转型后,多形成一个财阀政治的格局,此时梳理巨商与政 府治理之间的关系,当有现实意义。在港英政府治理香港时,企业家群体是有效管理社会的中间媒介。而九七回归后,特区政府虽延续了相同的管治策略,但企业家 的社会中介作用却在不断减弱。如果记者认真梳理过李家投资的布局,当知其地产、码头、公路、电力,都是与政府关系十分密切的基础行业,这样的企业,不从政 经关系解读,是无法真正理解其事业的,而这也必然是其本次发声的一大缘由。

“李嘉诚报道”的言外之意

  李嘉诚先生有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勉,把握了殖民者退场机遇,以民族资本家身份陡然崛起,其后再以香港独到的区位优势,以及国际中心的金融地位,成其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巨商。以李之历史地位,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其全球投资视野,这样的人物需要有中国历史的经线,以及全球化浪潮的纬度,进行政经一体的立体解读。

  李在访谈中表现出对科技业的兴趣,无非是一种宣示,即他依然是商界潮男。85岁,于他而言也不算高龄。相信这次轰动的专访,会是其下一个大手笔投资的伏笔,此轮报道中言犹未尽的话题,将时间拉远些或能看得更为清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辽宁首开雾霾罚单:8个城市被罚5千余万
  • 体育欧冠曼城3-2逆转拜仁 C罗进球皇马2-0
  • 娱乐北漂女歌手遭快递员劫杀 凶手被执行死刑
  • 财经低退休年龄群体或先延退 多为体力劳动者
  • 科技电信4G最快明年初公众“试商用”
  • 博客柴静:一百年前医患关系让人感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十大最易挂科科目曝光 学霸最怕啥科目?
  • 姚树洁:解读奥巴马给曼德拉的悼词
  • 永新人:推迟退休有人欢喜有人忧
  • 冉学东: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正在打架
  • 梁建章:人口红利之后是人口负债
  • 黄有光:政府干预生育理由不成立
  • 慕容小散:“各种宝”高收益的背后
  • 张庭宾:人民币升值是这样推高楼价的
  • 何亚福:养得起孩子 养不起计生办
  • 叶檀:制造企业大量倒闭怎么办
  • 齐格:许家印是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