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市场化启程

2013年12月06日 23:32  《中国投资》 

  多年来在政策襁褓中的中国核电产业,正在努力适应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2013年10月21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召集的核电经济性策略研讨会上,来自各核电开发、建设和设计单位高层,对核电如何提高投资效益进行了热烈讨论。这已经是自核电标杆电价发布之后的第二次密集讨论。

  继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网标杆电价相继出台之后,6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核电将现行核电上网电价由个别定价改为对新建核电机组实行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并核定全国核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0.43元。今后将根据核电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电力市场供需状况等对核电标杆电价定期评估并适时调整。

  核电这一电力形式与火电、风电等并不相同,在过去的定位里,发展核电的目的是保持核能力、提升核技术,而并非作为一个产业而发展。因此,中国核电的定价机制实行“成本加成、一机一价”的定价模式,根据核电机组的成本来核定其上网电价。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最早3个核电基地都是以个案方式进行建设,出现了不同机组不同电价。

  个案方式发展形成的核电体系,一直未能在中国的电力结构中形成规模。到2007年,中国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站仅有6座,1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906.8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同期总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比例分别为1%左右和不足2%。

  2007年是核电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中国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起了各界重视,“核电的黄金发展期到来”成为对行业的基本判断。此后,关于进一步调高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多次被提及,直到2010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全球核电进入低谷。

  虽然经历了这一波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核电并没有显著的增长。到2012年底,中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增加到1254万千瓦,仍仅占全部同期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1%,发电量仅占全国的2%,而在全球,核电占发电总量的平均比例为10%左右。

  福岛事件之后,全球对于核电发展的态度迥异。德国宣布将放弃核电,并列出了明确的退出时间表。美国核电投资也出现收缩。而作为能源紧缺并依赖核电的日本,福岛事故后续问题延续至今未能彻底解决,核电业至今未能走出低谷。

  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民众对于核电的认识与态度。相比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核电发展期,中国核电如今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多重挑战之下,核电前景增添了诸多变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曼德拉病逝享年95岁 生平 生前影像
  • 体育图解看死亡之组怎诞生 曼德拉的足球恋
  • 娱乐《私人订制》未过审查 或将调整范伟台词
  • 财经人民日报谈不动产登记:难挑降房价大梁
  • 科技中移动否认与苹果达成协议 称仍在谈判
  • 博客郑州热力管道爆裂(图) 上海雾霾前后照片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禁说汉语食堂大妈拼音报菜名
  • 张庭宾:毒霾警告疯狂发展模式应转变
  • 谢百三:新股改革几个亮点和疑点
  • 钮文新: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 乖乖老鼠:比特币为何不能成为通货
  • 朱大鸣:高层重申房地产调控意味什么
  • 梁建章:北京的承载力有多大
  • 叶檀:降低公务员饭碗的含金量
  • 刘杉:中国进入自贸区时代
  • 林采宜:我国优先股市场到底有多大?
  • 陶冬:2014年中国经济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