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楼市的潮水正在退去

2013年11月07日 15:45  《中国商界》杂志 

  刘英团

  (独立财经评论员)

  过去的一两个月,可谓是中国刚需者最受煎熬的两个月,一方面看着楼价比2012年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看到房贷收紧,生怕未来付出更高的利息,其中更有很多人一直观望等待国家调控使房价下跌,却不想每次略有调整后暴涨更甚,终于被煎熬得快疯狂了,忍无可忍进入市场。(10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

  之前,许多报道称,不少地方的房价存在着巨大泡沫。而曾被冠以“鬼城”名号的地区,更被指为泡沫中的泡沫。对“鬼城”之说,不少地方政府的官员都很愤懑,甚至指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入住率低,是‘阶段性的正常现象’,一年后、两年后你再来看,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但是,楼市的现状就摆在那里,容不得半点虚伪和矫情。“奇迹”也总是被残酷的现实打破,更可怕的是民间借贷及开发商自杀事件还时不时的挑战一下人们那脆弱的心脏。

  楼市的潮水正在退去,裸泳者屁股很快就要暴露在公众的面前了。“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这是巴菲特的名言,用在股市里如此,用在现今的楼市,也同样如此。尽管不少地方政府的官员认为“未按合同约定交房”和“工程进度明显放缓”现象仅仅是楼市“僵持”,抛向市场的商品房存量不足,难以形成泡沫。但是,浙江某法院副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弃房跑路’已经很厉害,房东真的没钱还贷了,还讲什么信用。”一些“套牢者”之所以现在还拿着房子,还不是用银行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来偿还银行贷款?

  在房屋供应量放大、实体经济尚无起色的当下,一些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峰时下跌了百分之三四十,个别豪宅甚至拦腰斩断,不少地方的不少房主“弃房跑路”使银行变房东。

  温州一位基层法院副院长说,从2011年到现在,该院查封的房屋至少有3000套,目前还只有小部分进行拍卖,“其中80%为个人房产,这还不包括企业破产涉及的房产”。一位股份制银行某分行信贷部负责人坦承,“现在一些豪宅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四五十,就意味着这些房源成交价低于银行贷款,一些实在没有偿还贷款能力的人,就‘弃房跑路’了。”

  当然,在这个游戏中,地方政府显然成为最大赢家,2013年前6月,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达1.13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其中北、上、广三地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已超1739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1934.92亿元的水平。但是,在政府大赚特赚的同时,银行和开发商却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正如一些银行人士所担忧的,“房价下跌已产生信用风险,如果实体经济不好转,即便房价上涨也没用。涨的越高,跌的越惨。”

  同时,一些房企负责人也说:“能活下去,就是万幸。”报载,仅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去年开始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

  “历史上无论是一个个人、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朝代,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对楼市而言,这是个资金瓶颈的时代,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有不少房企正挣扎在破产的边缘。断裂的资金链上,总是不停演绎着各种版本的传说,结局却出奇地相似,笑剧寥寥,悲剧不停,结尾往往重蹈着同一个覆辙:曾经风光无限,如今行动维艰甚至轰然倒塌。正如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微博]所言,“其实很多企业处在‘扛’的状态。”

  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了,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当然,我并不希望房企破产。因为房企破产倒闭不等于房价下跌,房价下跌也未必需要以房企倒闭为代价。但是,不能再走高房价的道路应当形成共识。尤其在楼市“新政”的密集“轰炸”下,“不差钱是过去,高负债是未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生活已是“过去时”。地方政府的官员可以否认或死不承认“鬼城”的存在,但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应该清楚自己的实力,“夜路走多了,早晚会遇上鬼”,靠银行借款和民间借贷“过日子”,资金链断裂一定会“死”的很难看。正如万科总裁郁亮所言,“房地产行业的上半场过于辉煌,但好日子一去不复返,未来楼市调控将会长期化”,“不要对政策转向抱有侥幸心理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警方锁定作案车辆
  • 体育欧冠-梅西2球巴萨3-1米兰 阿森纳胜 视频
  • 娱乐刘晓庆:隐婚1年才公开 曾拒收老公1千万
  • 财经媒体称央企员工平均年薪11万是私企3.8倍
  • 科技十大智能手表:苹果iWatch最令人期待
  • 博客方舟子:质疑崔永元所获“国际大奖”
  • 读书真实版色戒:怀揣明星梦的刺客郑苹如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
  • 陶冬:房价短期会涨 中期会跌
  • 朱大鸣: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 陈思进: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
  • 叶檀:中国无人能逃脱通胀压力
  • 商寅泉:自住型商品房前景初探
  • 周彦武:如何突破监管的存贷比红线
  • 唐钧:别忘了现行退休年龄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