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的故事中国人看不懂

2013年04月23日 13:24  《商业价值》杂志 微博

  夏勇峰

  转眼间,Facebook推出的Android Launcher(启动器桌面)类产品Facebook Home已经一周,可是在Google应用商店Google Play的5天有效下载时间中,它总共才被下载了50万次,差评不断,平均评分只有可怜的2.2分。

  虽然目前这一产品才支持几款有限的手机,可是考虑到Facebook全球用户已经超过10亿,这个数字确实惨淡。这让一些之前一直在观望的评论者纷纷发声,很多人直接将其定性为失败。

  可是这样的结论未免武断,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包括一些“专家”在内,Facebook的故事他们或许真的看不懂。

  早在一年前,据comScore的研究报告,Facebook美国用户平均每月通过手机网站和App接入Facebook的总时间为441分钟,超过传统网页登陆的停留时间391分钟。一方面,这说明大部分美国用户已经逐渐用手机的方式使用Facebook,取代了传统PC;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Facebook的可怕:根据comScore的计算方式,手机端和网页端是分别统计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月平均每个Facebook用户要在它的网站上花费近14个小时,也就是每天半小时。

  而另一个数据则更加直观,早在Facebook超越Google系列网站和雅虎成为美国用户最常访问网站时,它就已经占据了美国用户访问整个互联网全部时间的14%。

  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即便是微信,因为其Push机制,用户实际停留时间也占不到互联网的3%;QQ其实更高一些,但它多半只是挂等级,难以统计。在中国,整体用户的产品使用状况相对美国仍然分散。”一位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士对《商业价值》说。

  一位名叫Nels的美国人说,在美国,他父亲那辈人也就是60多岁的人群,其实已经是熟练的互联网使用者,但日常使用的产品不超过5个,其中之一就是Facebook。“有什么产品如果能看到他周围的同龄人在经常使用,那才能说这是在美国非常成功的产品。”他还说,他爷爷今年93岁,也有Facebook账号,除此之外只会收发邮件。

  如果说在中国,真正衡量一个产品要下到三四级城市去看其“地域”的普及度,则在美国则是要去调查50岁以上人群,去看“年龄”的普及度。

  因为美国用户与中国的习惯大为不同,互联网产品的演进也有很大区别,导致了在美国真正普及的产品,其实更为集中。而其中Facebook所拥有的影响力,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没有任何产品能达到相同的量级。

  而从这个角度回看Facebook Home,它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但因为其重度用户不在少数,因此它很有可能在一个垂直相对小众的市场拥有其忠实用户。这样的一个用户就能为Facebook贡献极大价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 体育英超-范佩西3球 曼联3-0提前4轮夺冠
  • 娱乐熊黛林气愤回应劈腿赌场大亨 称污蔑
  • 财经雅安地震影响宏观经济有限 企业捐赠一览
  • 科技中移动人均通话量下降:利润几乎停增长
  • 博客雅安枫木乡震后实拍(图) 地震专题
  • 读书拒绝商家忽悠:怎样选食品最安全
  • 教育美富豪在清华大学设3亿美元奖学金
  • 育儿内地孕妇假结婚在港被判入狱12个月
  • 宋文洲:地震还会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
  • 水皮:黄金只是一种炒作符号
  • 张五常:亚当斯密为何误解了佃农制度
  • 杨涛:我国投融资体制的问题及改革方略
  • 朱大鸣:红十字会能走出信任危机吗
  • 叶檀:IPO受阻谁最受伤
  • 石建勋:百姓为啥爱买黄金不买股票
  • 金岩石: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步入7时代
  • 朱大鸣:房地产仍然是中国大众情人
  • 安邦智库:四川雅安地震经济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