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撞了美国的腰

2013年02月16日 15:24  《环球财经》杂志 

  中国创新撞了美国的腰

  最近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研究科技工作独立于西方国家的程度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中国总的方向是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试图在关键领域做到自力更生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保明

  过去100多年来,由于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十分优秀,从而成为世界公认的经济领袖和军事霸主,无人能与其匹敌。但是从2006年开始,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就在2006年的早春2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和“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具体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赢得竞争优势。

  中国的前进脚步使美国精英们开始有了被人赶超的危机感。但是,“中国远远落后”的惯性思维使他们对中国能否建成创新型国家将信将疑,他们特别提出了以下5个问题:

  中国试图通过自主创新来建立创新型国家,还是打算依靠其他国家来达到这个目标?

  科技创新的大方向是来自决策者(即自上而下),还是来自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即自下而上)?

  国家对研究开发的投资是为中央政府的重点服务,还是为当地政府的首要目标服务?

  政府的科技规划如何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之间分配经费?

  在中国的创新过程中,技术的商品化将起什么作用?

  USCC:

  “冷战”性质的监测机构

  针对上述5个问题,美国国会首先积极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将这项任务交给了“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USCC)。

  USCC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背景下,美国国会为了监测中美贸易交往对美国经济与安全的影响而于2001年特设的独立咨询机构。因为当时尚未摆脱冷战思维的美国国会担心,中国这样一个非市场经济大国加入世贸组织,会对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成为一种威胁。该委员会由12名委员组成,他们由国会领导层任命,但他们均来自私有部门,而非现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

  尽管该委员会经常针对中国国情提出诸多质疑,但该机构与美国国会内部的所谓“反华鹰派”并不相同。从2001年开始,该委员会每年都要向美国国会提交并公开发表一份评价中国国情的年度报告。以前,年度报告主要论及经济领域中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但近年来其范围逐步扩大,例如,2011年的报告除涉及美中经济关系(包括中国国有企业不断增加的影响、知识产权违法情况和对华技术转移等问题)外,该报告还详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问题。

  2012年,鉴于中国不断出现“上天入海”(神舟载人飞船对接和深海潜水器)等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重大成就,使美国感到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突飞猛进的压力,于是,USCC决定2012年的报告要加入有关评价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容。

  2012年5月10日,为了调研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状,USCC召开了听证会。听证会分为四个部分:(1)中国与创新;(2)中国创新的基础结构;(3)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4)国防工业的创新。提供证言的专家共有9位,有的是来自信息技术和创新领域智库的负责人,有的是来自著名高等学府和军事院校的教授,有的是来自IT技术公司的负责人,有的是来自著名国家实验室的领导。听证会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记录文件长达178页。专家们除讨论一般的创新体系建设外,还就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云计算技术和国防工业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具体评价。为了撰写年度报告,USCC的成员还在5月份亲自来华,访问了北京、常州和苏州等城市,与中央部委(特别是科技部)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面对面地讨论了中国科技创新体制的问题。

  6个月以后,2012年11月14日,USCC发表了2012年度报告。一共只有六章的报告中专门辟出一章来论述该委员会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现状的评价。可见,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创新”已成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为什么?说白了,因为中国创新撞了美国的腰,他感到有点痛了!

  中国对创新投入巨大

  首先,上述报告不得不承认,至今中国在达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中国已通过大量向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使制造业在从生产简单的消费品向应用高技术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事实证明,中国对创新的投资已得到了回报。

  在某些领域,成绩是巨大的。例如,中国科学和工程学类的研究生学位已从2001年的30320人增加到2009年的172336人,增长率高达468%(在美国,与此同期的增长率仅为8%)。这项进步来源于中国科技类大学的显著增长,从2000年的239所增加到2010年的834所。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创新的计划,最著名的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以及“十一五”、“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USCC的报告对这些规划和计划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于其他的国家级的研发计划,如“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内容,报告也不厌其详地作了介绍。

  报告认为,在最近几十年里,中国政府的规划者一直在研究中国的科技工作独立于西方国家的程度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中国总的方向是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试图在关键领域做到自力更生。在过去10年里,中国的官员在要求做到高度自力更生、高度评价自力更生战略的同时,也引进了不少的外国技术和国际智力资源。但是,中国至少在目前仍然强调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自主创新”,即力争自主控制核心技术能力。

  报告还对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资源作了长达3页的详细介绍。特别对中国用优惠条件延聘外籍专家作了介绍,并引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研究国家安全事务的一位专家的话说:“中国特别成功地招聘了来自国际科学资源和国外大学的学者来为其军民两用型创新的雄心服务”。

  “中低级”创新成就

  但报告认为,中国有些方面的创新努力尚未获得成功。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步履蹒跚;通过建立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化的银行金融体系来培育企业家阶层的目标也未实现。中国的科学和工程学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教育制度的成效受到质疑:看重死记硬背胜于创造性;偏重抄袭国外技术而不是崇尚创造发明。

  乔治亚理工学院“国际事务与管理”专业的一位教授在国会作证时指出,中国已找到了创新的“捷径”。这个捷径不需要注重原创性、不需要为生产独一无二的新产品而投入大量资金。中国真正的创新竞争力在于掌握了“第二代创新”(Second -generation Innovation)的技巧,其中包括把成熟的技术与产品结合产生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的重点是改进美国开发的技术、实施商品化并付诸实际应用。他甚至说,不必在乎中国赶超硅谷模式的企图。报告还引用美国对华贸易官员的话指出,中国中长期规划的重点完全集中在“增量型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至今,中国的创新大都是以“以工程为基础的创新”、“第二代创新”或“创造性仿制”等形式来取得中低等级的创新成就。

  报告认为,总的来说,中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相对较少。虽然基础研究经费的额度有了迅速增长,但实际上在总的研发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据欧洲商会2012年8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申请的专利大都是外观设计(占32%)和实用新型(占36%),而真正的发明专利仅占32%。

  中国创新对美国的影响

  与此同时,报告不顾事实,用“中国威胁论”的老调对中国的创新战略进行了攻击和指责。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的对外互动聚焦于为中国的利益汲取技术。为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制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市场障碍,扭曲了市场。中国有时在引进外资时,强迫对方转让相关的专利技术或技术秘密(Know-How)。有时自主制定了外国公司必须遵守的中国标准。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外国竞争者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费时耗材来修改原本在全球兼容的手机。中国政府还鼓励中国企业申请与尚未在中国营业的外国公司的技术相似的实用新型专利。这样就有可能迫使竞争对手为外国公司发明的技术向中国拥有的这类专利支付使用费,并以此来吓退竞争对手。

  报告认为,如果继续执行这样的“创新战略”(报告中用了“创新重商主义”这个新名词),中国就会破坏整个全球贸易体系的未来。特别是当发展中国家开始相信“北京共识”(即国家指导的资本主义和替代进口的贸易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捷径)时,这种战略将把国际贸易变成“零和游戏”,而使遵守WTO 自由市场规则的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在这样的情绪下,不幸的是该报告得出了扭曲的结论——除非中国放弃非法获取美国技术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美国将在下列重要的出口产业领域承受收入和就业机会减少的痛苦:商用软件、电影、通信、信息处理硬件、音乐和娱乐软件、航空航天和许多制造业,如机床、交通设备等。中国领导人期望在2040年使中国的产业达到“跨越式创新”的高峰。中国这种战略的成功将影响美国在全球的科技地位、经济业绩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安全态势。

  多极化世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笔者试图通过来自美国的第一手资料,详细了解并向读者介绍美国知识精英们的“中国观”的动机。

  就在写完本文初稿之时,2012年12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布了题为《2030年全球趋势:替代的世界》报告。该报告声称,西方在过去两个多世纪内的全球主导地位将被颠覆,美国和欧洲国家将不再享有霸权地位,而是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中与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分享这种地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马英九:正与日协商使用钓鱼岛渔场
  • 体育广东终结山东15连胜 马布里休战北京负
  • 娱乐王菲曝素颜照 网友调侃如18岁少女(图)
  • 财经我国政府机构每年不合理支出规模超万亿
  • 科技直径45米小行星凌晨近距离飞掠地球(图)
  • 博客马鼎盛:朝鲜核试验不成功 中国如何应对
  • 读书朝战时美国曾考虑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 教育孩子办家庭春晚压岁钱变身“出场费”
  • 育儿深圳白领月薪低于4千不如回家做保姆
  • 清议:为什么货币超发还将持续
  • 张明:外汇储备到底能不能分给老百姓
  • 梅新育:美欧自贸协定祸福难测
  • 张明: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
  • 郑风田:欧盟挂牛头卖马肉算什么事?
  • 梅新育:朝鲜拥核意在谋和
  • 黄鸣:如何做尖端产品一步登天
  • 章玉贵:再造香港经济竞争力
  • 胡坚:如何解决北京出租车问题
  • 黄凡:从股神归来看投资理财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