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未来

2012年12月17日 10:50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如果日本经济持续原地踏步,中国以7%~8%的速度飞速前行,到2020年中国经济等同于美国的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时,日本怎么办?在日本有识之士心里,这已经是个必须立即开始思考的问题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陈言 | 日本东京报道

  对现在的日本人来说,中国已经是生活中无法缺少的一部分。在东京乘客最多的山手线轻轨上坐半个小时的车,如果没有听到中文,就会让人有些奇怪。每年过百万的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将中国的语言、文化、商品等带到了日本的各个角落。

  钓鱼岛争端之后,日本似乎更多了些“厌华”的气氛。于是,在东京街头,人们一边穿着中国制造的服装,在餐馆里吃着中国加工的食品,一边指着电视对中国社会品头论足。9月中国一些城市抗议游行的镜头如同刚刚发生的事件一样,不断在电视里播放,其反复程度近年少有。

  这种现象今后或许还会持续很多年,但到了2020年或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达到很多日本政治家所崇拜的美国的水平时,日本人的对华态度恐怕也会改变了。而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样的情形可能为期不远了。

  如果中国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日本怎么办

  “我们也许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失去在中国面前的优越感。”企业职员渡边泰三对《望东方周刊》说。

  过去10年,每年来中国访问,渡边看到了中国的不足,也看到了中国迅速挣脱“落后”的种种变化。过去,中国企业管理较为落后,信息化不普及,让日本企业觉得有很强的优越感。

  “我们的工厂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销售信息化方面,在10年前是大大超出中国同行的,但现在已经不比中国人强多少,能谈得上的优势,只是我们的经验更丰富一些。”渡边说。

  而渡边回到家里,和自己上大学的女儿谈起学校情况时,他觉得时代已经完全变了。“我女儿出生在日本开始‘失落’的时代,到现在正好20岁,成长过程中日本经济几乎就没有复苏过。她的中国同学则根本没有经济失落的感觉,学习能力和消费水平基本超过了日本同学。”

  如果说老一代的日本人还存有一种对中国的优越感的话,年轻的日本人已悄悄开始适应新的中日力量对比了。

  这是一种在日本经济失落、中国努力赶超,中日经济规模平起平坐时出现的特殊感觉。但如果日本经济持续原地踏步,中国以7%~8%的速度前行,到2020年中国经济等同于美国的规模甚至跃居世界第一时,日本怎么办?在日本有识之士心里,这已经是个必须立即开始思考的问题。

  用示强来掩饰内心的恐惧

  但中日未来力量对比的变化,投射到日本国民心态之上,却催生了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不友好的情绪。中国弱,日本似乎对中国有一份友好相处之心;中国强,日本厌恶中国的人好像忽然多了起来,并且在厌恶之外又增加了几分恐惧感。

  日本内阁府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美国在日驻军基地经常发生强暴日本妇女的事件,但日本人中对美国持有好感的仍占到81.9%,而对中国有同样感觉的人为26.1%。2012年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全面挑起中日领土纷争后,这一数字恐怕还要下降。

  “眼下日本正处在选举阶段,除了能听到各个政党要‘捍卫日本领土’、进驻岛屿的呼声外,却从来听不到日本该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性声音。”早稻田大学一位专攻亚洲关系的中国留学生对本刊记者说。

  甚至一些家庭妇女谈起日本的对外关系时,也从过去的“不再战”(不再打仗)、“救助弱者”等话题,渐渐转向领土问题,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绪。

  《网络与爱国》一书的作者安田浩一在解释日本出现的变化时说:“很多日本男性参加游行,主要出于政治目的,有时也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式,但女性上街游行,参与政治争论,则往往源于她们对社会的绝望和心头的危机感。”经济的长期失落,政治上的动荡,在无法找到出路的时候,不少日本人便把这种情绪放在了对外关系上,用示强来掩饰内心的恐慌。

  “日本仍然必须在中国做下去”

  钓鱼岛争端恶化之后,不少日本企业开始强调“中国+1”,希望通过 一个中国之外的市场,来分散中国市场上的风险。

  但日本经济产业省一位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对本刊记者说:“今后5年到10年时间内,无论是印度还是东南亚,都不能取代中国市场,日本仍然必须在中国做下去。”从零部件基地的建立到现代化物流体制的构筑,再到成品的组装销售,再加上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只用二三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在世界其他地方重建一个和中国相当的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日本经济现有的能力所等不起的。 

  “问题是,现在日本经济开始和政治脱节,企业实现了全面跨国化,而政治依旧停留在日本国内,政治家不顾国家经济利益,按自己的想法搞乱了国家间的关系。”日本一家大报的主编对记者说。

  于是,当日本看不到走出经济困境的出路,保守政治又影响至深的时候,在日本听到的最高的声调,就是唱衰中国。书店里充斥着不少对中国政治制度持全面否定观点的书籍,对中国经济可能取得的发展视若无睹,很多人宁肯相信明天的中国一定会问题更多,而不去为中国的真正崛起做好准备。日本眼下这种缺乏自信和冷静的心态,令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担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 体育CBA-马布里43分北京胜广厦 广东胜八一
  • 娱乐钱雁秋梁冠华闹掰:狄仁杰再也不问元芳了
  • 财经人大官员称分配改革应控制政府收入富民
  • 科技快递企业泄露用户信息最高罚3万
  • 博客大雪后雾霭笼罩北京城 赵子琪辣妈写真
  • 读书中国少将论海权:钓鱼岛争端将导致战争
  • 教育丈母娘的看人眼光或是素质教育的眼光?
  • 育儿富商借试管生8胞胎:5子超生或罚千万
  • 管清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带来春风
  • 刘步尘:家电企业急剧分化的背后是什么
  • 于晓华:新四化和中国改革的顺序
  • 刘泳华:城镇化是高房价的元凶吗
  • 孙立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意
  • 祝捷:小米的创新你学不会
  • 西向东:美国控枪难的经济原因
  • 郑风田:未来中国农村会是什么样子
  • 聂庆平:美国经济将陷入衰落的十年
  • 罗善强:一轮牛市就像一场摇滚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