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粤东地区婚庆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2日 16:19  潮商

  时尚与传统“相益彰”

  本刊记者  陈穗芳    罗堃  林馥榆

  近年来,随着各地婚礼服务机构的大批量涌现,粤东地区的婚庆策划公司也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仅汕头地区的婚庆公司就从2005年的不足5家,发展到2012年的120家(不含今年注册),应当说在粤东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婚庆市场。而当前粤东地区的婚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婚礼流行趋势如何呢?为此,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汕头的婚礼策划机构,听听业内人士是怎么说的。

  夏日炎炎的午后,记者来到一家婚礼策划连锁机构。一进门,时尚气息扑面而来,而墙上挂着的传统老黄历,则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家既时尚又“传统”的潮汕婚礼文化策划机构。机构负责人王先生热情出迎,并亲自冲泡咖啡待客。闲谈中,王先生介绍起他创办这家机构的初衷,就是想把时尚前沿的婚礼元素带入到潮汕地区的传统婚礼文化中来,使传统婚礼更加多元化。

  个性化需求催生婚庆策划

  谈起早期粤东地区婚庆行业的发展情况,王先生说到,早期的本地婚庆行业发展模式比较简单,一直以婚纱影楼的的形式运作。1993年,汕头出现了第一家婚纱摄影机构,开启了专业从事婚纱摄影的影楼时代。当时的婚纱影楼只提供婚纱服装、婚车、婚纱摄影和司仪等简单的婚礼服务项目,“婚礼策划”一词在2003年前尚未被人们所知,直至2005年,汕头地区仍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婚典文化,而所谓的婚礼策划,也不过是主持人一手包办的玩新人节目,甚至一些游戏节目还非常低俗。在这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涉足粤东婚庆市场,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流行的婚庆资讯,使粤东地区逐步形成一个融合了前沿时尚与传统风格的潮汕婚典文化。王先生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的粤东地区的婚庆公司与当年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除了在服装、妆面、造型方面有所改变外,在摄影方面也有所创新,从以往的纯背景布拍摄到实景拍摄的转变,地点也从室内延伸到了室外,使拍出来的婚纱照更加真实、靓丽。随着当前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婚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婚庆服务机构能为他们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个性化服务。于是,“策划”婚礼成为当下“结婚族”的时尚新追求,也成为许多婚庆服务机构的新业务。需求决定市场。近年来,粤东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许多规模、档次不一的婚庆“策划”服务机构,就是对婚庆个性化的积极反应。

  而与此同时,粤东婚庆行业也正向分工更为细化,服务范围更广、更丰富的趋势发展,将婚礼咨询、婚礼策划等项目“集合”推出的“一站式婚礼”服务开始流行。

  高端婚典服务渐入人心

  “一站式婚礼服务”,即是由一个团队提供婚礼庆典所需的一切服务。婚礼策划团队需要依照新人的要求“量身定做”属于他们的婚礼,从签约之日起负责婚礼及与其相关事宜的准备、提议和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婚礼策划团队,方能充分展现整个婚礼现场完美的效果。“一站式婚礼服务”在粤东地区的流行,既是潮汕新人追求更高精神文化享受的表现,也标志着粤东婚庆行业已经从简单的婚礼安排服务,进入到更高的婚典文化层次,更注重服务和策划创意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据了解,目前,在深圳、上海等地的“一站式婚礼服务”观念已深入人心,新人结婚大多将繁琐的婚礼筹备项目交托婚庆策划公司,这样既方便婚庆公司整合所有婚礼筹备项目,又能使自己得到全方位服务,省时省力。而在粤东地区,这样的婚礼服务观念虽然已在逐步形成,但尚未形成氛围。由于受潮汕地区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新人结婚往往首选婚宴酒店,其次是婚纱摄影,最后才决定婚礼策划公司。婚礼策划的后期“介入”,往往会给新人们及婚礼策划机构带来多方面沟通的麻烦及困难,使双方为“前期预定”与“后期策划”的契合而疲惫不堪,新人们在得到同等质量服务的情况下,不得不付出更高昂的费用。

  鉴于此,这两年来,城市中的不少年轻人及他们的长辈也“想开了”,逐渐接受了“一站式婚礼服务”,只要婚庆策划中能兼顾“个性”与“传统”,就将婚典大小事宜一并交由婚庆策划机构办理,自己乐得“花钱买轻松”。

  据介绍,目前,在汕头及周边地区,受到新人们推崇的“一站式婚礼服务套餐”价位,大概在5000元左右,这样的“套餐”组合了一些比较普遍、大众化的服务项目,减少新人筹备婚礼时所耗费的时间,满足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目前婚礼“套餐”的价格则走向两极分化,较为便宜的婚礼“套餐”价格甚至比汕头的还要低,大概在2000至3000元左右。在深圳,虽然较为热门的婚礼“套餐”也是5000元左右,与汕头没什么差别,但,选择高价格、个性化婚礼“套餐”的新人亦不在少数;在上海,由于当地婚庆机构多达3000家左右,而且还不断有新的商家“入行”,再加上受周边地区供应商的影响,使得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大,婚礼套餐的价格也更为便宜。目前,受上海新人推崇的婚礼“套餐”,价位大概在3000元左右。

  流行趋势越发简约、时尚

  对于当前粤东婚礼文化的流行趋势,接受访问的婚庆策划机构负责人王先生有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当前粤东地区的婚礼流行趋势相较于深圳、上海等地,其发展的步伐并不快,某些方面甚至是滞后。目前,在深圳、上海等地,新人们的婚礼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层面,更加追求简约、浪漫和个性张扬的风格,如在婚礼上选用爱情MV、真情流露的方式来代替复杂传统的婚礼环节;在婚礼地域、场所的选择上,从传统的宾馆、饭店走了出来,来到室外,甚至是空中和海里,别墅婚礼、草坪婚礼、海底婚礼、热气球婚礼等等,已成为越来越多新人们选择的项目。

  而在粤东地区,目前传统的潮汕婚礼习俗仍或多或少影响着人们,新人在婚俗上仍然顾忌比较多,“标新立异”的婚礼形式还不多见。如,粤东地区的婚礼,仍较为注重合婚、请期、婚礼“避白”等传统习俗,特别是在“避白”这一点上,潮汕人大多认为白色是不吉利的,就算现在流行结婚穿婚纱,也要尽量避免“纯白”颜色的出现。而在合婚、请期等传统环节上,潮汕人更是倍加重视,这一点,是其他地区的婚礼文化所没有的。而在婚宴模式上,潮汕人对传统细节更为讲究,从大到小各个方面都须“照顾周全”。

  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习俗,婚礼也更加追求简约、浪漫、个性十足的风格。尤其是,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进入婚龄,新人们对西式婚礼文化的接受程度更高,不再拘泥于传统婚礼习俗,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迎娶新娘、摆酒设宴,对自己的婚礼有着更“超脱”的个性化想法。在婚礼策划方面,他们也要求从单一的设宴,向更高层次的晚宴形式发展,在保留潮汕传统文化的基调下,充分融入现代婚礼文化元素。如何在婚礼上让来宾充分感受爱情及感恩父母的情怀,已成为当下新人们的“时尚”追求。

  王先生指出,目前,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简约、时尚的婚礼文化早已形成氛围,并且已有一套相当成熟的运作模式。而在粤东地区,这样的婚礼流行趋势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新人的推崇,这就对婚庆策划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将潮汕传统婚礼习俗“巧妙”地融合到现代婚礼当中,并形成一套“老少皆宜”的操作模式,是粤东地区各婚庆策划机构共同努力的目标。

  但,怎样才能做到婚礼策划“老少皆大欢喜”,商机延绵不断呢?在走访婚庆策划机构的过程中,从业人员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工夫”:

  完美婚礼须从细节入手

  作为婚礼策划人,王先生前些年就曾带领他的团队,策划过这样一个中西文化相融会的婚礼。新郎来自极为传统的潮汕家庭,而新娘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女孩。王先生坦言,在婚礼策划尚不被人理解的年代,接到这样一个婚礼“单子”绝对是高难度的。他们从“大”到场地布置、灯光音效,新郎新娘婚礼上表达的内容,“小”到喜糖、酒水的摆放位置,长辈就坐方向方位等方面入手,十分注重婚礼设计策划和表达方式细节的处理,如,新娘对中国传统婚礼中下跪敬茶方式不理解,就通过细心解释让她明白:这是中国人在婚礼上表达感恩父母的方式。经过王先生和他的团队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新娘及其家人对中国传统的理解与认同。婚礼当天,其场景、气氛呈现出不同文化相融的“和谐”,甚至还出现了“青娘母”做“四句”这样极具“潮汕风情”的环节,堪称“细节决定成功”的完美婚典。

  规范从业、良性竞争才能持续发展

  虽然,我国已有了首部有关婚庆礼仪服务的行业标准——《中国婚庆服务标准》,但,由于这是一指导性文件,在地域风俗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差异的情况下,婚庆行业还是难以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与标准,婚庆公司欺诈消费者现象仍屡见不鲜。在粤东,婚庆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觊觎婚庆市场这一“蛋糕”,纷纷进入婚庆行业“淘金”,而入行的“低门槛”,也带来了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乱收费、诚信度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粤东地区婚庆行业的发展。

  针对目前婚庆行业发展的“瓶颈”,本地知名婚礼策划机构负责人王先生说,他于近期联合本地几家大型婚礼策划公司,共同倡议发起粤东地区“首届婚礼职业经理人发展高峰论坛”,旨在深入分析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加强同业间沟通与交流,促进粤东婚庆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王先生认为,本地婚庆行业在未来的一、两年内“洗牌”在即,只有形成健康、规范的粤东婚庆市场,同行之间的竞争才会实现有序、良性,即:“竞”的是新颖的婚礼策划创意、“比”的是自身的服务质量,而不是通过压低价格、隐性收费等恶性竞争的方式,来阻碍其他商家的发展。他指出,其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婚庆行业,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历了这个“洗牌”阶段,并得到飞速的发展。

  粤东地区婚庆行业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各婚庆服务机构要保持商机“绵延不断”,就必须在规范从业、良性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婚礼创意理念,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品质,并做到同行间“善于”分享彼此的经验,时刻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整个婚庆行业的健康、有序、繁荣才能真正实现。当然,这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婚庆行业标准,引导行业间的公平竞争,以结束长期以来没有标准、缺少行业规范行为的运作模式。同时,各文化推广机构也应在粤东婚典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潮汕传统婚礼习俗进行全面发掘与保护,使潮汕传统婚礼文化习俗在新时代、新环境中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链接 

  潮汕传统婚俗中的“六礼”

  潮汕人对于婚礼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 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另一提法: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亲。经女家同意后,再由媒人到女家问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定亲”又称“订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女方必有回礼。定亲时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个甜蛋,只能吃两个;若是两个,只能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箸一分为二)。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甜面汤(现多数是送面条和白糖),报告亲事已定。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大多数地方还要送猪肉,俗称“洗屎肉”,以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现在多数送纳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之后,具帖复聘,并回复一定的礼物,主要有: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雌雄鸡各一只(象征鸳鸯比翼)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妈(祖母)在堂,须加送“老妈糕”;祖父在堂,应加送“老公饼”。女家在送猪心给男家之前,须切出一片,配糖、葱煮熟后,与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来的猪心猪肝后,也要配糖、葱煮熟后与家人及亲友同吃,取义“男女同心”。   

  “请期”也称“择日”、“送日”、“提日”。行聘过后,男方即择定结婚吉日,包括裁剪结婚礼服、“挽面”和沐浴、确定迎娶的时间及时辰,并通知女方。此时,男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送女方的贺礼称为“送花粉”。女方除准备好嫁妆外,还要准备出嫁时携带的特殊物品,主要有:一是“上轿鞋”5双,春夏秋冬各一双,另加水鞋一双,表示夫妻风雨同心,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二是乌丝和白丝缚箸,喻婚后早得贵子,夫妻白头偕老;三是桔饼、龙眼干各一碗(俗称“公婆碗”),用于新婚时拜“花公妈”,并以此象征生活甜蜜,“桂子兰孙满堂前”;四是香粉及五色丝线。女方出嫁前,要用丝线“挽面”,意谓“去开额”(开窍、会持家),出嫁满月和四个月,也要“挽面”,俗称“挽脱产”。“挽面”用过的丝线要挂在石榴花上;五是红壳、酒饼、绿豆、早粟、芝麻等五色种子,寓意“五子登科”,财丁兴旺;六是“鸳鸯肚兜”(也称“荷包”、“腰袋”)一个,用于装五色种子和新剪的“鸳鸯草”(双株的厚香草)草头及一对“如意”,喻结发夫妻,成双成对,吉祥如意。七是手帕捻红糖,新娘出阁伊始要把包着红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后,在盖井之前,要将红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内合外合厝边”,“过门合人惜”;八是“花头”、扇子(谐音“送子”)等。富有人家旧时嫁女,除办嫁妆和上述特殊物品外,还陪嫁田地,甚至寿板(棺材);现在则陪嫁电器、摩托车或汽车等。    

  最后一礼是“迎亲(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亲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新郎上门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门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门口等亲,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亲的程序繁多,仪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后都要分别“食五碗头”,出门前还要给兄弟姐妹“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轻洒向花轿,有的则提一小桶清水,用红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喷洒花轿和花轿经过的一段路程。现在虽多用自行车、摩托车、小车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习俗。花轿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树(潮人称为“成树”)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对“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门都要贴上婚联,门楣正中要贴上一条写有“麒麟到此”的红纸条。新娘到男方家门口,新郎要“踢轿门”、“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吃“合房圆”。吃“合房圆”时“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两粒甜圆后互换圆盏,再吃两粒圆,俗称交杯换盏。此时,“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贯穿于迎娶的全过程,从新娘出门上轿到进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闹洞房”时“青娘母”要代新娘与客人对歌,若遇到一些淘气者作歪诗打趣时,“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击,帮助新娘化解尴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设婚庆喜宴,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有些地方在新婚后第一个元宵节,还要举行婚礼追忆仪式,新娘打扮如初,端坐厅堂或站于村头、井边,让亲朋、四邻再看“新娘”,好事者还可敲锣打鼓再闹一番“洞房”。此仪式现已基本废除。

  古代“婚”之杂谈

  在古代,“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并称为人生四大幸事。由此可见,结婚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地位。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同样有掌管婚姻法典的政府机构和婚姻介绍人。

  古代官媒与私媒

  据《晋书·索紞卷》记载,相传孝廉令狐策有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人对话,索圆梦解释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此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至此之后,世人称媒人为“冰人”。

  古代“冰人”分为“官媒”与“私媒”二种,官媒亦称“ 官媒婆 ”,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媒氏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管子·入国篇》中曾这样记载“官媒”:“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当时的“官媒”,除了为年轻人安排嫁娶外,还要帮助鳏夫、寡妇重新组织家庭,并整合他们的财产。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历史,官媒的权力一直都比较大。而“私媒”则是我们以往熟悉的媒婆形象,她们大都边从事其它职业,边为他人做媒作保,从而使得他们有机会走家串户,了解各家嫁女娶媳的情况。由于古人结合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新娘在结婚之日才第一次相见,这也就需要“冰人”为他们牵线搭桥,以期能够“千里姻缘一线牵”。当今的一些历史剧,总将古代新人结婚行拜天地之礼当做是对二者婚姻的确认,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古时,“私媒”在促成婚姻之后,必须要到“官媒”处登记,接受“官媒”的监督,才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由此可见,古代先人对婚姻的重视,同时,也证明:婚姻登记古已有之。

  在婚律方面,古代先人同样有所规定,以保障婚姻双方的权益。虽然,当时的律法在订立方面有所偏颇,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风气下,能够做到男女双方都有所保障,这一点实属不易,而我们不可能用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待古代的事情。

  古代婚姻律法

  《户婚律》是中国封建时代规定户籍、田土、赋役、婚姻家庭等事项的法律。类似的律法规定发端于战国、秦朝时期,到了唐代,户婚立法已经相当成熟,《唐律疏议》里的《户婚律》,以其律文简法,疏议明白而闻名于世,它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婚姻家庭的各种复杂形态,内容大多源于儒家经典和汉魏以来的发展与演进,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有关婚姻的制度和规定,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成为后世婚姻家庭立法的典范。唐代的《户婚律》在中国封建社会户婚法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以后各代婚姻立法的蓝本,而且远播域外,对周围一些国家也有相当的影响。

  现存的唐代《永徽律》以户婚为第四篇,共有46条,以伦常礼教为出发点,对婚姻作了一些限制,禁止一定范围的男女为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的一些规定是具有其前瞻性和实际意义的,例如卷里就言明“同姓不婚”、“同宗不婚”,表明了我国先人早在唐代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性,这可比达尔文发表《进化论》的时代要早得多。与此同时,还规定了禁止恐吓为婚、禁止冒盲为婚、禁娶逃亡妇女和禁止先奸后娶,很好地保障了古代的男女结合。讲到这里,真不得不感叹古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先人们超群的智慧。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古代先人局限于所处的时代,其“官民不婚、良贱不婚”等不平等的规条,有维护“男尊女卑”不平等制度和浓厚家族主义的“男本位”、“天本位”的文化特征。

  在婚姻解除的法律上,中国古代同样有所规定:有男子休妻的“七出之条”和女子不被休的“三不去”律法,以保障古代男女双方婚姻的权益。

  “七出”即妇人“七去”,分别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和“窃盗”等。这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礼制和习俗中,规定夫妻离婚所时所要具备的七种条件,当妻子符合其中一种条件时,丈夫及其家族便可以要求休妻(即离婚)。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站在丈夫及其家族的角度考量其利益,因此,可以说是对妻子的一种压迫。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男性处于优势地位的古代社会中,如此“规定”,也使女性最低限度地避免了被夫家任意抛弃的命运。

  而“三不去”亦称“三不出”,分别是“有所娶无所归”(即妻子的家族散亡,一旦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与更三年丧”(则是指妻子曾替丈夫的父母服丧三年),“前贫贱后富贵”(指的是丈夫娶妻的时候贫贱,但后来发达富贵了)。这三条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即休妻)的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妻子若合乎“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涵的范围甚广,为防夫家任意休妻,因此又订立了“三不去”,用以保障妻子不被任意休掉。“三不去”的律法条文,最早记载于汉代的《大戴礼记》中。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四位政治局常委先后就钓鱼岛表态
  • 体育世预赛-兰帕德救主 英格兰平 西班牙胜
  • 娱乐郭晶晶婚礼装备曝光:婚纱女王级
  • 财经温家宝达沃斯论坛回应对刺激计划指责
  • 科技iPhone 4S国内销量差:苹果安卓此消彼长
  • 博客司马南:破解太极神功 钓鱼岛问题始末
  • 读书优势劣势并存:中日海军实力对比(图)
  • 教育数学大家批“中国式奥数”害人害数学
  • 育儿男童用遥控车拔牙(图) 老师一天收礼近万
  • 健康秋季食疗去火排毒 转基因大米试验内幕
  • 女性大小S姐妹着装PK 张雨绮10个珠宝瞬间
  • 尚品最适合中国男人的礼服 富婆建飞机豪宅
  • 星座测试爱情需要清理吗 面相看谁能早婚
  • 收藏一角钱狂涨60万倍 哪些珠宝玉石能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