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汕头市养老产业蓄势待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2日 16:17  潮商

  应对潮汕地区人口日趋老龄化——

  黄瀚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5%。“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接近30%,来势迅猛。”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郑卫华预计,5~10年以后,中国会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

  此外,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当前城市老年人中,42.8%拥有储蓄存款,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体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

  中国正渐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庞大的市场已经悄然浮现。 

  据《汕头特区晚报》2012年5月18日报道,目前汕头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57.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88%。据预测,老年人口每年将以4%的增长率递增,汕头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的行列。

  近年来,汕头市已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办法,在全市城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有273名服务人员上门为40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但,今后几年,汕头市老年人口将不断增加,逐步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多、增速快等特点。而目前全市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仅为2300多张,每千名老年人的养老床位数仅有4.3张,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老龄行列,汕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结构的高龄化、“空巢化”也将进一步加速。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汕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年轻人外出,老人独守故土成常态  

  自古以来,潮汕地区的人们就以出外经商而闻名海内外,潮商更是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现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潮汕人的生意足迹。潮商在外“漂泊”,与妻儿常年分离,难以在父母跟前尽孝,古来有之。

  近年来,潮汕地区每年都会有不少学子进入外地高等学府深造,而许多潮汕学子毕业后也没有回潮汕家乡,留在就学地工作,一年里也就回来一、两次探望父母。潮汕老一辈人“安土重迁”,一般不大会随子女升学、就业“迁徙”,这就使得潮汕地区在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传统的潮汕父母,为了子女的前途,大多支持子女“向外”发展,自己独守家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空虚与寂寞无时无刻萦绕在这些“空巢老人”的心中,而长年累月的孤独也让老人的身心健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特别是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是失去智力的情况更为普遍。据美国MSNBC网站4月25日报道,美国一项在线调查发现,在2.8万名被调查者中,大约1/3的人表示,他们对衰老最大的恐惧是不能照顾自己,连累家人;近1/5的人担心将失去智力;只有7%的人说,他们最担心将来满脸皱纹、苍老不堪。在汕头,我们也不难发现,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年轻人出外创业发展的也越来越多。于是,当年轻人纷纷外出发展时,如何“养老”,成了许多普通家庭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

  社保覆盖难度大,居家养老质量不佳

  据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656304人,享受养老待遇的企业离退休职工162547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总额223725万元,支出总额227720万元,收支相抵缺口3995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89024人,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收入总额17742万元,支出总额255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5187万元。而目前,汕头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50多万人,也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范围内,即有相当部分的老人是没有养老保障的。这些没有养老保障的老人,本身没有经济来源,所依靠的只能是“子女赡养”这样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

  但,就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1)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 

  (2)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现在中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男74岁,女76岁,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75岁)。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3)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1990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于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预示着老人的生活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那些基本生活保障都无法顾及的老人(其中相当部分是农村丧失劳动力的老人),那么,就更不用提“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了。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社会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届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会给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考验。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呼吁社会各界提高社保、医保的参保率了。 

  医疗机构待完善,上门服务更需要

  汕头市“正牌”的医疗机构大约有100多家(包括卫生院),但,医疗设施全面、医疗技术先进、服务到位的大医院就那么几家,农村的医疗机构、设施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老年人一旦有病痛,便是家庭中十分麻烦的事:不止是要花钱看病,还要连累家人照顾自己。若没人照顾,经济状况差,其情景就更令人心酸了。生病,是老人最不喜欢遇到的事,也是最无奈的事。

  随着城镇的扩张,一些医疗机构的设置、建设还不如人意,许多老人的住所与医院之间难免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上了年纪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腿脚不方便,去医院就诊的奔波与劳累是“承受不起”的,上门服务是“最迫切”需要的。医疗机构推行上门就诊服务,既是“居家养老”的社会需要,也是“讲究”服务的年代市场的需要。

  “养老”,在当下已毫无悬念地成为全民关注的“民生问题”,而养老保障的不完善,也给未来的养老产业留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就汕头来说,打造粤东地区一流的养老服务体系,则有着“当仁不让”的优势。

  论天时——汕头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各种养老服务问题引发的需求,注定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特别是现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

  论地利——14项优惠政策落户汕头   2012年7月14日,民政部与广东省民政厅、汕头市政府举办签约仪式,在汕头市设立民政工作改革创新观察点。在协议设立的观察内容中,民政部将给汕头14项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社会福利普惠探索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领域。其中,“鼓励港澳台人士参与公益”,是“政策亮点”。民政部鼓励港澳台人士参与汕头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发展。比如,在养老方面,民政部支持汕头市登记由港澳台服务提供者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支持汕头市试点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中吸收港澳台地区人士为会员。

  此外,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民政部将授权汕头市开展非公募基金会登记管理试点等。

  民政部如此眷顾汕头,给予了汕头市多种公共福利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有关独资民办福利事业的政策“宽松”,将大大促进汕头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对引进民间资本(特别是港澳台资金)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合作,真可谓“待遇优厚”。

  论人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根本无暇照顾自己家中的老人,希望能够获得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帮助,但,由于服务供应的不足,导致现在很多老人被迫在家养老,每天不得不跟着子女的生活节奏“转动”,甚至还要承担家务来帮助上班的子女,根本就无法好好享受“清闲晚年”。而汕头市“未富先老”的情况比较多,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地区老年人口的比重在加大,市民们对“家政养老服务”的认知度、认同率都很高,需求极为迫切。

  万事俱备,更须落实

  汕头现在的养老机构,公办的不多,民营的更少,规模、服务设施都相对较落后。如今,既有城市“老龄化”的现实,又有国家民政部对汕头的政策照顾,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客观条件均已成熟,就看我们如何将民营资本引进来了。

  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方面,政府是应该大有作为的:在宏观操控方面,可发挥先导作用,扩大社保与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增加这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时推动与民营资本的合作,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在完善服务方面,养老机构设施配套要全面,要将多方位的服务与先进的服务理念相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从业人员,并将此作为一种行业的技能培训以及扩宽输送人才的渠道。同时,发展与之相应的新兴产业,带动劳动就业率的提高,全力构建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使单一的家庭或社会养老方式,能够获得更新、更多元的发展。

  总而言之,养老需求,能形成、带动一个区域的产业链,其环环相扣的关联,无论是从公益还是商业的角度,它都具备有利的发展条件。如,打造一个优良的养老环境,就势必会将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房产开发、医疗保健、家政服务、餐饮网点、金融机构及药物研发等“经济项目”串联起来“统筹规划”,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及商业机会自然应势而生。若政府与民间资本能够“双管齐下”,使“养老”成为一种规模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产业,那么,这对一个城市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极好的机遇与促进。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四位政治局常委先后就钓鱼岛表态
  • 体育世预赛-兰帕德救主 英格兰平 西班牙胜
  • 娱乐郭晶晶婚礼装备曝光:婚纱女王级
  • 财经温家宝达沃斯论坛回应对刺激计划指责
  • 科技iPhone 4S国内销量差:苹果安卓此消彼长
  • 博客司马南:破解太极神功 钓鱼岛问题始末
  • 读书优势劣势并存:中日海军实力对比(图)
  • 教育数学大家批“中国式奥数”害人害数学
  • 育儿男童用遥控车拔牙(图) 老师一天收礼近万
  • 健康秋季食疗去火排毒 转基因大米试验内幕
  • 女性大小S姐妹着装PK 张雨绮10个珠宝瞬间
  • 尚品最适合中国男人的礼服 富婆建飞机豪宅
  • 星座测试爱情需要清理吗 面相看谁能早婚
  • 收藏一角钱狂涨60万倍 哪些珠宝玉石能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