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际上正在将美元的根基由中东的“石油美元”,转向美国广阔的耕地、水资源的基础上:美元正在发生由“石油美元”向“石油-农业美元”的历史性转换
■ 北大纵横第六事业部 贾林州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兰永海
入夏(6月)以来,美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暴涨50%以上,虽然其直接原因是媒体广泛关注的百年一遇的大旱,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新一轮农业法案的战略意图——6月21日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35票通过了5年期的《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削减已实施10年的直接支付农业补贴。根据法案,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36亿美元的农业开支,同时提高对农民保险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补贴。
美国开始削减粮食补贴,这意味着其粮食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粮食价格可能将加速持续暴涨。
全球廉价粮食时代走向终结
过去10多年,美国农业直接补贴约每年50亿美元,上述法案将削弱这一补贴额度的50%比例,而对保险项目的补贴由于不可能弥补相应的削减水平,因此,这将直接削减美国农场主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推高全球农产品价格。当然,更重要的是新法案事实上大幅度削减了对农业的补贴。
另一方面,对农民和保险公司的补贴增加并不能有效弥补相应直接补贴减少的影响,而且事实上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制度性动力。其原因是:
第一,农业直接补贴并不与农产品价格或农业收成挂钩,而是取决于种植品种、面积和产量,而保险项目则与价格波动和收成相挂钩。因此,在直接补贴减少而农场主的收入又不减少的情况下,只有推高农产品价格。换言之,美国政府假道保险金融集团支持美国农业的背后,实际上是鼓励保险金融资本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
所以,自6月中旬以来,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主要品种价格全面暴涨50%以上,而我国大连期货交易所的豆粕价格也遭遇逼空行情,并且传统空头中粮集团、中粮期货、国投期货、摩根大通等几乎全面空翻多。这一时点恰是美国参议院讨论和通过削弱农业补贴法案的时间段,因此,美国大旱诱发农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制度性推动农产品价格走高的战略图谋。
第二,美国农业补贴由政府系统(直接补贴)转向市场渠道(保险补贴)实际上还将增加对农场主的中间交易成本,产生效率损失,这也将最终变换为农产品价格以弥补收入损失与经营费用增加。
第三,新法案将进一步加剧农场兼并。在美国农业产业链条中,大农场主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具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定价权力,因此,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农业补贴历史上,它们实际上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政府补贴资金,这也是数据显示美国农场规模不断大幅度扩张的根本原因,虽然其生产效率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很明显,新法案将加剧小农场主的进一步淘汰,加速美国农业生产的大农场化和规模化生产,进而推高生产成本。
由于美国新能源法案中对玉米的消耗在不断增加,因此将加剧与人争粮的局面,并加剧农业产品的短缺和价格上涨。
因此,如果这一法案在接下来众议院的投票中获得通过,那将意味着世界廉价粮食时代走向终结,而粮食价格将持续加速上涨。
“石油—农业美元”格局
美国削弱农业补贴法案的直接原因是其庞大的债务赤字需要减负。但是,这并不是其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相比于华尔街金融风险暴发的2008年,当时的美国更需要削弱财政赤字,但是当年却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而今美国经济已经面临全面复苏了,总统当然不缺钱来买农场主集团的选票。
事实上,美国粮食战略在其全球战略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美国大规模削弱农业补贴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
笔者曾论证过,在币缘政治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黄金三角是美元、石油与粮食三者之间的联动支持关系,维系对石油、粮食及其支撑的美元的垄断霸权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纲领(这也是基辛格关于美元、石油与粮食的名言的真实含义)。
1970年代以来,美国以美元赤字大规模补贴本国农业为核心手段,以农业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目的“东京回合”谈判(1973~1979)和“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1993)为契机,基本上建立起来对全球大宗农商品的全产业链垄断,建立起来了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主要后工业化国家和关键地缘政治国家对美国农业权力的制度性依赖,谓之粮食霸权。
今天,随着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推进,世界粮食与农业市场早已是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美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军工集团和华尔街金融集团的美元金融资本的寡头垄断市场,而美元金融资本也因此拥有世界粮食市场的绝对权力。
2006~2008年,粮食和石油价格因美元的宽松政策和中国需求因素而上演第二次双冲击;如今,随着美国开始大规模削减农业补贴、突如其来的百年大旱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推进,粮食—石油价格的第三次双冲击很快就要发生了。
美国粮食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撬动和重组地缘政治格局,来维系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近年来是依靠石油过日子的中东各国,如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也门等等、因加入全球分工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于是在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下发生了一系列政权变动。而在远东地区,先后进入工业化的日本、韩国对美国的粮食依赖也达到无摆脱的地步。对于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主要设计者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写到,“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显然,无论是基辛格,还是布热津斯基,都意识到粮食问题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意义。
回望二战以来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工业化进程还未过半,因此只有占数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仅巴西、印度与东盟有约25亿人口)继续利用美元金融资本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就必然会在严重削弱国内水、耕地等农业基础性资源的同时产生对美国资本占垄断优势的农产品的巨额需求,强化对美国粮食霸权的依赖。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进和深化,美国的能源对外依赖度和成本将持续大幅下降,从而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成本的对外比较优势。
因此,细究美国新能源战略、削减农业补贴法案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美国实际上正在将美元的根基由中东的石油美元转向美国广阔的耕地、水资源的基础上,美元正在发生由“石油美元”向“石油、农业美元”的历史性转换。
第三次石油粮食双冲击
美国大规模削减农业补贴的新法案实际上意味着其粮食战略的重大变革,将对全球格局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首先,世界粮食廉价时代走向终结,粮食价格将持续暴涨。美国削减农业补贴和推动农业金融保险集团看多农产品期货,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多空格局,推动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短期来看,美国持续数月的大旱已经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实际上已确立下半年农产品价格的向上趋势,而中国农产品中新的上涨因素的作用也将超过翘尾的下跌因素,因此很可能中国的CPI已经触底了。这将进一步对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宽松趋势产生重要因素。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么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将继续被动紧缩和软着陆。对美国来讲,如果大旱持续到恶性通胀进而加息紧缩货币政策的地步,新兴市场的泡沫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可能将发生崩盘。
目前来看,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周期已经随着美国大旱而结束,新一轮的上涨周期已经开启,即使美国天气状况好转,农产品价格也基本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价位区间了。而在未来地缘政治混乱与美国全球战略的作用下,粮食价格将会持续加速暴涨。
其次,粮食价格暴涨,因恶性通胀引起的地缘政治混乱很可能将由中东地区向其他对外进口依赖程度高的地区蔓延,如东亚和非洲地区。
最后,世界粮食价格很可能在美国入侵伊朗时与石油联袂上演第三次双冲击,石油价格破前期高点并向200美元/桶迈进,粮食价格很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翻倍,这将把美国带入加息周期,进而带动全球性的资本回流美国,催生美国资本市场的大牛市,而同时也将引爆新兴市场的资本泡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