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与招商引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7日 20:17  《国际融资》

  Medium-l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apital attraction in China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向工业化转变和城市化时期,也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建设和各种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改善的发展阶段。他还认为,即使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脱离了发展中国家之列,众多人口和位于世界前列的经济总量的发展潜力,仍然会吸引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他说:

  投资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

  中国经济(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已连续30多年快速增长。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1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约9.9%。2011年,GDP达到47.156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2998万亿美元。目前,中国GDP总量达到全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还是偏低,201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89位,勉强进入百强之列,刚刚过中等水平。中国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这种9%以上的快速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究竟能够再保持多长时间,是各方面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经济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投资增长的情况。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但消费和出口是需求,只对当年的GDP有贡献,最终要由投资建设来满足。投资建设能提供新产品,引导消费和出口的需求。1998年中国只有15万种商品,而美国约有40万种商品。而现在,中国的商品达到了50万种,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中国都有,这是靠投资建厂后提供了产品,使得大家都来消费。比如手机,一天换一个样,这就是发展的特色。所以,投资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为未来提供生产能力,使当年的GDP得以实现,提供就业岗位。中国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投资建设推动的。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达中后期

  投资建设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条件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通信、水利、房地产等)和基础产业(包括钢铁、化工、机械设备等)建设投资。其特点是,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投资量大,建成后使用期长,更新速度慢。在其快速发展的建设期需要大量的投资,直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其发展有限,当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之后,在较长的时期内只需要少量的更新和弥补简单再生产的投资,对投资的需求将急剧减少,导致全社会投资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同时放慢。2002年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包括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水库、机场、电力等等。

  另一类是直接供人们生活消费使用的各类产品生产和服务行业建设投资。其特点是,项目投资量相对较小,由于竞争激烈,产品更新快,在建的项目数量众多,对投资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与前一类建设相比,每个行业对全社会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变化的影响较小。目前来看,制造业总体的项目还是最多的。比如彩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短短20多年间,更新换代得非常快,竞争很激烈,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也都是如此。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看,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的高峰期一般是发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市化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达中后期了。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完备程度,其完备之时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之日。根据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对投资的需求增长必然下降,经济也不可能再保持快速增长。美国最快的时候增长率在4%左右,欧洲经常在2.5%以下,日本经常是在±1%左右。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投资和经济都长期保持低增长,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和投资仍将保持一段时期的较快增长

  中国目前处于向工业化转变和城市化时期,也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建设和各种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改善的发展阶段,今后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因素都要求经济和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在2002年以后进入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新的高峰期,其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高达70%左右,这些产业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在这一比例占50%左右,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建设在减少。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电力、电信、公路、钢铁等行业的建设都已过了投资的高峰或快速增长期,近两年的投资增速明显下降。但还有城市设施、水利、铁路、设备制造、房地产等许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还处于投资的高峰期,全社会投资仍然要保持一定时期的快速增长,并推动中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这些产业的完善最多需要五至七年的时间,即,大约在2018年就将结束投资的高潮期。之后,投资的增速将明显下降,经济的增长将逐步下降到6%以下。

  在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和投资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消费和出口的需求,投资将根据这些需求的变化而发展。支持经济发展的投资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各类产品的创新投资,包括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生产线建设等等;二是各类适应人们生活消费变化和能够引导人们消费的产品生产能力建设;三是服务业的建设。无论是生产服务业,还是生活服务业的需求都是要不断发展的。起作用最大的可能是生活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四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设;五是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设。

  在实现城市化之后,未来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发展,在城市发展中起主力作用的各类开发园区要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中国招商引资政策的发展方向

  城市各类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类园区的招商引资的对象主要是外资企业,对外资的开放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重点也有了一些变化,已经从最初的引进加工制造业和农业项目扩展到研发、金融、综合物流、运营总部、专业服务、售后服务、国际采购周转、转口等服务业。从2010年开始,外商每年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量超过1000亿美元,2011年为1160亿美元。从1979到2011年,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多万家,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累计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到11644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园区已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内资企业作为与外资企业并重的招商引资对象。

  为扩大改革开放和规范招商引资,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近几年全面调整、完善了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规章,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世贸规则的统一、透明的对外经贸法律体系。并不断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必要的清理、修订,特别注重保持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十一五”期间,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包括:一是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外商投资环境;二是加强对外商投资产业和区域投向的政策引导;三是强化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四是引导多种形式的内外资技术合作与联合创新;五是进一步加强借用国外贷款管理;六是提高外债风险监控和管理水平;七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八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协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表明中国招商引资更成熟

  2008年以来,中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和国际规则陆续制定一些新政策。如: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对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加以限制;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力求让企业在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下竞争,逐步取消了“超国民待遇”;为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职工劳动保护待遇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

  一些外资企业和境外媒体趁机提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不断出现外资企业将撤离中国的言论,而且确实有一些外资企业撤离了中国,引起了中国国内一些人的忧虑。有一些“血汗工厂”确实是要靠低成本的劳动力来挣钱,因此,它们离开中国也是在所难免的。

  中国进行上述的政策调整,是因为中国进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新阶段,提高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报酬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自己国内的企业,以及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要承担同样的责任。实际上,中国的这些新政策基本上是各国都早已执行,符合国际社会原则的政策,并不是中国招商引资政策的改变和环境的恶化,而是表明中国招商引资更加成熟,更加朝国际化方面发展。

  这些政策的调整对于不是靠“超国民待遇”生存的外资企业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得到了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理解和赞同。许多跨国公司都表示,其在华业务计划没有改变;即使改变,也是在增资而非减资。一些外资企业说要撤离中国,只不过是造造舆论而已。即使真有少量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是微乎其微的,而且会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国招商引资的前景广阔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2008年之后离开中国的外商绝大多数是技术档次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有些企业的撤离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不是因为中国政策的调整。与此同时,有更多的境外资金投资于中国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近几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量除了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稍有下降外,都是继续增加,已连续两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当前的世界整体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市场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中国是人口众多而且土地辽阔的大国,2011年的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刚达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生产和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都非常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市场之一,也是各国投资者都要争夺的市场,有远见的投资者不会放弃在中国的投资机会,中国招商引资的前景依然广阔。

  从世界各国招商引资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对外资的吸引力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是人口较多而且经济总量最大的美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年都有约1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额。每年外商对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数量也常常处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因此,即使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脱离了发展中国家之列,众多人口和位于世界前列的经济总量的发展潜力,仍然会吸引世界各国的投资者,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必将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引资国。

  招商引资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

  各地都有招商引资的行动,但有的地方效果好,有的地方效果欠佳,关键在于软环境的建设。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一个地区要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首先要地区的领导者真正关心和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重视是各项事业成功的关键。从招商引资获得收获较大的地区看,都是党政一把手亲自领导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并身体力行出面解决招商引资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可以说,领导重视是软环境中的首要因素。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的城市,党政领导不但在思想上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而且都亲自做了许多工作。

  二是按政策办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有了政策如果得不到落实,投资者难以得到预期的效益,会影响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我们的一些政策一开始都是针对外商制定的,在近几年,为了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对外商的政策也适用于民营投资,而且在鼓励民营投资方面制定了许多新的政策。目前,中西部地区都把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也都制定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真正落实这些政策是吸引外地民营资本进入本地的重要保证。严格按国家和各地政府制定的政策办事,是招商引资规范发展的前提条件,落实对民营企业给予和外商相同的待遇的政策,对吸引外地民营企业进入本地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是上下贯通,提高办事效率。有些地区的领导很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诚心诚意欢迎外来投资者,并亲自在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些地区的招商引资仍然进展缓慢,其原因是上下思想没有统一,“上热下冷”,出现中梗阻的现象。许多事情地区主要领导答应了,但具体经办的部门却没有按政策和领导的要求去做,或者是办事拖拉,或者是百般刁难,或者是“吃拿卡要”,使外来投资者多付出许多时间和资金,耽误了商机,经济上遭受损失。虽然说企业发展要“找市场,而不要找市长”,但许多外来的企业因受阻,不能通过市场解决,还不得不去“找市长”。找市长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往往不能彻底解决。关键是下面的部门并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认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企业。因此,要解决办事效率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各部门、各级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

  四是以诚待商,严守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信用和合作者的信用是影响投资者效益和对所在地的投资环境评价的重要因素,往往决定投资者的去留和是否再投资。讲诚信,说实话会使外来投资者更加信任你,严守信用会使合作的基础更牢固。守信用就是要说话算数,办不到的事不要承诺,如果承诺了就必须兑现。招商引资要签订许多合同,必须真正地签订合同,并严格按合同办事。目前中国的合同履行率较低,全国的经济合同履约率大约在50%左右,每年因不能遵守合同引起的诉讼案例比较多。不能履约的原因,既有承诺过分的问题,也有不守信用的问题。如果守信用,即使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也要尽量遵守合同的条款,否则会失去外来投资者的信任。

  五是注重长远,避免短视。招商引资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既要招商,还要稳商,要让外来投资者在你的地区留下来,并不断发展和扩大,才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稳商的重要因素是要保持良好的投资环境,“要使外来投资者把你的地区当成家”。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家长的地区领导和作为家庭成员的地区居民都要为外来投资者创造温馨和安全的环境。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职工可能对企业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但他能留在企业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企业有适合他发展的环境。同样,一个外来投资者在你的地区投资,可能遇到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事情,但他能留下来并不断地努力发展,是因为他认为这里的环境适合他发展。创造和不断改善适合外来投资者发展的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最好办法。(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刊记者李留宇报道并摄影)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