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外管理:80后与中国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7日 16:21  《中外管理》

  文/郭 惠

  即便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稻香村,这一次都中招了。当5月中旬,有关稻香村售卖假鸭血的新闻见诸于报端的时候,许多人都已经没有精力持续“愤怒”下去。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面临着“吃什么”的选择。甚至有人说,媒体该顺势升级,报道什么不能吃已经过时了,直接告诉什么能吃才能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坊间更笑传,许多80后人群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新闻,这些正在经历“逃离北上广”与“逃回北上广”斗争的人群突然发现,在哪里生活已经不再重要,而如何能够更安全的生活,似乎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消费主力在抛弃谁

  近日,巴克莱资本在一份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说,继工资收入以两位数持续增长后,更多中国内地人不仅在物质上变得更加富裕,在如何花钱方面也开始更具判断力。他们越来越把目光投向优质产品,而且往往是进口产品。

  不可忽视的正是80后,作为已经有足够消费能力并正在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中流砥柱的一群人,便捷的信息交流让他们不再像60后或者70后前辈们那样安于现状,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换取自己认为的健康。看看来自淘宝的代购信息,安全、无辐射、无污染早已成为搜索热门,而现在,“中国制造”已经与这些标签相去甚远。

  客观地看,这一群体消费方式的被迫转变,将为中国制造的未来带来无数的变数,并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当新的中国市场开始厌倦中国制造,中国企业还有希望吗?要知道,消费类领域一直是推动中国消费增长的最集中行业之一,倘若丧失未来最具有购买力的主流消费人群,后果势必不堪设想。

  引“狼”入室未尝不可

  当然,这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可能会是个好消息。他们在质量与信誉上的积淀成为最好的形象代言。相信不少人对数月前央视曝光麦当劳(微博)事件记忆犹新。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家国际餐饮巨头被指责的问题——大多意见倾向于认为那未免有些吹毛求疵——而恰恰是他们如何以分针和秒针管理食品质量的严谨态度。

  可以预见,外国企业或将在中国零售市场大展身手。目前,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可口可乐、宝洁、雀巢等一些海外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了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的探索,日益高涨的投资规模与额度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面是自身的信心低谷,一面是外强的虎视眈眈,中国制造,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希望之路?

  目前看来,至少有两种方式可以让中国制造重振旗鼓。

  第一条路已经有了不少先行者——类似吉利汽车(微博)三一重工(微博)这些企业的海外鲸吞之举,依仗外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参照的榜样。中国企业曾经的“傍大款”方式,正在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强势崛起,以并购的名义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以资金优势实现全线的品牌收购,不仅能带来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其潜在的品牌影响作用更是巨大的。

  另一条路更为冒险也更为实际,那就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众所周知,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的弊端正在呈现,而在超速行驶的状态下,过于薄弱的商业基础成为最大隐患。商业道德的沦丧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亟需全新的助推力。而在过往,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态度可谓一波三折,从政策限制到优惠特权再到现今的抵触情绪,外资企业始终没能够真正在中国扎根,实现所谓的本土化。

  但现今,中国制造问题频出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对手当做老师。跨国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方针以及检测标准等硬性“软实力”,显然将为困境中的中国制造提供可以效仿的样板。管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