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怒波:即使失败也有收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15:36  《商界评论》杂志

  ■文/黄怒波,中坤集团董事长

  逆境:冰岛买地遭拒

  本以为“胜券在握”,却遭兜头冷水,梦想戛然而止,800万美元在冰岛画一个300平方公里的圈,被冰岛政府一句“尚无把如此大面积的土地置于外国人控制之下的先例”打断,故事终究未能圆满。黄怒波有万般委屈,已经板上钉钉的协议为何突生波澜?一个单纯的旅游投资,为何要上升到主权控制层面?发达国家为何如此忌惮他的党员身份?

  辩白: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需要遵守国际惯例,但把政党关系作为考虑仍然是冷战思维,也许这个世界还没有为迎接中国的企业家做好准备。

  目前的状况是,我和冰岛内务部长隔空一直在打架。他说他没有冤枉我,我说他是种族歧视者,对中国有偏见。我最近刚给冰岛很重要的一个报纸去讲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不该在刚刚知道外交部发表新闻公报说我要来投资以后,就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媒体讲,中国人什么都买。我说你这是代表你的国家,我就是个商人,你不能把我这个商业行为政治化,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不能不尊重我的国家,我说他是后垄断思维,再一个有种族偏见。

  第二个问题,他说买卖太大了。我说你们国家什么规矩,300平方公里算大?100平方公里算不算大?一平方米算不算大?你得有个规矩,问题是你没有,老百姓要卖了,我去买。他们的随意性太强了,对投资者不尊重。

  当然,冰岛其他部长来找我,代表内阁,说要重新和我谈,这个内阁部长很生气,他说这是他的最终权力,但是现在看,他们国家会把他这个权力拿掉,就是重新换一批工业旅游部来和我谈。

  “走出去这个控制力”我无法理解,它不是可控的,都是竞争间的围堵。作为民企走出去,我花自己的钱为什么堵我,你要走出去不要忘了有个大背景,现在全世界经济在衰退,大家都在走向封闭的贸易保护,在这个背景下走出去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是不可控的。

  再一个我们国家的问题。国企有支持,我们民企走出去还是靠自己,最关键的是我们国家没有讲清我们的民营企业是什么样的,所以西方就不理解,他们弄不懂我们的国企、民企分别。

  现在,投资冰岛的事变成国际事件了,就为这个我也不会放弃,这就把我的斗志激起来了。登山是因为失败了才去登,投资冰岛一定要把它做到底,因为还有90%多的人在支持我。

  而且我们也有收获,第一,收获了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知名度,不管怎么样,他们看到我们打拼了出来;第二,也是让大家了解了中国民营企业现在有国际化的这种需求。对中坤本身来说,我们认为整体形象还是正面的,至少对中坤本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品牌收获吧,还是好事。

  围绕冰岛买地一事,更多的应将视野跳出中坤集团,跳出黄怒波,而关注整个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给后来人提供几点经验。

  第一,首先要服从你的战略需求,就是你的企业有到国外的需要,扩张市场或者需要获取新的资源。你可以去,但是千万不要抱着攻城略地,找一个暴富机会的想法;第二,要了解那儿的国家法律,原来想得太天真了,觉得我拿钱去投资还不行吗?现在全世界不是这样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要考虑到海外投资的长期性,弄不好就是陷阱,你把钱投进去拿不回来了;第四个,要有耐心,“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有一天全世界把大门全打开说:来吧,中国人,只要你们来就行。这个做不到,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耐性,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做的每一件事,大家一开始都不理解,像新疆我们投了8年,到现在我也是最大旅游投资商。所以做每一项事情,也不一定非得跟人家争辩什么,最后做完了,大家就理解了。

  投资环境变差,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的财富被“格式化”了,贫富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财富正在向少数人集中。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的问题。

  你始终不会知道在哪方面会触到西方人的神经。所以,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尝试。总之,有四个衡量标准,首先要政治上稳定;其次是文化差异小;再次是对中国友好;最后是进入的成本低。

  我觉得冰岛买地对民营企业走出去贡献了经验,我希望能通过冰岛买地的事让全世界都关注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出处:2011年12月25日黄怒波接受国内媒体访谈)

  传统商人思维无法闯荡世界

  ■文/孙景华,企业管理专家

  一般来说,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遭遇问题或困境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它。

  譬如,对于冰岛买地遭拒,黄怒波自己的解读是“国际社会对待中国仍然是冷战思维,还没有为迎接中国的企业家做好准备”。但这仅仅是中国企业家本人的一面之词,换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即便我们排除了国际社会上存在的“冷战思维、政治阴谋”等政治偏见,仅从纯粹企业的商业利益而言,它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的商业质疑,“为什么购买冰岛0.3%的国土面积”?仅仅将“中国一些富裕阶层当成未来冰岛旅游的消费者”,恰当吗?假如“中国富裕阶层不支持这个旅游计划,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至少,在不能很好回答这些商业质疑之前,贸然投资可能并非机会而是陷阱。

  不可否认的,中国企业层面上的一夜暴富者,常常拥有不可遏止的“投资饥渴”!尤其是在中国“做大做强”模糊口号的诱导下,投资饥渴症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至少,他们对于曾经获得利润甚至暴利,缺乏客观的事实判断,以为暴利本身代表了组织管理能力。但它们错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获利能力——包括了行政垄断性的国企,也包括了寻找机会极强的民企——其实并非来自企业本身的管理能力,而是来自中国社会转型期爆发式机会以及企业家本人发现机会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企业家能力=企业组织能力”的荒谬等式,只有在中国这样一个只有传统商业理念、而无现代企业组织启蒙的国度,才会被当成一种管理常识被认可。而事实上,企业组织能力与企业家个人能力,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首先,商业机会≠企业战略——传统商业机会仅仅是发现利润的能力,现代企业战略则是精确定位消费者是谁以及消费者在哪里。换言之,只有对于消费者的精确把握——包括了国内外旅游者而不仅仅是国内富裕阶层的旅游者,决定了我们是否投资以及去哪里投资;其次,利润很高≠效率很高——由于一些中国企业的人情关系或垄断等原因,利润确实很高,而一旦走进组织内部却发现效率低下,以企业高利润掩盖了企业的低效率;第三,董事会≠企业治理结构——虽然许多人都知道个人专制或独裁,是企业组织短命的原因之一,但他们依旧在董事会旗帜下干着个人专制或独裁的勾当。至少,我个人猜测,黄怒波所在的民营企业很可能缺乏有效的董事会,否则,也不会高调宣布购买冰岛0.3%国土面积。

  按照中国传统商人的思维模式去闯荡世界企业舞台,命运多半会如TCL(微博)的李东生(微博)一样折戟沉沙。当然,即便在组织管理层面上证明了投资冰岛的正确性,黄怒波对于冰岛拒绝态度的解释,依旧显得抱怨过多、智慧不足!什么是商业智慧?简单地说,就是“此路不通走彼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灵活性,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也绝无啰嗦的解释或抱怨。至少,黄怒波可以将“购买冰岛国土”这个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很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也可以采用非购买而是租用、或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方式实现这个目标。总之,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并非只有一根筋式的执着。事实上,逐渐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大舞台,中国企业才刚刚开始,它不仅仅是经验乃至失败的积累,也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启蒙与完善的过程。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怒波购买冰岛土地遭拒,未必是一件坏事。

  黄怒波们要有走出去的耐心

  ■文/许正,GE中国副总裁

  黄怒波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全球对中国的看法,连带对中国企业乃至对中国公民的看法。在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眼里,中国,无疑在过去三十年里创造了经济上的奇迹,这个伟大的奇迹甚至成功得让人嫉妒。但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的增长模式,以及大多数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方式,依旧是那样的与全球其他国家不同。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就像一个高增长的异类。

  同时,中国新近崛起的富豪们也给全世界留下了徒有金钱的不良印象。我们有信仰吗?很多人没有。我们有与其财富匹配的社会价值追求吗?好像不清晰。我们有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经验和良好记录吗?大多数人是空白。留给西方世界或者大多数国家的,是否是个财大气粗甚至经常夹杂粗鲁甚至诡秘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形象?

  这些印象,当然多是来自西方世界对中国和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偏见,这其中,中国的迅速崛起和西方的相形见绌无疑激发了一些人已形成的不满。同时,中国人作为整体在世界上形象欠佳,以及西方媒体常带片面和扭曲的报道,更是加深了这一负面印象。

  在这一点上,黄怒波应该想明白的是,中国企业家走出去到其他国家投资,别人接受我们,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钱,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和他们是一类人。

  因此,中国的企业家和公民们,在进入他国大规模投资之前,先要尊重和理解那些国家的法律、规则,乃至和我们迥然不同的观念甚至思维成见。如果遇到抵制、排斥,我们除了耐心解释、耐心等待、择机进入外,还可以做什么呢?因为,毕竟是你想去人家那里。

  希望冰岛买地遭拒事件所激发出的黄怒波的斗志,是让他能够产生更大的耐心和决心,去尝试这个中国企业家一定要迈出的一步,而不是针锋相对的鲁莽。因为,我们要证明的是,我们是和全球人类一样的人类,是有着共同追求和梦想的善良的人类,而非为了自己的财富扩张而自我膨胀的中国异类。我们可以开始于财富的认同,但最终决定成败的,将是价值认同。

  逆境情商分析

  当外界对黄怒波冰岛买地遭拒一事议论纷纷时,黄怒波的回应至少让外界明确了两点:中坤只是一家普通的企业,冰岛买地只是一桩普通的生意。在回应中,黄怒波有清醒有偏激,有控制有愤怒,真实地呈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国际化和“走出去”中的状态。逆境的存在固然有其破坏力,黄怒波却用“即使失败,也有收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仅没有做延伸,而且他试图将其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力量。诗人型的企业家有着浪漫的情怀,也有执着于梦想的精神,在新疆项目上,黄怒波面对逆境极具忍耐,坚持到底,赢得了成功,这一次,他依旧希望用执着来赢得又一次胜利。虽然结果未定,但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逆境商维度  黄怒波各维度得分

  C:控制 ★★★★☆

  O:归因 ★★★★

  R:延伸 ★★★☆

  E:忍耐 ★★★★★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