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蔚华:中国企业的道势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2日 13:18  《中国慈善家》

  对话招商银行(微博)行长马蔚华:中国企业的道势术

  论道嘉宾 | 马蔚华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

  本刊总主笔 | 朱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公益事业不光是思想层面的境界标志,还是整个企业家,不管是业务、精神生活,还是实际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圈子

  道:公益的境界和圈子

  中国企业家是有责任感的,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这是一个健康向上的、让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不断成熟

  中国慈善家:如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谈论企业的社会责任,谈论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和参与,已有蔚然成风之势。以您的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马蔚华: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执行官曾说,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一个好的企业区别在于,好的企业可以向这个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而伟大的企业除此之外,还竭尽全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所谓变得更美好,其实就是说,每个人要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向社会献爱心,美好就是世界充满爱。这样的价值观,实际是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已经被现在很多优秀的企业所传承。

  在目前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中,中国也越来越接受国际社会的一种价值观,新的商业伦理,所以,社会责任应该是一个新的商业伦理和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中国企业这几年成长很快,应该有社会责任这样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就不能和世界上的企业站到一起。

  中国慈善家:其中可能也有人更多地是本着一种顺势而为的态度,而或许本身并不知道:这种价值观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

  马蔚华:首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理所应当的。企业是在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大的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的诚信环境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而不能说光是源于自己的奋斗。所以作为企业,应该回报社会。

  其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明智的。美国权威企业调查组织TCB对463家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作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75%的企业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52%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20%的企业与客户关系得到了改进,7.2%的企业产品销量得到了增加。这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也提升了自身的价值,符合企业自身利益。

  中国慈善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有很多,但现实中不乏有些企业因做法不当而遭到质疑。那么,在回报社会方面,企业怎样才能把好事做好,尤其是避免本末倒置?

  马蔚华:回报社会的方式确实很多,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回馈股东,让客户满意、帮助员工成长。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尽力为社会做贡献。比如扶贫济困,慈善捐赠,关心公益事业,而且要主动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为环保产业提供绿色信贷,等等。

  当然,企业回报社会的方式固然重要,但方式背后的精神指引更不可少。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所引起的敬畏和赞叹就越是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高悬头顶的灿烂星空和深据内心的道德法则。这应当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指引。

  中国慈善家:在公益界,我们常常能看到您活跃的身影。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银行家或企业管理者,这是一种精神品质的标志吗?

  马蔚华:我从内心深处认为,做企业,不仅是你如何做好产品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企业家的品质和内涵。但这些不是能在书本上学到的,必须要全方位地和外界打交道,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问题和学习。而公益事业不光是思想层面的境界标志,还是整个企业家,不管是业务、精神生活,还是实际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圈子。

  中国慈善家:我们知道,您是阿拉善生态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并任其首届监事长。对于类似阿拉善这样由一批有情怀的企业家发起创立的公益组织,您有何评价?

  马蔚华:如果站在外面看阿拉善,它这七年还是不容易的,取得了很大成绩。阿拉善代表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体现了他们伟大的风格——不光企业做得好,社会责任也做得好。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企业家越来越成熟,不仅有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社会洞察能力,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不断给中国经济注入活力,而且他们也是非常有社会责任的团体。和国外的企业相比,他们在这一方面毫不逊色,这是不断成长、不断丰富、不断成熟的过程。

  阿拉善是一种行动,它向国外昭示:中国企业家是有责任感的,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这是一个健康向上的、让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不断成熟,即便有一些缺陷,那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家做慈善也没有经验,但大家有一颗心,可能走一些弯路,但在我看来正在逐渐成熟。他们对参与的公益项目的坚持与执着,这种热心是非常宝贵的。

  势:理性看待转型中国

  中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面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建设、推动公民社会等一系列的艰巨任务

  中国慈善家:“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不知未来者无以谋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谋中国。”这是您的经典格言,容易让人联想到类似的道理: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您能否用一句话对世界和中国的形势进行研判?

  马蔚华:目前,国际风云动荡不定,欧债危机还在蔓延,整个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世界政治、经济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中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建设、推动公民社会等一系列的艰巨任务。我想,这就是世界和中国所面临的基本形势。

  中国慈善家:在全球经济复苏受阻和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也难独善其身。我们是否又面临着一个冬天?

  马蔚华:“冬天”的迹象,既表现在欧美经济复苏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面临挑战,还表现在危机蔓延会影响国内的投资信心,从而抑制投资的扩张,以及库存的增加;既表现在由于热钱有可能大进大出,从而加大国内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又表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加剧震荡对中国外汇储备和海外投资造成冲击,等等。

  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关口,以后还能不能延续前30年的高速增长态势?我认为不可能了。这不仅是因为过去长期支持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支持出口增长的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少,也不仅是因为长期以来的高投资高储蓄率将要出现历史的拐点,还因为过去支撑我们高速增长的资源、能源、土地、环境都已经不堪重负。从欧债危机蔓延情况来看,中国净出口的周期性回落也已是大势所趋。所以,未来“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过去重速度、重大项目、重规模转到重结构、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中国慈善家:当国内经济转型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难度可想而知,进退两难。

  马蔚华: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高速度,2000年以来,银行贷款的年均增长率接近20%。但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降下来。大家开车走弯路的时候要踩刹车降一下速度,否则就要出去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保证转型的顺利推进,就要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尽管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可能出现一些波动、出现一些变化,甚至出现一个速度的延缓下降,我觉得也是比较正常的。

  中国慈善家:最近有一个比较悲观的预测,彭博社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在彭博对1097名投资者进行的季度调查中,61%的受访者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金融业会发生崩溃。您对类似唱空中国的论调如何看?

  马蔚华:我最近一直在与美国商界人士进行交流,以前中国并不怎么样的时候,美国认为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出了一点情况,有些人又对中国经济很悲观,我是做银行的都觉得很惊奇:怎么就要崩溃了?我看不出这种迹象。所以,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理性,要有信心。在别人说好、捧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清醒,要看到自身的差距;在别人唱空的时候,我们也要理性对待自己。危机就是信心的崩溃,面对严冬,我们首先要有信心。

  因此,对于未来,第一是要乐观,悲观会影响市场;对于眼前,则要审慎地推动,积极地推进变革,不转型就没出路了。转型过程中可能有新旧思想和做法的摩擦,无论从个人企业国家角度,不与时俱进都没有好处,传统的办法难以为继了。

  术:学会在大海里游泳

  不下海不会被淹死,但也永远学不会游泳。到大海里去游泳,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征途中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中国慈善家:改革与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过去三十年的进步动力,今后依然如此。在此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究竟产生多大影响?

  马蔚华:中国由于国际化程度低,持有的国外债券要少,参与的国外交易要少,所以侥幸在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我们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经济方面,比如出口;另外欧美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我们的货币有影响,特别是主权债务会导致市场的信心受损,这些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不能妄自尊大,要吸取教训。等我们国际化以后,这种市场的动荡、危机的周期都是不可避免的,下一次我们就能应对。

  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总结教训,减小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内有那么大的内需市场,又是发展中国家,未来二三十年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率是70%,中国还不到50%,又处于工业化中期,西部还有市场。特别是消费观的变化,一方面会减少储蓄率,另一方面会增加市场的内需力量。我觉得,消费观的改变对中国是很大的一个动力,尤其是年轻人。

  中国慈善家:包括消费观在内的现代观念普及,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性变量,而这无疑又得益于国际化。可否谈谈您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理解?

  马蔚华: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子越来越大,包括金融危机的时候,走出去的步伐也没有停滞,中国近年来的对外投资年均增长都在60%以上。你的客户走出去了,银行的金融服务也要跟上,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再加上中国开放后,别人进来了,你也要走出去。

  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即使你不走出去,你的行为也发生变化,因为开放以后,中国也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很多游戏规则是国际化的,什么叫走出去?你本身已经走出来了,离开了原有的约束条件。国际化是一个大概念,能跻身国际、按照国际的游戏规则,在更加市场化的环境中运营,这就是国际化。所以,一个是客户走出去,一个是中国市场本身的国际化。

  但现在大家对国际化的理解,就是到国外去并购,去合资,银行出去开分行。其实这只是通常的步骤。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的损失很小,尽管如此,并不表示我们风险管理的能力有多高,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下海去游泳。不下海不会被淹死,但也永远学不会游泳。到大海里去游泳,是国际化征途中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其中,管理的国际化尤为重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