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转型路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20:03  《中关村》

  Beijing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innovation transition path graph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着力建成智能手机、网络社交、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电子书、企业应用、位置服务、视频聚合、个人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等十大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新兴产业链平台。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eijing will strive to build ten international most advanced emerging industry chain platforms such as intelligent mobile phone, social networking, computer, network television, e-books, enterprise application, location services, video aggregator, individual application software, e-commerce。

  文 本刊记者 明星

  近年来,软件和信息服务全面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软件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商业模式加速变革,产业格局深刻调整,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战略机遇。

  2011年上半年,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8.9亿、PC拥有量超过2亿、网民4.6亿,以及仍不断快速成长的市场,为打造世界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和培育世界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世界城市”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将对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挥核心支撑和高端引领作用。

  新的产业增长点产生

  “十一五”时期,世界软件产业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产业规模超过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速约6.0%。中国软件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突破万亿元,年平均增速为29.2%。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场,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十一五”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资源上,北京已初步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

  2010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930亿元,其中,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425亿元,2006—2010年均增长21.6%。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了涵盖信息传输、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技术(IT)服务、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IC)设计等完整的产业链。

  在行业应用软件方面,以政府、金融、电信、制造业、能源、教育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为代表,收入规模占全市的36%,约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互联网信息服务、IT外包、数字内容为代表,收入规模占全市的27%,成为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心和极具竞争力的全球新兴接包地之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收入增速超过50%,正在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统计显示,2010年,北京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过40家,占全行业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超过40%,比2006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北京占全国的30%左右。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占全市的82%,呈现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高度聚集的布局态势。中关村软件园及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聚集200余家企业和35家国际知名软件研发中心,是全国经济规模最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企业,正向一流的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园区迈进。

  聚焦《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0月末,《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

  《规划》指出,随着国际主流厂商发展软件、硬件、运营、服务一体化的整合平台,北京企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快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发展,形成一批“软件拉动硬件发展,硬件带动服务消费”的自主平台产品已成当务之急。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着力建成智能手机、网络社交、平板电脑、网络电视、电子书、企业应用、位置服务、视频聚合、个人应用软件、电子商务等十大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新兴产业链平台。

  根据《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继续扩大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国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首都支柱产业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中心。具体目标是:产业规模在全球知名软件城市中位居前列,总营业收入680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12%左右;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软件服务的比重超过60%,新兴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0%;成为世界最具潜力接包地之一,出口额力争达到45亿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

  《规划》指出,十大新型产业链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以云计算为支撑,包括新兴终端、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服务运营平台,同时围绕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性网络电视业务等三大平台着力打造并带动整合千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形成以平台型企业为龙头的新型产业价值链。

  新型产业链的打造还需以三网融合为机遇,开发电视作为宽带网络终端的应用潜能,推动电视转变为家庭视听、娱乐、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的核心载体。加速推动交互高清平台、网络电视平台、视频云服务平台规模化发展。

  《规划》从全球、全国、全市三个维度对“十二五”期间产业进行布局,提出“一城两园多基地”的空间分布,一城是中关村科学城,以学院路、中关村大街和知春路为主轴,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研发创新区。两园是中关村软件园和软件新园,定位于企业总部区和产业化聚集区,重点发展行业软件、互联网、IT外包和信息安全软件,成为大型软件企业聚集区。多个专业基地是以主题楼宇、小型园区为载体,重点建设数字动漫、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云计算、物联网、导航和数字高清等十个左右专业基地。同时《规划》从服务体系、产业政策、项目工程、企业成长、金融体系、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四个一批”工程引关注

  根据《北京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集中资源扶持大企业、新型企业和快速成长的企业,北京市自2010年起实施“打造一批大集团、聚集一批大总部、做强一批高端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的“四个一批”工程。“四个一批”工程实施一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企业服务150余次,涵盖解决空间问题、项目申报、人才引进、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等方面,其中71个企业获得国家以及我市各类项目扶植资金逾12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达成“四个一批”工程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扩大“四个一批”工程覆盖范围,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在2010年首批“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基础上,市经济信息化委面向全市企业征集了第二批“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同时对第一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未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进行了调整。今天确定发布2011年度“四个一批”工程企业名单。

  2011年“四个一批”工程入选企业共237家,其中,集团型有10家、总部型有7家、高端企业有93家、高成长企业127家。这些企业2010年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24%。

  中关村软件园谋局转型

  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中,中关村软件园的目标是要率先成为在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实现《中关村示范区规发展划纲要(2011-2020)》中提出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和产业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云计算、移动互联、服务外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作为软件企业的专业孵化载体,站在国家及北京市发展软件产业战略的高度,已累计孵化企业近500家,企业累计总收入超过10亿元,已经成为推动国内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和更多创业企业家创新的重要推手。

  1. 加速二期建设园区构建“大孵化体系”

  截至2011年12月,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累计引进企业336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09家;企业累计总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R&D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企业累计获得政府资助2596万元;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逾9亿元;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保护373件;园区累计有9家企业获得8.98亿元的风险投资。

  为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先后引进了近20家有关法律、税务、知识产权、会计、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展览展示、市场开拓、国际合作交流等中介服务机构,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产品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满足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同时期的中介服务需求,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

  此外,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还依托北京市科委的北京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为在园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与园区企业联合建立软件综合资源平台及软件共享研发成果展示中心等。

  2011年,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提出构建“大孵化体系”新的发展规划,利用中关村发展集团更广阔的产业促进平台,构建大孵化服务体系,延伸“大孵化功能”。

  随着二期加速器的规划与建设,依托中关村软件园的产业优势,“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整体产业布局已经初见端倪。

  软件园二期占地面积121公顷,集聚了以联想、百度、腾讯、亚信、科锐配电、天元网络、广联达、软通动力、文思创新、君正和中兴通等为代表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总建筑规模133万平方米。

  2011年9月15日,联想集团(微博)与中关村软件园举行签约仪式,宣布联想全球总部正式落户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并于2012年破土动工。2011年10月27日,甲骨文(微博)入驻中关村软件园,其北京园区正式启用。园区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500人,是甲骨文公司在中国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16日,网易公司与中关村软件园签署正式协议,购买了中关村软件园二期(西扩)西区C-2号地块,用于网易北方总部的发展建设。

  两期建成后,中关村软件园将聚集350-400家企业,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带动区域发展的专业园区,使软件园成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北京创造、北京服务”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排头兵。

  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在继续做好种子期、创建期企业的创业孵化服务的同时,将积极探索高端或产业链中后期企业加速孵化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预孵化+全孵化+专业孵化+加速孵化”的孵化体系,建设软件园孵化器产业促进服务平台,实现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高度融合,以“集群孵化”和“专业孵化”的方式,满足各方面不同的需求,促进一个产业或一个行业的集聚与规模化发展,未来在软件园区形成多个专业产业园。

  2. 瞄准云计算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变革浪潮,是国际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它以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为核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被形象地称为“云”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利用手机、照相机等终端产品通过网络便捷地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2010年10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提出在2015年,使云计算的三类典型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及软件服务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由此带动云计算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产值。

  “祥云工程”有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第一个阶段从2010年到2012年,是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第二阶段,从2013年到2015年,是产业化发展的阶段。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的落地运营是“祥云工程”第一阶段整体进展的里程碑。

  2011年12月12日,国内首个园区云服务平台——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立足于中关村软件园,辐射全市乃至全国云计算产业,集成了宽带资本(CBC)云基地旗下的相关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包括网通宽带自主研发的U-Cloud、云动力、基础云服务平台、天地云箱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和云终端以及天地超云的国际水准的高密度服务器等。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源开放的平台,它充分发挥了云基地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与平台运营的优势,通过实现IT资源的按需和快速地端到端的部署,将彻底改变传统的IT设施的使用方式,实现中关村软件园内企业“拎包入住”,大大降低入驻企业的IT投资与总拥有成本,并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提升软件园区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中关村云服务平台以其面向园区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开源开放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可复制性和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真正实现了政府政策引导、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参与、龙头企业牵头的高效模式,从而健全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实现了创制新标准、培育新业态、扶持新领军企业的主要目标,对实现云计算产业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1年10月,在云计算领域,中关村软件园已聚集了30余家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业务范围上看,几乎覆盖了云计算产业链上的所有层次。

  在芯片、硬件与设备制造上,园区已有IBM、曙光等大型计算机生产商,比克奇、瑞斯康达、华为、君正等通信设备公司;在软件与解决方案上拥有以启明星辰为代表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以甲骨文、东软为代表的云计算方案提供商;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上,软件园立足现有的1000平米国家A级数据中心进行云计算的升级和建设;在平台即服务(PaaS)上,拥有百度、腾讯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开放自己的核心平台,由此开拓国内市场;在软件即服务(SaaS)上,更是拥有多种应用服务供应商,包括医疗应用的兰博医信、建设工程的广联达、广播电视的中科大洋、金融的永旺融合和路通世纪、语音和手写识别的捷通华声和汉王以及综合应用的塔塔信息。同时涌现了道里云、安久科技、丰牵云启等一批新兴云计算应用服务企业。

  为充分做好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各项规划工作,园区有关部门深入研究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从2010年起先后与联想研究院、华胜天成、IBM等多家云计算服务企业以及云计算专家倪光南院士交流研讨云技术创新、云平台搭建、云资源整合以及云项目落地等关键事宜。

  如今,园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软件园二期将大力整合一期的30家云资源企业初步形成的云计算产业链,以“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核心,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创新示范中心和软件广场云计算项目,组建云计算产业集群,建成后聚集各类云计算企业超过200家,从业人员2-3万人,年产值300亿元,初步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擎和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

  3. 金融服务贯穿企业成长的各个生命周期

  2012年1月9日,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深创投等7家社会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资群体,对云计算产业链关键环节14家企业进行投资,总额达2.03亿元,预计带动被投资企业2012年实现产值近27亿元。

  与此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与5家云计算企业签订入驻协议,根据协议,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为云计算企业提供落地载体,实现集团母子公司联手为企业提供“投资+落地”的全方位服务。

  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联合投资的投资机构,有汉石投资、深创投、高特佳、宽带资本、中海投资等。此次被投资的企业,有天地超云、友友天宇、亿赞普、国都兴业、奥琦伟、中搜公司等。

  在本次投资的2.03亿元中,中关村发展集团出资1.3亿元,7家投资机构出资7300万元,预计带动被投资企业在2012年实现产值近27亿元,在2014年实现产值近57.47亿元,将有力推动云计算产业集群在北京快速发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市场化平台,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重大项目落地、支持高技术企业发展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方式,通过委托贷款加认股权、认股期权等投资模式创新,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平台优势和市场作用。

  此次联合社会资本对云计算产业进行投资,标志着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坚守市委市政府对集团的定位,努力以市场手段激活中关村各种创新要素,推动示范区“政产学研用”体制机制持续创新,为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格局贡献力量。

  而在此前一个月,中关村软件园“科技金融服务超市”正式上线。当天,便有近百家金融机构向园区高科技企业提出,希望能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中关村软件园一直致力于为企业寻找新的融资平台,帮助其完成融资、上市的目标。然而,一方面园区企业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园区大部分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极为迫切。作为园区服务者和运营方,中关村软件园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要满足企业成长的各个生命周期,同时还要满足快捷和安全两个条件,这与超市的经营理念极为相似。

  来自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的金融产品涵盖政策性资金支持、天使基金、债券性融资产品、股权性融资产品等方方面面。

  目前,“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已入驻近百家金融服务机构,其中既有中关村软件园长期积累的资源,也包括慕名而来的机构,中关村软件园对每一家金融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超市”的安全性。

  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微博)等银行为企业提供了债权融资产品,同时,今日资本、创新工场,以及清科集团、KTB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都有意为园区企业提供天使基金和股权融资类产品。

  近年来,中关村软件园先后成立“中关村人力资源联盟”、“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首都金融服务外包促进会”等一些列组织,为企业快速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规划建设“云计算体验与创新中心”、“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心”和“孵化企业加速器”等组织,持续引领产业的自主创新、高端聚集和国际化发展。

  对于未来中关村软件园的工作重点之一,“科技金融服务超市”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关村软件园也会考虑直接为资质优良的企业投资,从而拓展新的业务。

  “科技金融服务超市”让中关村软件园在产业服务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在服务内涵上实现了新的提升,成功实现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超市也将解决企业在初创、孵化、加速、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融资难题,增加了一条获得丰富、安全金融服务的快速通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