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伟
201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存款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1%,中小型金融机构降至17.5%。这是自2010年1月18日以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表面看,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兑现了央行在《201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作出的“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表态。实质而言,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的一次试探性政策操作。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的复杂形势。从内部看,受实质上强紧缩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201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依次为9.7%、9.5%和9.1%,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恐难达到9.5%,经济能否持续较快增长,令人担忧。为了控制通胀,最近两年,尽管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严厉的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但通胀率仍居高不下。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严格的信贷规模管控措施的影响,地方政府土地拍卖收入锐减,且其资金来源受限,地方政府债务信用风险加大。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日趋紧张,房地产贷款质量不容乐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且民间融资成本高,致使中小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自2010年4月政府采取多项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经过19个月的严厉调控,2011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首次出现下跌。在当前形势下,如果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及严格的信贷规模管控措施,轻则导致经济增长率继续回落,重则诱发财政危机、房地产泡沫破灭,甚至银行危机。
就外部而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迟迟不见复苏,这导致2011年上半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为-0.1%。受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国净出口差额持续减少。2011年8乣10月,我国净出口差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预计2012年将出现自1993年以来首次年度净出口逆差。外汇储备增长开始放缓,人民币单边升值局面正在改变。2011年9月,外汇储备出现环比负增长。2011年12月,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出现多个交易日日中跌停现象。
然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仅仅是一次试探性政策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性质的巨大改变。尽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通常被视为货币政策中的一剂“猛药”,但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化0.5个百分点,根本算不上一次大动作。原因在于,最近10年,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外部资本大量涌入的影响,外汇占款已成为我国货币当局投放货币的主渠道,由于外汇占款投放过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依赖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进行冲销,故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上调至空前的21.5%。然而,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国外资产中的“外汇”项目出现环比负增长,这直接导致我国货币投放速度减缓,促使央行顺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货币投放增速出现急剧下滑的局面。
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是否能够“释放”4000亿元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能否增加15000亿元,其效果还有待于放松信贷政策予以配合。当前,由于受到信贷规模严厉控制和存贷比严格考核的约束,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空间有限,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存款准备金率是否继续下调?货币政策的提法是否会转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取决于我国内外部经济形势是否会进一步恶化。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讲师、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