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近几十年里,连续不断的四次科技革命把旧世界打散了。从主机时代到PC机时代,再到互联网,以及接下来的云计算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全赶上了。而且改变的速率越来越快,其曲线之陡,让人们都难以应付。只有去拥抱变化才能适者生 存。
这就是数字鸿沟的出现,它把世界劈成了两块。一边是原来的物理世界,一边是崭新的数字世界。在物理世界,各种原材料和消费品的价格一天比一天贵,这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在数字鸿沟的另一边,芯片、宽带和存储成本却一年比一年低,而且是迅速下降。其结果就是,凡是能被数字化的,能够被从物理世界踹到数字世界的产品和产业,价格和利润都会越来越薄,直到免费为止。已经有一部分产业掉入鸿沟,比如软件、新闻内容、音乐、书籍等,它们还试图挣扎,拼命攀附着物理世界的边沿,希望保持过去的荣光,但命运已注定。
人类世界也被数字鸿沟劈成了两块:新兴人类和传统人类。新兴人类就是数码新世代,以32岁以下的人群为主,他们是数字化地球村的原住民;而在鸿沟另一边的是所谓的传统居民。有意思的是,这两侧的人们之间的差距之大,已经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年龄代沟。这个代沟如此之深,以至于还生活在物理世界的传统人类完全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类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新一代人比上一代人的知识更丰富的现象,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互联网、信息科技对新兴人类来说就像空气、阳光一样被理所当然地接受,而他们正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但现实世界里,主宰者仍是沟另一边的传统人类,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主流媒体并不影响主流人群的现象—想想看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今天的处境吧。
微博兴起就是证明。它为什么会成为革命的火炬?因为它是普遍性和个性化结合的典范。它真正做到:一是容易发表,与博客相比,它的使用门槛更低,并且能够与移动设备相结合;二是转发功能使内容聚合;三是“关注”功能,让信息进一步被个性化定制—相当于每个人的社交圈子为其定制了“每日新闻”。未来,它会呈现更为明显的社交化、移动化、图片化趋势。
传统的时空结构被解构了。整日泡在网吧里的那些孩子,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是小人物,但在虚拟世界里却能扬眉吐气,并建立起虚拟世界里的社会关系。对其而言,这一虚拟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现实世界。这一新世界的出现,导致一系列的错位:管理错位、思想错位、政府经营错 位。
谁才是这个新世界的当今先行者?当属苹果、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微博)。新闻集团的利润是亚马逊的数倍,但亚马逊的市值却比新闻集团大两倍。如果依照传统世界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估值差异简直不可想象。但事实上,为数字新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正在主宰着明天。
它们有着强大的与消费者绑定的能量。这四大巨头都在争做消费者生活中的“操作系统”。苹果依靠出色的用户体验,谷歌是搜索,Facebook是社交网络,而亚马逊则要打造一个以Kindle为中心的信息超级市场。
对传统的内容提供商来说,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原来的B2C商业模式被强迫改成B2B模式。当内容被Inside进iPad或Kindle这样的终端设备,变成B2B2C,而且同时又有海量的应用程序与之竞争,传统内容提供商原有商业模式的末日就到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与终端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这对新闻集团这样的传统媒体巨头来说是极大挑战但同时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是掉在数字鸿沟中的人,每天兴奋不已,又诚惶诚恐。要想尽办法重新创造能够继续绑定用户的内容界面。机会在于,充满魅力的用户体验对内容消费来说仍然是稀缺的。在消费者对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旺盛的今天,精彩内容机会无限。就像我们制作的影片《阿凡达》如此火爆,消费者冲向IMAX电影院,而不是买光盘,这就是用户体验驱动。一如当年录像带的出现并没有让电影院关门,而且比原来更火爆,原因就在于它促使影院更加努力地创造观影体验。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优势,也是机 会。
接下来,则是云计算的时代。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创造的数据已经呈现宇宙大爆炸式的增长,而这些数据聚合起来,将能够准确描述在数字世界里“你是谁”。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大数据是非逻辑化的,无法按照传统的数据库软件的模式进行管理。如何存储、组织和搜索这些数据则需要依靠云计算来解决。这类创新将更多体现在离散性优化上,比如电话预约出租车服务,究竟调配哪辆出租车才是最佳方案?这就需要优化选择。如果个人数据足够充分的话,消费者生活中的每一个决策,电脑都可以帮你优化。要做到这些,非云不可。
所以,未来财富创造的巨大新商机是在数字鸿沟中,能够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传统人类和新兴人类之间扮演桥梁角色的公司和人。关键词就是创新应变,和全球化。而投资者看中的正是这两点:一个是创新性溢价,一个是发展性溢价。这就是这个重构时代的游戏规则—人生就是一副牌,发牌的是上帝,但如何打好手中的牌则需要每个人做出最佳选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