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建商业价值观 作为还是不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2日 17:33  《中外管理》

  重建商业价值观

  论坛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导 张 鸣

  百龙集团董事长 孙寅贵

  著名文化学者 王鲁湘

  香港华燊发展董事局主席 沈家

  北大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易事特电源常务副总裁 张宇彤

  主 持 人:

  《中外管理》杂志副总编、主编 杨 光

  道德到底因何缺失?

  主持人: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们开始关注的是价值观与道德底线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慈善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等,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到了一个道德缺失的时候?

  王鲁湘:按照康德的定义,道德是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真正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由意志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规定,甚至是出于恐惧而必须去执行的一种约束。真正高尚的道德行为一定是建立在开放的时代,有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如果只有一个选择,那这种行为构不上是一种理想的道德行为。而今天尽管有那么多道德滑坡、道德缺失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要承认的,就是我们今天的行为中多了很多信息的对称,也多了很多的自由意志,这就是最了不起的社会进步。

  孙寅贵:物极必反,就像我们这个年代一样,五千年来真正第一次能够让你自由发挥能力去发展经济,所以像我们是这一代最幸运的人,至少今天是一个道德重建开始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呢?我认为原因有四点:清晰的物权、法制、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里面也包括道德,也包括企业家责任等等。最后这条是最重要的。作为今天的企业家来讲,谁能够有一种强烈的,或者被社会公认的,能经得起“旧”的价值观、道德精神,那么你的企业也许在你不在了以后还会存在。

  张宇彤:作为企业人,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五千多年的文化一直遵循的叫“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商是最后一位,所以近30年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社会地位,这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优秀的企业家起到一个国家脊梁的作用,但是也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恶劣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伤害。企业家应该如何定位这些问题?其实核心我们认为都跟道德和价值观有关。然而,价值观也好,道德也好,最终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这一切还是需要国家,包括相关的法制部门能够起到一个主导性的作用。

  王育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在讲精神,精神第一。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家,紧接着极端的物质化成为了这个社会判断一切的标准。由此陷入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的精神化,纯粹、简单;第二是极端的物质化。整个社会的心乱了,浮躁了,这个时候我们确实该问我们的价值尺度是什么、我们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张 鸣:在今天的时代,谈道德有些奢侈,因为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什么?是规则。现在很多人,连基本的规则也不遵循。在政界、在商界、在学界,莫不如此,我们还奢谈道德?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重建规则。如果大家都能守规矩,哪怕没有道德,可能这个社会还显得有道德一点儿,要不然就太虚伪了。

  沈家 :做人做事要有底线,不能干缺德的事。做事的底线,大家一定不能贿赂。说缺德,我觉得美国人够缺德的,欧洲人够缺德的,雷曼兄弟骗了多少人?咱们借美债借几千亿给他们,美国的投行却拿了几百亿到中国,投了建设银行,赚了几百亿。你看希腊,这么高的福利,天天罢工不干活,让我们去补贴他们。

  理性该如何表达?

  主持人:我们谈主流价值观的时候面临另外一个内容,叫做主流的情绪。这两点常在一个事件发生时搅在一起,王石、马云(微博),都曾受到了一些非议。那么,在主流情绪主导的社会下,企业家的价值观应该怎么表达?企业家的理性该如何表达?

  孙寅贵:以我的理解,这是一个时间的区别,虽然当初王石的观点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当今天大家再议论的时候,就和当时的情绪有差别了。做一件事的时候要考虑经得起经不起“旧”。什么叫理性?就是要用长的眼光来看。历史无数次证明,真理没有掌握在多数人手里,而历史、时间是最有效的试金石。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笑什么。走自己的路是什么?就是严守自己的价值观和本分,价值观和本分就是社会公认的标准。

  张 鸣:让企业家从长计议很困难,据我所知,不仅是企业家,所有人投资都是短期行为。从长计议的理性不是没有,而是没有条件。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没有给企业家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条件,谁知道10年后会怎么样?谁能保证你的财产永远是你的?谁能保证按规矩经商就可以得到正当的回报?谁能知道那些行贿受贿的人就可以被抓进去?在这个时代要求企业家有理性太难了。

  王鲁湘:在中国做事难,做企业家更难。我们中国是复杂的融合,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充分地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然后在复杂的事情上高度的智慧化。这种智慧是一种阴智,不是阳智。而在西方发展出一种阳性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人际之间的交往关系单纯化,节省做事情的成本。我们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确实到了要思考这个事情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从企业家带头,如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先订立规则,然后按规则办事。

  沈家 :这是一个公平与公正的问题,最主要的还在政府,政府一定要给中小企业、投资企业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这样我们才可以从长计议。还有一点,我们企业家也要有我们自己的尊严,我们不能去卖地沟油,不能卖有毒的奶粉,这是我们的底线。

  王育琨:我觉得不要管外面是怎么样的混乱,先回到你自己,回到你作为人最基本的伦理上来。这让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微博)。稻盛和夫的理论最核心的一点敬天爱人,敬天爱人的底层是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点我习惯叫纯粹。在这个时点上,不要看你是专家、董事长、高管,所有的帽子都放一边。你有没有像稻盛和夫这样找到一个点,就是从人出发,只关注人。从人出发你就可以从长计议。

  张宇彤: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做好自己,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在任何一个时期,作为企业做好自己,作为个体做好自己,对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贡献。今天我们提的价值观、秩序、制度,这是前提。在30年的运行过程中,这个秩序打乱了,大家都在寻找新的特色和位置,如果把所有问题和矛盾都转嫁通过奋斗获得今天成功的民营企业,我认为是不对的。为什么非要让民营企业承担这个重任呢? 

  作为还是不作为?

  主持人:讨论企业家和所谓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的关系的时候,通常最简单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你选择不作为,一种是选择作为。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

  孙寅贵:有能力就去改变它,没有能力就去适应它,在适应的范围里别丢了自己就是最好的。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想办法适应它,同流而不合污。要想改变这个社会,首先要从制度开始。要想这个污名清晰的话,要从政策入手。我们是企业家,企业家要赚钱、要就业,要通过更多的努力来影响政治。

  张 鸣:我觉得大多数人,包括企业家都不是圣人,很难在寻常的利益面前能够不迷失自己。如果环境是这样的环境,你就很难做到。我们很佩服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能不能坚持下来。在这种乱世自保,靠自我的修炼,注定是错的,现在更需要的是我们要改变这个河流,不要变成污水河。

  王育琨:我觉得这是因为企业家不相信他的团队,不自信。怎样才能自信?要有一种被信的氛围,还要有互信的场地,还要有信人的勇气。最核心的还是要信人。所以反过来问中国企业家,你摸摸自己的良心,是不是够自信?你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你要自信。从哪儿开始?从教化你的团队、教化你的员工开始,从修炼你自己开始。中国价值的重建不在政府,不在学界,而在企业家。管理

  (本文根据第2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论坛内容编辑整理而成,标题为本刊加拟,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邓勇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