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联网企业:马云的道德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2日 17:12  《中外管理》

  马云(微博)的道德困境

  文 / 刘 戈

  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的自身特征,让中国企业家进入“道德化”的年龄大大提前。

  可矛盾的是,一方面商人不愿意被道德绑架,另一方面自己又忙不迭地站到不胜寒的高处。

  一向说话掷地有声的马云在微博里流露出倦意,表达了因为小卖家不满淘宝商城(微博)提价恶意围攻大卖家而产生的困惑和失望。

  近日,熟练掌握网络工具的淘宝小卖家们用这些年来在淘宝网(微博)的生意中练就的技能,向他们一个战壕的战友们发起攻击——10月11日晚间,数千中小商家通过语言聊天工具YY、论坛等方式联络,对淘宝商城大卖家进行恶意攻击。

  攻击的方式看起来极具网络特质——小卖家们集中购买一间商铺的商品,付款之后给予差评,然后马上申请退款。根据淘宝商城的规则,用户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款,如果商铺不发货或不退款,将被淘宝商城扣分处罚。

  小卖家的大举进攻导致一些知名大卖家无法正常经营。

  其实这种做法作为恶性商业竞争中的手段一点都不稀奇,只不过是从现实搬到了网上而已。就像有人为了报复一家饭馆,雇佣一帮乞丐和无业游民进入到一家饭馆里坐着,一人只要一盘凉菜吃着;还有人天天带一帮一天没吃饭的建筑工人到高档自助餐厅大吃大喝。通常人们会用流氓无赖手段来概括这种行为——它能让你非常难受,但却想不出好的办法应对。所以,尽管阿里巴巴(微博)已经报警,但很难想像有什么结果。

  无奈的“道德家”

  面对这种无奈的境地,马云在微博中自我励志:“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去做选择。而这些选择不仅不符常理,违背理性,甚至离经叛道得罪亲友。即便如此,我们可能还会一意孤行!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但选择了就必须去做!这是希望所在!”

  我记得二十多年前,那时还没有微博,如日中天的电影一姐刘晓庆也发出过类似地感慨:“今天在中国,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名女人是难上加难。”

  成功男商人和美貌女演员的内心总是有强烈的趋同之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

  但淘宝商城小卖家恶意围攻大卖家的事件,在外人看来是非一清二白。淘宝商城就是阿里巴巴建立的一个大卖场,刚开始的时候,用很低的租金甚至免费招引卖家入场,随着人气的逐渐积累不断地淘汰交不起租金的租户,引入实力更强、具有品牌知名度的商家进场,每一年的续约期进行一次洗牌——在商业上,这种做法天经地义,每一家百货公司和商业街都是这么做的。经常,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纷争,一些有可能被淘汰的商家会纠集在一起打出条幅,抗议租金涨价,但很快也就偃旗息鼓。提高租金,在道义上有过河拆桥之嫌,但完全符合商业逻辑和法律规定,被踢出去的商家除了自己心里委屈,得不到任何社会舆论的支持,自然不会长久坚持。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获得在租金上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或是摊位租赁的优先权。

  也就是说,马云和淘宝商城提高租金价格合理合法,那既然如此,马云的沧桑感、疑惑感、痛心疾首感从何而来呢?为什么要把天经地义的事说成是离经叛道甚至要慷慨激昂到“一意孤行”呢?

  我们来看马云微博中的另一段自我表白:“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不想挣钱是不正常的。淘宝经历了九年不正常!九年来我们从未考核过淘宝收入,从未要求过淘宝一分钱的利润。今天也没!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道德模范,但我们确实想在中国做一家不同的企业。我们全心帮小企业因为我们懂那种痛。但不是人人从商会挣钱,商业是门严肃的学问。”这段内心独白为前面的痛心疾首做了诠释。

  道德和盈利相悖吗?

  马云对企业的期许是超越商业伦理的,他说赚钱不是企业的目的,他说不做道德模范,但实际上是以道德模范的条件定位自己。我们如果相信马云在微博上的言论是他内心的表白,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他之所以痛苦的症结所在。

  不胜寒的高处,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架上去的。

  企业是因为什么而存在的?常识告诉我们,企业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经济学家们把它表述为企业是为了创造利润而存在的。近百年来,总是有学者和企业家试图颠覆这一看上去庸俗不堪的逻辑。杜拉克发明了创造客户说,认为企业是为了创造客户而存在的;松下幸之助发明了员工说,认为企业是为了员工而存在的。但就像是人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吃饭,但你绝对不能否定吃饭是人生第一要义一样,一个企业家因为试图为企业的存在赋予更伟大和激动人心的意义,但却忽略了赚钱才是企业存在的前提,那么他一定会痛苦。

  但凡企业家成功经营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精神层面的道德化倾向。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从创业开始,做到独步天下,通常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欧美日的企业家们通常会在五六十岁后进入“道德化”阶段。而中国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的自身特征,让中国企业家进入“道德化”的年龄大大提前。对整个商业环境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引导时下普遍过于急功近利,乃至道德沦丧的商业氛围走向健康。但对一家依然在竞争中战斗的企业来说,企业领袖过早道德化会让企业在竞争中缩手缩脚,从而贻误战机。

  道德家不是不可以做,但应当在逐渐退出企业一线经营层面后再转变。只要还在执掌公司大局,再伟大的企业家也必须成为以赚钱为己任的商人。管理

  (本文作者系央视经济频道《今日评论》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 源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