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天兵:企业竞争力须跨汇率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15:30  《董事会》

  文/张天兵

  作者现任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全球副总裁及合伙人,是科尔尼中国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和常务主任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开放市场,让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15年,中国企业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有随着过去多年来GDP高增长带来的内生式快速增长,涉及制造业、零售业、消费品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业等各行各业;也有政府推动的国有企业整合带来的规模的快速增长——这种整合模式存在同一行业的企业简单相加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的问题在于过去十多年的增长秘方可能已经不再适用。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整体市场增长较快,许多企业的成长是以跑马圈地,通过做好一两件成功的事,快速形成规模增长所带来的成功。所谓一两件成功的事,是指价值链某些环节做得比较有特色,如营销方面的深耕或者产品的特色。换言之,中国企业过去的增长是在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下达成的,成功所需的核心优势是:做好价值链中一两个重要环节;快速地扩张。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接下来会面临三个新的挑战:一是确定业务组合的挑战。 企业规模大了,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和产品范围、甚至业务本身的范围都比以前扩大很多,随即企业就有很多机会可以进入到很多不同的业务里去。这时候,企业领导人将面临一个对业务进行选择的挑战,即业务组合优化,到底什么样的业务应该涉足,什么样的业务应该退出。每个大企业都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位。这个定位必须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自身优势;当业务相关性大的时候,还应该同时考虑业务组合中的协同效应的问题。这个挑战是小企业不会面临的。二是确定业务管控方式的挑战。当企业做大之后,高层管理的宽度有限,势必导致分层授权管理方式的出现。然而,如何有效进行分层授权管理,将责、权、利三者有效统一,是大企业管理中的第二个难题。三是在业务经营单元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挑战。这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价值链上一两点的优势,而是围绕各自市场的竞争要素构建起的核心能力,需要更全面和系统的提升才能体现出来。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进一步开放市场,让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目前实行的经济制度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中一项最主要的计划之手就是对汇率的管理,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早期曾经是非常有效的政策,帮助推进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然而在今天却造成了货币政策的困境。首先,汇率的管理需要大量地发放基础货币,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对水平的稳定,基础货币的发行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引起通货膨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又要在银行体系收回流动性,导致货币政策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从而导致一系列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问题的发生。

  从短期看,汇率管理似乎保护了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但长期看非常不利于出口企业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是受到保护的出口企业其出口产品越是以劳动力为主,对企业自身提升竞争力没有任何好处,相信在这方面的政策改革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而深远的。

  我们也注意到,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一直在持续,只是没有下定决心一次性到位,造成投机性游资依旧涌入。而加快汇率改革除了导致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出口企业需要忍受阵痛之外,还能带来四个好处:输入性通胀的问题可以局部缓解,国内的流动性的问题可以有所放宽,促进出口企业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创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