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16:45  财经国家周刊微博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构成将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区域内贸易、南南贸易将成中国贸易的增长点王建业

  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也由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世界经济和贸易近来明显放缓,预计明年增速将低于今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出口驱动”的指责之声又起,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似呈抬头之势。

  从数据上观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完全靠内需驱动。国内需求,即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总和大幅上扬,净出口对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的贡献为负数。诚然,国内总需求在2009年的上升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拉动,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改善总需求的构成,使居民最终消费、民间投资成为内需的主力。

  随着内需构成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的构成也发生了若干显著的变化:商品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美欧市场在中国出口的比重也呈下降之势,而亚非拉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则上升,这就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大幅放缓的局面下,中国外贸仍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主要原因。

  正是由于上述趋势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盈余相对GDP在下降,而且因为中国出口的很大份额是加工贸易,这种贸易与国内投资的关联度不高。中国一般贸易的组成很大部分是设备和机器,出口对象主要是亚洲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资本品的进口需求也主要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得到满足。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使得2010~2011年进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2007~2008年。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构成将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区域内贸易、南南贸易将成中国贸易的增长点,劳务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将上升。如果改变分析方法,中国的出口规模其实并不大。海关计算的商品出口,包括了很大部分加工贸易所包含的进口成份。如果将商品和劳务出口汇总统计,中国并不是世界最大出口国。

  从中长期看,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反映该国国内经济结构。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劳动力仍从农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第三产业的占比偏低。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第三产业的相对滞后是国际发展比较的一个例外,与中国偏重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式有关。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三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措施得当,中国第三产业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国内产业的这种变化迟早带动贸易结构的变化。从事出口贸易的相关企业将从出口商品到全产业链“走出去”,推升劳务贸易和中国出口的附加值。

  中国外贸角色的变化与国内发展方式的转变相辅相成,要求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与体制改革,包括财税制度、金融业及其他结构性的改革。一般贸易比重的上升将使中国商品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更敏感。金融业的国际化,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有序开放也会增加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并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与金融的长治久安依赖于坚实的财政。近来财政部已试点地方发行市政债券,这些以及其他措施将有助于把隐形债务变成显性债务,逐步理顺地方和中央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提高中国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第三产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开放的条件和规范的市场,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执法,需要良好的软环境,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打破垄断。

  对外贸易为中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渠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巨大的高速发展的国内市场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对他们有利的贸易条件,也拉动包括美、欧在内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

  (作者为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