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息差见顶了 业内人士却不认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23:59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小晓|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各大银行的三季报于10月31日全部面世,新的隐忧也随之到来。

  在2003年至2008年间,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基本和GDP增速持平,然而,去年和GDP增速10.3%相比,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速则将GDP增速远远甩在了身后。

  过去三年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从2008年末的62.4万亿元攀升至2009年末的78.8万亿元,再及至今年3月末的101.2万亿元,可谓经历了“三级跳”。

  谈到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加速膨胀的原因,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银行总资产大或者小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有关。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对间接融资的依赖性大一些,所以国内银行业金融资产相对实体经济显得大一些。这和经济结构有关,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发展模式下的表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对《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中国银行业资产扩大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融资需求也随之增大;其次是因为这两年银行业自身也在经历改制上市,大量的资金流入必然使得银行业资产加剧膨胀。”

  银行业如此庞大的一个摊子,目前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息差——银行存贷利率差能否继续提升。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的平均净息差分别为2.5%、2.6%和2.7%,呈持续上扬状态。

  中国社科院投资学博士付立春对媒体表示,今年三季度,净息差再度成为带动银行业绩创出佳绩的主要推动力。然而,正是这个“主要推动力”,却面临下滑的可能。

  根据三季报,四大行三季度末活期存款余额均较半年报有明显下降,其中工商银行下降约2400亿元;建行约4000亿元;中国银行仅统计境内人民币活期存款,也下降约1000亿元;农行约700亿元。其他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下降趋势也非常明显。

  同时,根据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在过去几年间的走势分析,许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已经接近2007—2008年的峰值水平。例如民生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均超过3%,距近5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仅一步之遥。

  由此,中金公司最近发表的报告认为,银行业景气周期已过,息差已经见顶。其分析称,二季度末,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利率上浮占比已高达61%,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其预计净息差将见顶回落,因实际贷款利率上升必须要考虑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并且,未来存款定期化仍将继续,同时存款重定价滞后于贷款,将导致净息差承压。

  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却不认为息差已经见顶。

  赵锡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利息和收入开始增长缓慢,但这并不是说息差见顶。过去各家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优惠一部分贷款,现在不优惠了,等于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往上涨的。同时,存款利率按照管制没有变化,因此,息差应该继续上浮。”

  曹彤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中短期来看,因为现在市场变化很复杂,“也很难说什么时候是顶,什么时候是底。但就目前来说,逐渐趋于稳定将会是大的趋势。”

  失去了息差这个“主要推动力”,中国银行业将如何拖动百万亿元的身家继续前行?

  赵锡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息差下降的一个应对方式,就是从存贷款业务转向理财业务。

  “理财资金不受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存款准备金影响。吸收100块钱的理财资金来源,就能运用100块钱。所以资金使用的效率会高一些。”赵锡军指出。

  净息差 即在存贷利差基础上加上其他生息资产收益与成本的差,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存贷息差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