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三地上海银行的兄弟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23:58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失散已久的同门兄弟,能否为两岸金融合作破冰?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钱谊娟 肖石|上海报道

  1915年,一家名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小小银行”在上海宁波路9号现身。此后,这家简称“上海银行”的私营银行成为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银行机构。但民国末年的战乱,最终使其失散。

  半个多世纪后,台北、香港和上海,两岸三地三家 “上海银行”,于11月初达成深化业务合作备忘录。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框架之下,三家同名银行将展开长达12年的合作交流。

  它们能否肩负为两岸金融合作破冰的重任?

  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与大陆上海银行,均简称“上海银行”,源自上海。2000年开始,这三家银行就结盟开展业务合作和人员交流互动,探讨业务合作模式,并每年定期举办业务研讨会。

  11月1日,三家银行在台北再次举行研讨会并确定:将由行长会议确认2012年度具体业务合作目标,三行还共同设立业务合作促进委员会,每季追踪业务合作执行成果。

  4日,上海银行发布消息称宣布三家银行在台北正式签署业务合作备忘录(MOU)。具体业务合作项目包括同业往来、汇出汇入汇款、进出口外汇、应收账款收买及银团贷款。此外也将加强人员互访、人员培训、财富管理、信息科技与风险管理等经营管理的经验交流。

  上海银行媒体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三地“上海银行”未来的业务合作会日益紧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殷存毅教授认为,这次三地“上海银行”签约,最现实的意义或在于对台商集中的华东地区进行业务细耕。同时对于大陆银行来说,赴台开展业务存在巨大的机遇也因此显现。

  2009年4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备忘录》后,两岸已经针对银行业同意相互准入,目前已有多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有分行,同时,大陆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获准在台湾成立办事处。与之相对应,上述三地上海银行的签约,在具体业务开展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实质性的进步。

  对于台湾银行来说,他们有跟随企业客户来大陆掘金的动力;而对于大陆银行入台,目前台湾当局则顾虑重重,比如岛内的银行规模普遍比较小,而大陆的银行规模太大,如果允许这些大型银行到台湾设立网点,会有对岛内的银行形成冲击的顾虑。

  但目前看来,前者的情况也并非乐观。“台资银行在上海这一年多来的发展只可用平淡来形容。”台湾第一商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朱台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们现在只能做外币业务,在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市场很有限。”

  他认为,由于两岸政策及法律的限制,台资银行在内地的发展市场很单一。这种单一具体说来就是:台资银行在内地无法开展人民币业务。殷存毅认为要改变这种单一局面还需要时间:“因为大陆的金融政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健的姿态,从量变到质变还需要过程。在未来,两岸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突破。”

  朱台生同时也表示,“我对两岸合作在未来的发展有信心。”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台商第一商业银行也有计划到大陆地区设立更多的分行。

  值得关注的是,上个月底,刚卸任的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对两岸银行业合作做过一次详尽描述:双方已就两岸银行业开放的有关成果达成新的共识,包括:大陆方面已宣布关于四家台资银行设立大陆分行的申请,大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将尽快审批;六家台资银行在大陆分行申请办理人民币业务,在满足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后,可收件尽快审批。台湾方面也宣布关于两家陆资银行升格分行的申请,台湾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已正式受理,并将在互惠及符合法规规定之前提下尽快审批其新台币及外币业务之申请。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