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斯夫:化学“新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 19:28  《绿公司》杂志

  企业不仅要持续创造新产品,持续开拓新市场,领先产业中的其他企业,突破“顶线”。同时,也必须关注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守住“底线”。

  文│本刊记者 张凯文 吴鹍

  随着商业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容易和便利地衡量这些影响,商界的规则正在发生改变。以往,企业需要持续地创造新产品,持续地开拓新市场,从而领先产业中的其他企业,突破“顶线”。但现在不同了,企业也必须关注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这些影响内部化为企业解决的优先事项。

  巴斯夫是最早注意到外部问题内部化的公司。2004年,当许多化工企业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希望躲避“化学”这个字眼时,巴斯夫却将“theChemical Company”这三个英文词写在了公司LOGO里面。这不仅意味着巴斯夫要承载通过化学塑造世界的理想,突破顶线,而且要改变公众对化工厂的不良印象,守住底线。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责任关怀”的老兵

  关志华是一位化工行业的“老兵”,从其上大学开始已经有36年。这一路上,他不是受社会责任事件教育,就是从事处理责任事件的工作。“责任关怀”和“安全生产”已深入他的骨髓。

  关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专业。那时,化学行业的公众形象与烟草行业差不多。“二战”后欧洲工业发展很快,化工是工业背后很重要的原材料行业,污染非常严重。在其大学期间,OPEC组织预警说未来石油可能会用光,“可否有再生能源,是否可以节能”成为校园热门话题。

  1979年,关大学毕业后进入化工企业工作。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化工厂爆炸事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起爆炸造成3500人死亡,此后多年又有2.5万人因为毒气引发的后遗症死亡。

  1988年,30出头的关志华加入了一家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该协会是由很多国际化学品大公司组织的。协会成立之初就遇到争议事件。当时香港政府要对进口化学原料的企业统一征税,但化学品协会认为这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应该由“污染者支付”,企业产出多少化学废物,依此征收多少处理费用。后来政府采纳了协会意见,建了一家化学废料处理厂,并按废料的量收费。

  1996年关正式加入巴斯夫,关解释当初加盟的原因说,当时巴斯夫是全球“责任关怀”的领航者,而且其在大中华地区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1997年,关成为巴斯夫台湾地区董事总经理,他通过参与“台湾责任关怀协会”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责任关怀活动,关是该组织的监事成员。

  2001年关成为亚太区中间体及无机化学品业务部集团副总裁,2004年升任大中华区董事长。2006年,他开始倡导“1+3”企业社会责任合作项目,将“责任、健康和环保”的理念向巴斯夫供应链的上下游延伸,同时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企业运营和产品生产当中,推动了巴斯夫在华竞争力的构建。

  作为化工行业的“老兵”,“责任关怀”贯穿了其整个职业生涯。如何保证生产安全,如何保证员工健康,是其日常工作坚守的底线。在两个小时的约访中,“责任”、“安全”等关键词频繁出现30多次也就不足为奇了。

  Hold住“安全”

  “安全、健康和环境责任”是巴斯夫六大核心价值观之一。关志华说:“把价值观挂在墙上很容易,但要是贯穿到员工实际决策中却不容易。”

  每一个进入巴斯夫的员工,会首先接受安全、健康、环境责任方面的培训。在巴斯夫,“责任关怀”有六个准则,分别是社区意识和紧急响应准则、物流安全准则、污染防治准则、工艺安全准则、职业健康和安全准则、产品安全监管准则。

  以安全事故防范为例,巴斯夫鼓励员工进行安全举报和谏言,避免事故发生。关志华举了一个小例子,叉车在工厂中的行进速度是可能造成危险的,那么员工们就会讨论如何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叉车行进速度标准。“员工自己做好不够,还要提醒别人,发挥团队精神,看到其他同事有不安全的行为,要提醒别人,这种相互支持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

  巴斯夫大中华区2010年度“工时工伤事故率”为0.5/百万工时。这意味着每1000名员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1年只有1次工伤事故发生。

  正如关志华所说,“价值观不是很表面的东西,而是很实在的东西。”巴斯夫要求,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都要为安全、环保、健康负责任。对于一些重要的岗位,如果在安全、健康和环保责任上出现问题,可以“一票否决”。

  社区安全是化工行业必须守住的另一条“底线”。

  9月27日巴斯夫官方微博称:“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硝烟吸收塔发生氮氧化物泄漏,装置立即停车并进行紧急处理,以消防水幕控制气体扩散,于4:10现场情况得到彻底控制,不再有泄漏。共有约2公斤氮氧化物轻微泄漏,无人员受伤,也没有对环境造成影响。”

  虽然这条消息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化工安全问题无疑又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

  次日,巴斯夫社会责任部门向媒体群发信件,再次澄清此消息,事故起因是设备阀门的螺丝腐蚀,关不紧,导致泄漏。此事件没有造成环境影响。而后,巴斯夫经过详细检查并维修整改,更换了法兰处垫片,DNT装置两日后重新开车。巴斯夫表示,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安全环保”的确与化工企业如影随形,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事故和意外事件都会受到社区的监督。此次事件就是由一位网友发现化工厂喷发出的“红黄烟雾”,拍摄转发到微博通报给公众的。

  从这一突发事件来看,巴斯夫不仅在现场反应迅速,处置得当,保住了员工和社区的安全,而且在第一时间澄清事实,与媒体进行沟通,维护了企业声誉。

  今年4月,巴斯夫重庆MDI(二苯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获批,项目对重庆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能推动产业链发展,解决25万人就业。但是,这个项目却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三峡库区。确保安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该项目提出了“三个确保”:

  确保工艺安全。在规划、设计和建造新装置的过程中引进了一套全球五步骤安全审查,以防止产品泄漏、起火或爆炸等事故。

  确保生产安全。重庆市政府在巴斯夫全球标准基础上再次提高了建厂标准。设定安全防护半径距离为3公里,国际标准只需要1.5公里。在安全半径内,没有居民,没有医院、学校、大型商场等设施。

  确保应急机制。考虑到位于长江边这一特殊情况,项目采用最现代化的技术、工艺及标准来保障水源安全。当第一层发生问题时,巴斯夫会在第一时间解决,如果失效,还会有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保护体系。这个三级系统将确保未经处理的废水不会排入长江。

  在关看来,这个项目能做到与地方社区双赢。一方面,按照巴斯夫全球标准建设的化工厂可以做到工业发展与环境发展同步。另一方面,中国发展快,有部分工业确实不安全,老百姓不安心,工业发展的布局和结构有待优化,但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工业,巴斯夫希望帮助社会解决的问题就是发展和谐的工业。

  “责任竞争力”的辐射力

  “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巴斯夫在中国为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进行的模式创新,是巴斯夫在华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关志华的得意之作。

  “1+3”是指通过“1家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员公司+1家供应商+1个客户+1个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在供应链传递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以最佳范例、专业知识以及度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指导合作伙伴,提高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管理实施的能力,从而提升链条整体的责任竞争力。

  从2006年起,该项目通过对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专家辅导,分享“责任关怀”管理经验、合作方的自我评估和阶段总结等实施机制,直接带动了1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间接带动了逾百家企业的自我反思和负责任地发展。在过去近5年里,项目推进了两轮,受益的企业共有18家。但在关看来,“虽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发展太慢了”。现在巴斯夫一方面通过“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增加参与对象,另一方面则通过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找到更多的会员企业参与到项目中来,实现“滚雪球”效应。

  让关感到振奋的是这个项目的阶段性成功和辐射力改变了人们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意识,那就是“责任关怀,安全环保”是有门槛的,只有大公司可以做,中小公司不能做。社会责任不是大公司的专利,中小公司都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实质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化学“新作用”

  正如关志华所说,巴斯夫不但是一家生产化学原材料的公司,更能够创造化学的新作用。化学元素之间的作用本来仅仅是化学,但现在延伸至人与人之间,包括现代人和未来子孙后代之间。

  2010年气候保护产品成为巴斯夫全球销售的重点,全球销售额达77亿欧元,占比从2009年的10%上升到2010年的12%。这些产品包括:隔热保温材料、燃油添加剂、工业催化剂,等等。2010年这些产品帮助住房、汽车和其他行业减少了3.2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巴斯夫的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为客户去创新,为客户解决问题。”关志华强调说。

  位于南京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总投资额43亿美元,是巴斯夫全球六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过去几年产能不断提高,基地却依然保持同等的能耗和排放,逾90%废物都得到循环再利用,98.5%的水也获得再利用,减轻了对当地运营环境的生态负担,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关引用世界可持续工商理事会总裁斯蒂格森的话强调说:“未来企业肯定要找到一个绿色的生产模式。”企业单纯靠今天的产品已经无法应对未来能源稀缺和能源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这也是巴斯夫开发化学新作用背后的商业逻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