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是否准备好迎接中国民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 19:21  《绿公司》杂志

  来自冰岛的抗议只是个现象。它折射出的问题:世界是否准备好迎接中国民企?中国民企是否准备好真正走出去?

  文│本刊特约记者 杨羽

  豪华的绒面高背椅围成一个长长的椭圆,客人们高坐其上,传递着麦克风发言。9月中旬,在一个论坛的间隙,一拨身价不菲的中国商人聚集在一间高端会所,谈论一些众人关心的话题。会所的主人是林宁,她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太太。

  这天晚上的主题是“船票”。它的灵感来源于即将到来的2012年。在同名灾难电影中,2012年是地球的末日,只有少数巨商与权贵能够拿到象征幸存者的船票。因此,他们本来想讨论末日与明天,还想讨论一下道德与责任,人类从《圣经》中的大洪水开始就反复思考的问题。但是实用主义的精神却促使他们把话题集中在各自公司的全球化上。

  第一位发言者就决定了整个晚上的话题走向。“掌握了资源的企业就可以活到明天,没有全球资源的企业很难拿到船票。”黄怒波用温和的口气道出了商场上生存与竞争的残酷。

  坐在他对面的是王健林——无论各种富豪榜如何排列,知情者都会说王健林很可能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张维迎——中国最著名也最具争议性的经济学家之一,刘积仁——中国大陆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的创始人以及讨论的主持者刘东华(微博)。他旁边坐着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微博)和远东控股的CEO蒋锡培(微博)

  一个“阴谋”?

  黄怒波刚刚因为一桩交易而成为热门人物,这也是他被主持人指名为第一位发言者的原因。“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因为买了一块地,全世界都在关注。”他说。这块地是指冰岛东北部的。黄怒波试图同冰岛的六位农民达成一项交易,以8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他们持有的将近0.3%的冰岛国土。

  黄的计划是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修建包括酒店、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在内的度假设施,为此他计划投入2亿美元的资金。在等待这项交易被冰岛和中国两国政府的批准过程中,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将这项交易变成了一桩国际热门新闻。报道引用反对这项交易的内务部长的说法称,这项交易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中国对冰岛的地缘政治兴趣,同时还强调了黄怒波本人的政府背景:前中宣部官员和建设部官员。

  冰岛传过来的抗议之声让这件事变得复杂起来,给一桩普通的交易蒙上了敏感的政治色彩。当时还在西藏为自己的旅游帝国进行新谈判的黄怒波当即给冰岛大使馆打电话,询问内务部长的态度是其个人观点还是代表政府的态度。大使馆的官员给黄的回复是:“总理将会发表一个讲话。”不久,冰岛总理和总统都分别表示欢迎黄怒波到冰岛投资。

  在冰岛当地媒体针对其32万国民做的调查显示,65.6%的参与调查者表示支持中国商人在冰岛投资,即使是作为冰岛反对党的绿党,也只有24%的人反对黄怒波在冰岛的此项购地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冰岛政府否决了这项交易,那么跟我签署合同的农民可以将冰岛政府告上法庭。”黄怒波说。

  这个小小的波折,反而将黄怒波的生意展现给了所有感兴趣的媒体。9月2日,针对此项投资所做的情况说明会成为一场中坤公司的两大主业项目展示会。黄怒波和他的同事在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中坤大厦办公室内,向到场的近百名记者作了名为《中坤集团与中坤度假战略概述》的PPT展示。

  他甚至不无炫耀地对在场的记者说,就在这场发布会开始之前,公司还刚刚接到一封传真,邀请他去购买瑞典和芬兰之间的一块地。他说,如果这桩交易最终被冰岛政府否决,那么,他将决定再也不会涉足这个国家,而是转而到其它国家寻求投资机会。他相信在争取投资方面,投资商们处在一个“卖方市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会欢迎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前去投资,更何况此时正值全球经济都面临着衰退的危险。

  总是被抵制

  在对外投资上,黄怒波并不是一个生手,甚至此次碰到的麻烦他也不陌生。2005年,他就曾经试图在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做类似投资,可以方便地同中坤在新疆的旅游板块连接起来。由于担心被人搭便车,他要求吉尔吉斯斯坦提供至少5000亩土地。这次交易开始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同样符合他的旅游度假战略,但是,同样也触碰到了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当地反对党的报纸将黄怒波的投资引申到中国的军事与地缘战略上来。甚至俄罗斯的国防部长都表态说不希望中国人涉足。“我甚至觉得再去吉尔吉斯斯坦,我的人身安全都成问题。”黄怒波说。

  对日本的投资则是另外一个失败的例子。2007年时,黄怒波曾对记者说,他即将在日本北海道买地建设度假基地,而且进展颇为顺利。但是在2009年的一次演讲上,他宣告这次投资失败。

  “当时我们收购当地一个高尔夫球场几乎已成定局,市长也表示支持,新闻都已经发了,但是在和工会的谈判上遇到了问题。这些工人要求,第一不能让女人来管理球场,第二不能让中国人来管理。当地民众情绪对中国人的抵触比较强烈。”黄怒波回忆说,“这么个情况怎么能去呢?”

  在吉尔吉斯斯坦和日本北海道的两次不成功的经历,让这位中国商人形成了自己海外投资的准则:第一要看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本身是否稳定,尤其是涉及到他所要做的旅游业;第二要看这个国家和中国的关系。

  在吉尔吉斯斯坦、日本和冰岛的投资事项中,最终惹出麻烦的原因,还是当地的媒体和民众将他看作是形象模糊的中国的化身。“一看到中国人来投资,他们就以为是共产党要来了。”黄怒波开玩笑说。

  在冰岛的投资被反对者认为是中国政府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来收购战略要地;在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暖湖”伊塞克湖上的游艇项目则被传为中国军方核潜艇计划的掩饰;在日本北海道则遭遇了强烈的民众情绪的抵制。

  资源与布局

  这些挫折并没有影响黄怒波向外扩张的计划和雄心。在文章开头的小型讨论会上他强调:“这是一个企业扩张的最好时机,因为现在全世界的社会和经济结构都在调整,十年后经济一上来,你就拿不到资源了。”。

  “资源”与“布局”是黄怒波总在强调的两个词语。

  2006年,他在美国注册公司,希望在洛杉矶开发商业地产,并在美国布局自己的旅游板块。目前黄怒波已经在美国持有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资产。其中包括他在洛杉矶开发的一处商业地产、一栋由一个家族会计公司出售给他的写字楼、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收购的一处牧场。他还以100万美元参与投资了洛杉矶一家当地银行:皇家银行。他希望最终能够在美国持有1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

  美国让黄怒波感到舒服,它符合黄海外投资的前提条件:美国作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它的稳定性自然不用再提;作为移民国家,它对华人没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它的法律健全、市场成熟;它和中国的关系因为太为重要而不会有重大变化。黄怒波用了四年时间去学习如何在美国投资、积累良好的金融信誉,并且试着和当地的公司与银行合作。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对当地金融资源的利用。他的所有收购都得到了当地银行的金融支持。

  冰岛和北欧也符合黄怒波的这些设定条件,此外,冰岛吸引他的还有低进入成本,“对于中国公司而言,1000万美元拿一块地实在不算什么,而你还能在全世界讲故事。”同在美国的投资一样,他在冰岛同样希望借助北欧的金融资源。

  他的想法是可以将中国、美国和北欧三地的旅游资源打通。北欧和美国的投资不仅仅是为长期战略积累旅游资源,更可以由当地公司将当地的客人吸引到中坤在中国的旅游景区。在他的旅游板块布局中,国内他认为需要补上西藏,他曾经在藏区捐助过慈善项目,此次冰岛投资前后他也已经在敲定西藏项目;国外他还想在南美收购一处或几处酒庄。

  冰岛之外的波澜

  做软件外包起家的东软显然是全球化尝试最为成熟的公司之一,在芬兰和德国都有自己的公司。在当日的小型沙龙中,刘积仁说:“我们在芬兰换过两任CEO,但也没敢起用中国人,因为我们自己的驾驭能力在海外远远胜任不了;我们在德国作为资方跟工人谈判,你会发现他们工人的地位跟你董事会里的董事地位差不多。”

  相对于收入有日元、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一揽子货币的东软而言,在全球化方面,中国公司显然大都处在探索阶段,但是没有人否认自己跃跃欲试的雄心。“东北有句老话,不能做家门口的汉子。”王健林说。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参加达沃斯夏季论坛的前一天,在大连同王健林吃饭时,对这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之一发出了在美国投资的邀请。他对自己的朋友和同行感慨说:“民企已经到了必须要走出去的时候了。大的民营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自己公司的安全来说,都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国际化。”

  他望了望黄怒波:“所以,我非常支持老黄的举动。”

  “冰岛只是个现象。它折射出世界有没有准备好迎接中国民企、中国民企有没有准备好真正走出去。”黄怒波说。海外对民营企业家们的诱惑正越来越强烈,这种诱惑中既有主动的成分,也有被动的成分。江苏远东控股集团CEO蒋锡培称,美国德克萨斯州为了吸引他前去投资,愿意赠送他数量不菲的土地,“但是我有点犹豫,因为当地的法律、文化我都不懂,搞不好我连土地税都缴不起。”蒋锡培说。

  将企业家视为“经济增长的国王”、最早为这个群体辩护的张维迎称,必须承认,中国公司同很多跨国公司相比,在组织上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不能被我们表面上的辉煌迷惑”。另一个妨碍中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的问题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企业家有责任推动政府去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张维迎说。

  黄怒波则说,总结自己在海外投资的经验,除了前述的两个设定条件之外——即所投资国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同中国的长远关系要良好,还有四点或可同其它民企分享:首先,海外投资需要符合公司自身的战略,确实出于战略需要;第二,不能抱着抄底和赚取暴利的心理;第三,要有能够对接海外资源的能力;第四,了解所投资国的文化和法律。

  “中国企业走出去干什么,不是这边没地了就跑出去拿地。你要有战略谋算。一定要看到国际上管理资源、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黄说。

  他的想法同日本商人在美收购高峰时期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评论颇有吻合之处。当有人问德鲁克如何看待日本人已经持有了洛杉矶商业区40%的资产时,他回答说:“感谢上帝,我宁愿让他们的资金浪费在这些收购上。在未来的20年里,所有城市的商业区都会成为一片废址。”德鲁克认为对土地和商业地产的收购是最低等级的收购,高于其上的是对公司管理资源和经营能力的收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