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旭昶:首创浙商号2.5产业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0日 16:20  《浙商》

  徐旭昶始终认为,对投资人而言,能否找到市场的空白点,是最见功力的事。在投资的产业选择上,他最青睐那些有可能成为“第一”的领域。

  文 │ 本刊记者  俞越    摄 │ 俞苗玲

  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成就了徐旭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时为香港华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的徐旭昶受邀回到家乡浙江宁波,参加当地政府举办的国际服装节。

  家乡的巨大变化让徐旭昶惊诧不已。活跃的民营经济蕴藏的无限商机触到了这个嗅觉敏锐的投资人的兴奋点。来不及说服董事会其他成员,徐旭昶带着筹集的5000万元港币,回到了宁波。

  10多年来,一个年轻的“水手”褪去了身上的青涩,在时代的浪潮中已成为娴熟的“船长”;当初的5000万港元也早已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也是这10多年,香港华信国际集团逐步完成了在地产、教育、养老、工业电子、酒店连锁、航空运输、建设园艺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成为一家产业多元化的投资集团。

  “第一”投资法

  不跟风,是徐旭昶对自己多年投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他始终认为,对投资人而言,能否找到市场的空白点,是最见功力的事。在投资产业的选择上,他明显青睐那些有可能成为“第一”的领域,比如幼儿教育和养老产业。

  徐旭昶的二女儿正在宁波一家私立幼儿园就读,每天的教学内容无外乎唱歌、跳舞、游戏。徐旭昶发现,国内的幼儿园普遍缺乏系统性的启智教育模式,不重视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幼教更多扮演的还是“保姆”的角色,和社会、家长期待的“启蒙老师”相去甚远。孩子在学校,是被简单“圈养”。相反,国际上对幼教的重视由来已久,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比如,他们更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正确分配玩乐和学习的时间;因材施教,变“管理孩子如何去做”为“找到孩子擅长的部分并加以鼓励和培养”。

  徐旭昶发现,从政府教育部门到幼教从业者,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幼教事业投入足够的精力和金钱。在中国,甚至没有一套完善的幼儿智力开发的教材。

  对精明的投资人来说,问题就意味着机会。很快,立足于幼儿智力开发教材研究和实践的英伦幼儿园应运而生。按照计划,徐旭昶将选择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开设旗舰幼儿园数十家。

  “绝不是为了办幼儿园而办幼儿园。”徐旭昶的思路很清晰,他要做的是将国际先进的幼教理念引入中国,结合实践,开发出一个适合中国幼教行业的全新模式。“未来,英伦幼儿园有望成为幼教行业的国家范本,这是从事酒店等成熟行业已然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除了幼教,徐旭昶还对处在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养老产业兴趣盎然。在他看来,国内高端的养老院将占据整个养老行业市场份额的35%以上。和目前打着养老旗号,实则攫取商业地产增值利润的大多数群体不同,徐旭昶选择走专业化的路径。他正在筹建的宁波鄞州区华信养老院,集养生、保健、医疗、运动、旅游、娱乐、老年大学为一体,几乎涵盖了老年人从精神到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投资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徐旭昶说。在充分研究国际、国内政策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一个成功的投资人一定要具备白纸作画的能力,没有什么比从无到有的创造和最终成为行业引领者更让人着迷。

  地产弄潮

  徐旭昶对地产业的感知,从一名旁观者开始。 1995年,初到香港的徐旭昶在舅舅的装修公司担任项目副经理,负责跟进项目装修进度、监督工程质量。亚洲金融危机前的香港经济正经历着空前的疯狂,房地产行业更是炙手可热。徐旭昶回忆说,那个时候,香港房子的转手率非常高,也火了装修公司。每天在七八个项目工地间穿梭,四五十层的楼一天要爬五六趟,那段时间,徐旭昶几乎走遍了香港的角角落落,用脚步丈量,读懂了这个繁华之地。尽管,当时在香港买房对于这个日薪500港元的年轻人来说,依旧是触不到的梦想,但房地产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他心底留下烙印。

  1997年,香港华信集团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徐任副总裁,占股20%。当国人还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庆气氛中时,徐旭昶已经意识到走在前面的香港将对中国内地经济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未来,城市化的进程将催生巨大的基础建设需求,“房地产业登台唱戏”的时代开启。

  当香港华信的股东们对中国内地的认识还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时候,徐旭昶只身带着5000万港元回到家乡。很快,徐旭昶连续在宁波、江苏、深圳、上海等地投资开发了五星级酒店、住宅、商业等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很快攀升到数十亿元。

  徐旭昶毫不讳言,那几年是内地房地产最为疯狂的时期,华信成为颇大的受益者。数十年间,华信的资产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房地产行业的成功。

  “在这几年里,房地产业几乎没有经历真正的低谷。”徐旭昶把在地产领域唯一的亏本生意说成是一次“坎坷”。

  2004年,华信投资开发的宁大花园和宁波大学签订了售房协议,承诺以1800元每平方米的成本价出售给宁波大学的老师。适逢2005年前后钢筋、水泥等建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攀升。到2005年9月开盘销售时,当地的均价已经超过4000元每平方米。

  当时,董事会极力反对按照约定价格卖房,但徐旭昶还是坚持履行合同,卖给宁波大学10万平方米,“损失了2亿元”。当年,正经受国家调控的地产业同时面临银根紧缩、市场低迷、资金链告急的囧状,徐旭昶的决定所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徐旭昶见证了潮起潮落的跌宕。今年以来,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收紧,徐旭昶已经逐步收窄了住宅产品领域的投资,“在退潮之前提紧了裤子。”

  “浙商1号”

  如果说,过去的10年,是单纯赚钱,那么,接下来的10年,徐旭昶更在意的是赚钱的意义。工业地产,是徐旭昶觅得的一个“有很多想象空间”的事业。这一次,他看准的是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业企业服务缺失的环节。针对国内,尤其是浙江省低端制造型企业密集的二三线城市,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发展动力逐步减弱的现状,华信设计了一个集结了国际贸易、管理咨询、营销结算、工程设计、物流、工程技术检测等配套服务企业在内的“生产型现代服务工业园”,徐旭昶将之命名为“浙商1号”,首家将落户宁波余姚。

  “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是华信独创的产业类别,介于生产型企业与商业之间的产业,也称2.5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经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华信总结目前生产型中小企业主要面临3个方面的转型困难:人才缺失、管理思路落后以及资金短缺。

  区别于传统服务业,2.5产业是包含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开发、总部经济、金融、保险、法律、通讯、会计、创意、管理咨询、营销结算、电子商务、房地产、广告、人力资源、会展、物流等综合性生产性服务的企业。高技术含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价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代替原来的生活消费性服务,成了2.5产业主要的服务产业或服务的主体。

  “这是第一个定位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产业集群。”徐旭昶告诉《浙商》记者,作为余姚首家2.5产业创新示范园区,“浙商1号”总投资额8亿元,完成开发目标约3年左右,引进的目标企业是以创意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等为重点的新兴项目。

  “浙商1号”产业园的开发引进将分为3个阶段,占地约160亩,拟用3年时间全部建成运营:在启动期,先开发50亩土地,建造5万平方米的自定义三层或四层独栋建筑和园区配套服务中心。从园区规划到施工建设,园区策划招商入园,争取在10-12个月内开园;壮大期则在一期招商临近结束的时候,再投入50亩土地开发,建造6万平方米的三层或四层独栋建筑和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争取在12个月内完成;进入稳定期后,开发最后的60亩土地,建造5万平方米的独栋商务建筑,同时,第三批企业在10个月内入园。按照计划,通过港澳台和内地各大城市的侨商会联络平台,针对性地实施互动和联谊,进行有偿招商,5年内将全部完成园区的开发、销售。招商完成后,入园的经济实体企业将超过100家,入驻企业注册资金达到5亿元,年营业额达到30亿元以上,税收产出2.5亿元以上。

  徐旭昶透露,选择余姚作为“浙商1号”的落成地,除了看中其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余姚市政府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规模效应

  “浙商1号”不是一叶孤舟。几乎在“浙商1号”落户余姚的同时,徐旭昶已经先后与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定海和河北保定分别签订了“浙商2号”和“浙商3号”的投资合作协议。2—3年后,华信将同时迎来3个产业园的建成和投入运营。

  “‘浙商号’系列将要搭建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徐旭昶表示,在完成出售工业园物业之后,华信将成立专门的物业服务机构,为园区内的各类企业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成为优质的服务提供商。

  首先,成为企业间的交流平台。徐旭昶将着手通过发布会、企业联谊等活动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包装推出对应的明星企业,尽可能挖掘商机;其次,产业服务中心将承接包括企业注册、税务代理,配备为全园企业服务的文秘、车队、后勤等公共服务资源,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便利、节省成本。

  徐旭昶透露,对“浙商号”的设想,最初源于在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地常见的工业大厦。在土地稀缺的香港特区和新加坡,在一个地段建立的大厦,以电梯直上或者环楼而建的方式,让企业的生产、运营、送货等渠道均能在工业大厦内完成。

  徐旭昶对华信的定位是:专业的工业地产开发商+服务提供商。他说,华信在开发领域的实力已经成熟,但在服务领域还处在探索阶段。未来,华信将加大在打造高档会所级服务机构上的投入,在适当时机,或许有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可能。

  对于园区内企业的生存问题,徐旭昶并不担心。他说,市场是最好的验金石。经过了市场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企业,会让产业园内的要素配比更为完善,产业集群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

  [“浙商1号”入园政策]

  为支持入园企业技术研发,1年内政府把对地方财政贡献额的100%奖励给企业,期限3年;享受期满后,对特别鼓励类企业其地方财政贡献额的70%,其余企业的50%,再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期限3年;入园后当年实现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每平方米3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购房补贴;5年内,入园企业免征房产税等税费;符合2.5产业导向的实体企业落户2.5产业园,给予一次性50万元购房补助,租赁的按实际租赁年度给予50%租金补助,期限3年;对经认定的在园区落户的科研机构给予每家5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补助。

  《浙商》十问

  (Q代表《浙商》记者,A代表徐旭昶)

  Q: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A:我更愿意相信,最完美的快乐还没有出现过,它是无法想象的。从前,我是个对“死亡”很畏惧的人,在上飞机之前写好遗嘱是常有的事情。现在,有了孩子就坦然了许多,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与日俱增。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平衡。对待事业,尽力而为,不再纠结和苛求,不会为了事业大肆举债。

  Q: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A:性子直。有时候会拿客气当福气,批评下属的时候往往不留情面。好在,我能做到对事不对人。

  Q: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A:家庭。巨蟹座的男人顾家,这大概是天生的。

  Q:你做过的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

  A:慈善吧,这些年只有对慈善的投入是最大方的。比较之下,对于个人享受层面的消费,已经少之又少。

  Q: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A:少年时期,我曾经有过从事传媒业的想法。倒不是当记者,而是对传媒经营很有兴趣。就像邵逸夫那样,既实现了理想,又身心愉快地赚了钱。

  Q: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A:我喜欢传统型的女性,温婉恬淡、相夫教子,一如我的妻子。她从不过问我的生意,但是一定会在临睡前打来电话嘘寒问暖,那分信任和关怀,很受用。

  Q: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A:自然地老去吧。老年时光,就像温暖的夕阳,有种别样的美。换言之,为了国家、民族和亲人,我也完全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Q: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小时候的快乐与纯真。

  Q:你对“陈光标”式慈善的态度是什么?

  A:对慈善这样长期事业而言,需要带着信仰去做。陈光标在慈善行为上的“高调”

  无论对社会还是慈善本身都不构成伤害,尽管我不认同,但也绝不质疑他的慈

  善信仰。只是,对于社会大众,包括慈善的受益者而言,平和、低调的方式更符

  合慈善本身的“气质”,更易于被接受。

  [记者手记]

  实现理想 顺便赚钱

  对社会有意义,成为徐旭昶很重要的一条投资法则。

  文 │ 本刊记者  俞越    摄 │ 俞苗玲

  第一次电话联系徐旭昶,他正陪妻子在医院打点滴,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很低。许是妻子的身体欠安,抑或不愿错过两双儿女的成长历程,事业已步入良性运转轨道、完成资本积累之后的徐旭昶有意将自己从单纯赚钱的状态抽离开来。这,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激情消退”的意思。但,徐旭昶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走进徐旭昶位于宁波奉化华信国际大酒店顶层的办公室,纯中式的家居、摆设与四周欧式壁纸的组合,呈现出浓郁的港派风情。那些氤氲了一个青年为事业打拼的艰难岁月的符号,在他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中将留下深深的烙印。

  2005年,是徐旭昶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他在华信集团的股权从不到20%上升到76%,事业的基石得到奠定。同样是这一年,受到一个过从甚密的朋友牵连,徐旭昶被检察机关关押调查十多天。恰恰是这段并不愉快的经历,让他暂别了那个喧嚣繁闹的世界,开始思考时代、金钱以及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

  2005年以后,徐旭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他开始对幼教、养老和社会服务相关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社会有意义”成为他很重要的一条投资法则。

  身边的人对徐的乐善好施都颇有感触。在《浙商》记者采访时,一个记者朋友说起浙江某地一个4胞胎家庭的孩子午餐没有着落的消息,徐旭昶马上拿起电话,落实了捐助事宜。听闻媒体要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徐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对他来说,帮到别人将慈善落到实处是唯一目的,他已不在乎那些虚名。这些年,徐旭昶在慈善上的花费超过千万元。他坦言,自己从向往“游艇”的生活到醉心“慈善”的过程中,内心达到了某种难以言说的平衡和平静。

  采访前,就听闻徐旭昶爱好书画。但,当他着上唐装,铺开宣纸,挥毫泼墨的时刻,还是让众人惊讶得屏住了呼吸。畅意快书,是徐旭昶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无论快意还是苦闷,徐都能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一一化解。另外,学画的人追求完美,在徐旭昶身上,也有诸多体现。他拿出一幅花费数月时间完成的工笔画作品,马上引来内行人的啧啧赞叹。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徐旭昶都在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进发:实现理想,顺便赚钱。作为丈夫、父亲、偌大产业的掌舵者,徐旭昶在这些角色之间不停地转换,并得心应手。

  “我会在45岁退休。”说起自己这个并不遥远的目标的时候,徐发出爽朗的笑声。他说,金钱是个阴谋家,随时预备奴役欲望不竭的人。退休以后,徐预备用自己资产的1/3成立慈善基金,回报社会;另外1/3用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剩下的用于自己和家人周游世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