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资本市场一盘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 16:20  《新财经》

  文/本刊特约 杨靖

  对世界股市有负面影响。中国经济放缓,导致2011-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增长将放缓至6-8%(2010年为26%,2002-2008为12%)。这将减少发达和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但对与大宗商品相关公司的股票具有负面效应。不仅如此,构成MSCI-world指数的三分之一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中国。总体看来,全球股票市场有可能因中国经济放缓受到负面影响。

  环顾全球主要经济体,未来数年最有增长潜力的依然是中国;西资东移是中长期大趋势;市场情绪很容易改变。只要欧美不出现最坏的情况,投资者都会为资金寻找出路。

  全球股市暴跌,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投下不信任票。美国、欧盟和中国资本市场吸引力季度下降:欧美以借贷带动的消费增长模式已到了尽头,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政府要减少财政赤字,个人需要减债——这种转变无法在短期内完成,人们更担心的是经济再次探底或是新一轮的金融危机。股票市场恐慌性的下跌似乎正在反映这种预期。

  反观中国市场,为解决通胀问题、政府选择了紧货币、抑楼价的政策,导致资金流动性紧张,并将热钱从股票市场中挤出。有评论指出,经济调结构本身是一条漫长的路,这种改变也会令中国公司缺乏吸引力。

  避险资金东移

  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投资者需要控制投资于股票类高风险资产。格尔各。舒赫 ( G e o r gSchuh), 德银顾问欧洲首席投资官,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然是在全球市场投资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欧洲危机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银行债务问题出现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危机并不容易解决,投资者应该低配高风险资产。

  他的同事柯里斯·西尼亚科夫(ChrisSiniakov),则认为投资亚太资产能有效分散风险。关于固定收益(债券)投资,他补充道,亚太地区经济实力增强,也开始让全球投资者改变他们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债券市场转向亚太债券市场。全球投资组合中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已经开始了。”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他曾多次预言中故事的起落,这一次,他更早早判断内地市场楼市要跌一半,下一个大机会却在股市。

  我们知道,温和的通胀压力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加以控制,但高通胀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不太敏感。高通胀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和股市有着不同的影响。

  高通胀的初期,股市的下跌幅度最大。高通胀的后期,当通胀水平开始下降时,股市恢复性上升。资源供应紧张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易导致全球性高通胀,因为大宗商品的多数是全球定价。在石油价格上涨时,粮食价格的同时上涨对于股市的杀伤力更大。在不发生恶性通胀的条件下,新兴市场对通胀水平的承受力比发达国家较好。在通胀上升时期,尤其是由于资源和粮食价格上涨造成的通胀压力下,如果外贸和政府财政盈余较好,适度加快货币升值对于经济和股市都是有真正面作用的。而单纯通过价格控制往往对高通胀作用微弱,并且可能导致更为不利的经济后果。对于股市投资者而言,要严密关注各国对待通胀政策和实施,并且采取一定的资产配置措施来应对通胀上升初期的威胁,诸如超配资源和农业受益板块等。一旦进入高通胀上升期,尤其是由于资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高通胀压力,股市投资者就应该回避股市可能产生的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服务业,通胀环境下的投资选择短期内,中国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国际价格传导、产粮成本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成本变化。政府可能通过应用人民币升值,更紧的货币政策,对消费者和粮食生产环节进行财政补贴等手段抑制通胀和通胀预期的进一步上升。股市今年面临的一大风险是政府过度调控导致经济硬着陆。行政调控和货币政策对成本和供应条件带来的通胀压力效果有限,应用不当却可能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表明,全球衰退的可能性对中国股票市场构成短期下行威胁。坚持对未来数月的谨慎市场看法,因为欧盟/美国出现负面的、令人惊讶的消息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如果欧盟/美国出现轻微衰退(可能性为25%),对MSCI中国指数的下行风险会是近期进一步下跌15%。不过以12个月为基础,我们的基线情况(60%可能性)表明MSCI中国指数会上

  涨23%。就行业而言,我们看好银行、电信和公共事业(IPPs),用估值溢价对比危机水平PE来衡量时,这些行业受到的下行风险最低。与谷底估值相比,材料行业继续面临重大下行风险。

  这样一来,国内问题,包括通胀、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未来6-12个月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市场展望而言,考虑到欧洲重大的不确定性,对未来数个月保持谨慎态度。然而从年度来看,我们基线情况(60%可能性)表明MSCI中国有可能比现在水平上涨23%;我们认为MSCI中国在明年第三季度仍然可能会高于当前的水平,即使欧盟/美国进入短暂轻微的衰退。

  大宗商品,金子和玉米坚挺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期狂跌不止:国际原油跌破80美元,伦敦铜更是惨跌超过15%……市场恐慌气氛由来已久,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一直令大宗商品市场承压。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外围的因素也许只是这场暴跌的导火索,这其中的中国因素显然不能忽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中国经济继续减速,国内货币政策难以放松,使得商品在实体经济和投资层面的需求持续降温。

  近年来全球商品价格上涨,最大的利好就是中国需求。但目前中国制造业已陷入低速增长,房地产调控也在继续,使得大宗商品的工业需求不如往年强劲。目前,已有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断裂而陷入困境的消息,房地产行业面临洗牌,也将导

  致房地产投资及其下游建材和水泥等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作为工业建筑业原材料的有色金属、钢材和PVC等需求前景值得担忧。而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巴西等国的城镇化不如中国,对商品的需求短期也难以大增,因此,中国经济减速导致的商品需求缺口也难以被其他新兴经济体弥补。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虽然工业材料因“中国概念”而降温,但是农产品和黄金却仍旧闪耀,波动减小、需求稳升。市场预计,美欧债务危机得不到解决,金价就难以回落;若国内流动性放缓,农产品需求和价格有望齐涨。

  全球的黄金与大宗商品业界专家纷纷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无论是黄金还是大宗商品价格,都将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因素”的影响。在黄金储备方面,中国未来的增持具备想象空间;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国经济走势影响大宗商品需求。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