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约记者 陈 述
王昌盛陆续将几笔资金在没有任何凭证的情况下,借给了自己的表弟。如今表弟的企业破产,欠下2500万元的借款。王昌盛正犹豫是否打官司,因为他借出去的钱是否受法律保护,还是未知数。
王昌盛最近有些烦,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去起诉表弟;他更不知道,像他这种情况,胜诉的概率有多大。
2006年5月的一个晚上,王昌盛吃过饭,泡了一壶铁观音,这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候。
门铃响起,他的远房表弟周革辉大步流星地走进来,一副很焦急的样子,“银行贷款一直没办下来,水泥厂不能再等了,一期工程已经动工一半,再没钱只能停工了!”
周革辉在温州当地开办了一家水泥厂,为了抓紧施工,他一边办理水泥厂的审批手续,一边抓紧动工。但是,正因为没有审批手续,周革辉的银行贷款迟迟办不下来。这让周革辉很无奈:“其实,早几年只要银行内部有人,托关系走路子,银行贷款还算好办;但是,近几年需要贷款的企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难办了。”通过多次跟银行协调,周革辉的贷款依然没有办下来,他此次来访的目的只有一个——向王昌盛借钱。
王昌盛在温州当地小有名气,打理着几家公司,主要涉足地产和煤炭领域的生意,拥有雄厚的资金,并被圈里人推举为某协会副会长。
不过,近几年,王昌盛的主要精力已由实体转为民间放贷,“这个来钱快,”王昌盛说。
生意人就是生意人,王昌盛虽然知道民间放贷来钱快,但并未被这“快钱”冲昏头脑,他更明白机会与风险共存的道理。因此,王昌盛只将钱借给熟人或者熟人带来的朋友。正是这样一层关系,王昌盛借出去的资金,百万元以下的均是双方口头协议借款数额和还款日期,连个欠条都不用打;百万元以上的资金才需要借款人拿实物作为抵押。王昌盛说:“以前,借多少钱都不需要抵押物,后来这个市场越做越大,也越来越复杂,光靠诚信已经不太靠谱了。”
周革辉到访后,一杯茶的工夫,王昌盛就借给周革辉300万元,月息2分。王昌盛说,“民间借贷的利息大都是按月计算,2分就是每月按2%的比例还息。如果还款期限是一年,并非是2分乘以12个月,而是利滚利,每个月要将上个月的利息也算进本金。”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王昌盛每月光利息最少可得6万余元。而这样的一笔借款,王昌盛除了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了一笔账之外,双方没有任何形式的抵押物甚至收据。
此后,周革辉又因水泥厂二期工程、引进生产线和设备等理由,陆陆续续从王昌盛那里借了几次钱,总共1600万元,并且约定2009年6月将本息结清。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经营不当,周革辉运营不到一年的水泥厂破产了,并被另外一个老板收购重组。水泥厂估值5亿元人民币,周革辉只分得新公司10%的股份。此时,他向王昌盛借的资金,光利息已达到500多万元,周革辉中间只还了40多万元。
得知周革辉的工厂被收购后,王昌盛几次找到他,对方均以没钱为由拒绝还款,并有意拿出其新公司5%的股份作为冲抵。但王昌盛也正在准备做一个项目,急需的是现金而不是股份。追问几次之后,周革辉干脆玩起了消失,王昌盛至今没有再见到周革辉,而此时的借款连本带息已高达近2500万元。
无奈之下,王昌盛准备诉讼,但是,周革辉当年借款时的银行年利率是5.94%,月利率为0.495%,他们之间的借贷利率高于银行利率4倍多,不符合“民间借贷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规定,为此,王昌盛的借款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他心里没底。
据记者了解,最近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关门,或者小企业老板潜逃的事件层出不穷。王昌盛告诉记者,随着地产政策力度的增强,也许半年之内,涉及地产商的高利贷问题将会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