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原经济区:下一个增长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 16:28  《中国商界》杂志

  文/翟柱玉

  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农产品加工水平较高,加上区位、交通、文化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很大,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滨海新区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原经济区今年1月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中原经济区应成为综合发展区

  对建设中原经济区、把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归纳出六个“有利于”:“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欧继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原经济区不是单一的实验区,而应是综合的发展区,粮食和先进制造业是发展的基础。

  欧继中说,位于中原经济区内的河南,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人均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勤劳的中原人民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事关亿万中原人民切身福祉,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河南粮食产量曾连续10年全国第一,除解决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粮问题外,每年还向省外调出粮食300多亿斤,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为全国做了贡献,但农民增收还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广大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很强烈,但自身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有外部的支持。借助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机会,农民增收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欧继中说,河南近年来的发展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好了基础。

  但欧继中也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城镇化发展比较快,但城镇化水平比全国低;二是河南有内需动力,有优良的文化传统,资源多,发展快,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和经济结构需要转型的问题。

  后发优势突出

  金融危机冲击使区域经济竞争格局面临着重新调整,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更加明显。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拓展内陆地区发展空间,这些都为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过去不靠沿海、农业为主和人口众多等弱势,现在已经转变成为中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和条件十分显著。一是区位优越。地处华夏之中和全国国土中心地带,是国家东西交会、南北贯通的核心区,战略地位突出;二是农业领先。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其中河南是全国的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三是历史悠久。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明史上,作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达三千多年;四是资源丰富。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域,河南矿产资源有158种,探明储量的有八种居全国首位;五是人力富集。区域人口达1亿多,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和劳动力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六是基础较好。河南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首位,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条件,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七是潜力巨大。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强。

  从以往一些经济区的发展实际来看,许多经济区是以牺牲和削弱农业、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中原经济区却提出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而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等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于农业保障粮食、农产品供给、提供富余劳动力、开拓消费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基础和支撑,现代化进程就要走弯路,甚至要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样,如果不同步加速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国家整体实力不增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就很难落实。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就难以巩固。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够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金融处处长郜俊玲告诉记者,河南要发挥后发优势,不能走沿海的发展模式,要有非常规方式,必须创新,“比如要有对农民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河南灾害多,政府应承担这个风险,不能让农民来承担。”

  对全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表示,对河南来说,由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是对中原崛起思路的一种拓展、延伸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构建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区域竞争形势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能够破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诸如产业“三低”问题即产业层次低、人均指标(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四难”问题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要破解这些瓶颈问题,就要通过“中原经济区”这个大平台来解决。

  喻新安说,综合来讲,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提高人均水平、实现富民强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这符合河南的根本、长远利益。

  而对全国而言,喻新安认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四个重要意义:一是发挥中原战略腹地效应,使中华民族的内陆核心区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使中部的产业和东西部联动,为西部地区提供生产能力,为东部提供原料和人力资源支持。

  二是有利于国家实现统筹协调、梯次推进。中原经济区是全国最好的通道、中转站和承接地,它的发展能促使东中西部互动。

  三是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四是对全国区域大发展而言,能够拓展内需空间,有利于建立全国生态屏障(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还是南水北调的中线源头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原经济区具有很多发展优势,区内交通发达,农业基础条件很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资源、原材料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在地理位置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便利条件。肖金成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讲,虽然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列为全国重点开发地区,但只有等到国务院出台批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相关意见文件,才能名正言顺地说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他认为,一旦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将对周边地区如冀南、晋东南、鲁西南、皖西等发挥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原经济区不仅是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完善和补充,并且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对全国还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记者从河南有关方面获悉,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相关政策,并有望在今年六七月份出台支持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意见文件。目前,河南方面已从全省抽调10几名省内权威专家、学者,成立中原经济区政策研究小组,由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负责,抓紧研究、学习全国其他类似经济区的发展经验,并为下一步制定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在喻新安看来,建设中原经济区面临的紧迫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怎样破解“三化”协调难题。发展工业、城镇化的同时如何保护土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第二,怎样发挥河南的区位、人力资源、文化、粮食及后发优势,如何充分利用河南的区位独特、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粮食主产区等比较优势。

  第三,怎样把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工业、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防止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和新的矛盾。

  下一个经济增长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中原经济区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的定位,使中原经济区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可能性更加令人信服。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与河南相邻省份的部分城市。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刘殿敏告诉记者,“外省11个市都很愿意加入中原经济区,对他们只有好处,如粮食补贴,外省没有。中原经济区内的协调发展要靠市场规划去做,大家协商共赢。”

  刘殿敏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农产品加工水平较高,加上区位、交通、文化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很大。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滨海新区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刘云看来,改革开放的前30年,借助于海外市场,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增长极发展迅速,占据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较大;但沿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转型,要保持全国整体经济发展不能单靠沿海地区,需要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刘云说,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向型,靠外需支撑,此发展模式沿海有优势,沿海依靠内地的资源、人力等要素支撑其发展;后30年不是只依靠外需,而是内需和外需相结合。在强化内需的条件下,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市场,也距离其他国内市场很近,有自己的市场和地理优势,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增长极。

  扩展阅读 众多顶尖学者力挺中原经济区战略

  “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仅是河南的事情。”此前,在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及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主办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众多著名学者都表达了他们对中原经济区的关切: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了河南优势,建设中原经济区填补了国内区域规划空白,建设中原经济区使河南赶上世界经济变革新浪潮,构建新经济地理需要中原经济区。

  全球视野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河南也有独特的优势。“如果单独把河南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看待,河南的经济规模在全球可以排到四十位左右。”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专栏)认为,通过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将河南优势发掘出来,“这非常重要。”

  “看加拿大、巴西这些大国,中部很少有大的人口聚集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专栏)分析,“我们通过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了中部,改变了区域发展的结构,改变了中国人口版图,也改变了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他指出,发展中原经济区,发展大的城市群,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将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中国视野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在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讨论中,众多专家都非常重视河南实践的中国意义。

  “从现实发展来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的路子已经不只是河南的实践,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值得全国其他地方效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说。

  在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微博)看来,“如果说‘城乡统筹,城乡互动’是全中国的一个难题的话,这也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最具攻坚价值的地方。如果能为解决城乡统筹提供探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很了不起。”

  区域视野

  众多专家指出,全国区域经济的联动离不开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丰富国家的区域经济结构链。”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专栏)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助于发挥市场的力量,打破行政界线,打破市场分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微博)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更有助于中国未来三十年整体经济布局以及新的增长极的塑造。”

  中原视野

  参加“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的许多专家都曾多次深入河南走访调研,如何从河南省情出发,建设好中原经济区,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陈栋生说,河南一定要两手抓,既抓增长区域的培育壮大,又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发挥郑州的辐射作用,也要欢迎周边大城市带动信阳、三门峡等市的发展。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郑新立(微博 专栏)对河南省情如数家珍,“洛阳有全世界最大的液压机,现在大型锻件都要到洛阳去锻造。”他指出,继续发展支柱产业,将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正是在大格局中审视河南,众多专家不约而同认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