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包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文化坐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19:32  中国绿色画报

  和谐的本质是包容,包容的基础是文化包容。所谓文化包容,对东莞来说,就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互相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东莞的历史就是在文化包容中走过来的。秦统一中国以前,岭南属于百越之地,这里的文化是百越文化;以后的历朝历代大量中原移民不断涌入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由于濒临南海,与海外的交通日益频繁,太平洋的季风送来了东西方文化。这块土地有足够的包容,对文化采取兼收并蓄主义,终于形成了以百越文化为底色、以中原文化为主调、以海外文化为补充的岭南文化。东莞的历史文化就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东莞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包容的产物。人们不会忘记,由于国际政治的格局和政策原因,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历来对外交流频繁的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自己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对外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甚少。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这死水一潭的局面。“开放”激活了东莞包容文化的基因,在2465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人们敞开胸怀,迎接海内外的投资者、打工者、旅行者,于是商贾不绝于途,求职者摩肩接踵,东莞俨然投资者的天堂、打工者的胜地。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融合,一切都很平常,一切都很安详,就像早该如此,如同历史上所曾经发生过的一样。文化包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展开气势非凡的未来宏图,宏图上写着四个大字“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基本义项之一就是文化包容。包容是东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文化坐标。

  文化包容首先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相包容。谁也不能否认,当今的东莞市已经是一个移民城市。在街上,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家都行色匆匆,各自奔忙;你可以听到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显示来自天南海北;在社区,居民五方杂处,都有不同的省籍、不同的背景,但都相安无事,和谐相处。这里的图书馆是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各个文化层次和各种人群的文化殿堂,是新莞人和本地居民相互交流和融合“共生”的“公共空间”显示文化包容的特色;这里已建和在建的陈列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多达32座,不仅提升东莞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人文精神,也体现了历史与当代的包容,既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又发扬新的时代精神;这里的文化广场,体现着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互相包容……。

  东莞把“包容”两个字写在自己的文化旗帜上,注入“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中。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文化广场之城合称“三城”建设,共同注释“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

  东莞政府近年来积极实施“新东莞人工程”,包括为新莞人建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提供免费培训等,使东莞成为兼容并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融升华的活力之城,促进新莞人融入城市社会是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

  东莞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切实推进“文化三城”建设。实施基础文化设施覆盖工程,构建完善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12年,基层文化建设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工程建设,打造全国性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积极挖掘、抢救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并传承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到2020年,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东莞的文化将更和谐,前景将更美好!(李茂林根据杨靖波、林举英、查日升、甘雨的《东莞,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一文节略改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