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研院所改革向哪里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15:51  《中关村》

  科研院所改革方向应该是科研而不是产业化。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reformation is not the industrialization bu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文  王德禄(北京)

  2010年国资委提出要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也就是说,今后央企重组和调整的步伐将加快,这涉及到了科研院所改革的方向。对此,我考虑了两个观点和四个走向。两个观点是:“行业共性技术”的提法不确切;科研院所改革方向应该是科研而不是产业化。

  首先,行业共性技术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支持研发的重点领域。我国政府一直将有效支持共性技术研发作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我认为“行业共性技术”这个提法不确切。“共性技术”通常被理解为可能被广泛采用,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我认为,基础研究应该是开放的,但技术研发本身就是竞争行为,所谓“行业共性技术”无非是让国家将科研院所养起来的托词。

  其次,研发也是一种产业。上世纪90年代科研院所改革,让这些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而面向市场的路径是正确的,但方法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很多科研院所转制进入市场后,渐渐削弱了研发积极性和动力,而花费了大量精力做产业化。这似乎偏离了科研院所的方向。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高新区内出现了一大批研发型企业,也涌现了作为新兴产业的研发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让科研院所走财政支持研发的改革道路是不可取的。

  那么,这些央企、科研院所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可以有四个走向:一是并入产业集团;二是下放地方国资委,与高新区合作成立工研院;三是成立“中国技术集团”;四是民营化。

  第一个走向是并入产业集团。这是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在改制重组中选择最多的路径。例如市场上传言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将并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等案例。毋庸置疑,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能够依托产业集团的雄厚资金和平台强化自身竞争力。

  第二个走向是将央企的科研院所下放到省级国资委,然后与地方高新区合作,成立高新区工研院。现在中国的很多高新区正在探索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研院所已经成型的宝贵资源,使之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资源,同时国家要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个走向是可以借鉴英国技术集团的经验成立“中国技术集团”。2010年12月21日成立的“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有望在国资委系统内扮演核心的出资人角色。英国技术集团的作用是支持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主要包括:帮助公营机构申请获得专利和生产许可证;资助大学师生对一些有希望的但尚未证实的高技术设想进行早期开发并与一些大学共同安排高技术实验项目同时提供“种子资金”等。成立“中国技术集团”这样的机构,必定能加大整合这些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的资源的力度,增强技术转移和研发实力,成为中国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个支撑。

  第四个走向是可以支持这些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合作,探索民营化路径,在广阔的民营企业天地中,寻找技术与产业的最佳结合。2010年上半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民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的提法颇为引人关注。这一方式若能实现,一方面能充分发挥中国民营企业开放、创新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能改善民企偏小偏弱的现象,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作者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著名战略咨询专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