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迈向世界城市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15:27  《中关村》

    ——  读金元浦《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拾片

  The Road Route for Beijing to be the World City

  “文章合为时而著”。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是以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为主编、集纳诸多学者、专家、官员智慧撰写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擘画出一纸清晰可见的完美“路线图”。

  The book of Beijing, Walking to the World City, is the study report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Beijing to be the world city, which edited by the famous scholar Jin Yuanpu, and collected many academics, experts and officials of the wisdom of writ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to be the World City " together to draw a sheet view of the road route。

  文  关村(北京)

  题记:

  “世界城市”离我们有多远?2010年7月14日,《中关村》杂志与“新浪网”联袂举办了“世界城市与北京”论坛。笔者有幸聆听了大会发言并通读了“论坛”发言的精选篇什,受益匪浅,记忆犹新。针对“世界城市”这个全球性的论题,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官员,从不同的视角,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出了多有见地的建议。诸如,“世界城市的建设经验值得北京借鉴”,“世界城市建设的灵魂就是创新”,“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城市发展之路”,“世界城市应输出自家的核心价值”,“文化命脉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世界城市须有量化指标”,“建设世界城市是伟大的系统工程”等。《中关村》记者还对世界著名的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主席伦纳德教授进行了专访——“‘世界城市’建设与土木工程师的愿景”。

  北京如何探索“世界城市”的发展之路?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作为首善之区,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和历史出发,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来探索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定位,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文章合为时而著”。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巨著——《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是以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为主编、集纳诸多学者、专家、官员智慧而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纵观国内外古今名城演变进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态势,立足中国国情特点和借鉴世界各国建设之亮色,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擘画出一纸清晰可见的完美“路线图”。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高度——“天高可问”

  “世界城市”不是自封的,是具有“基本功能特征”和“指标要求”的。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世界城市”的衡量标准“注家蜂起”,比较著名的有:“核心-边缘”法。用七项指标诸如“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驻地”、“国际性机构所在地”、“商业领域第三产业高度发展”、“重要的制造中心”、“世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等来衡量。还有偏重于经济的“跨国指数”和“跨国金融指数”法。我国城市研究专家也提出了“关键指标”法,其内涵从初期的单一经济指标,逐步扩展为更丰富的社会内容。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在21世纪初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建国100周年时,将发展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之列。

  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主编的《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站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对北京构建“世界城市”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从“政治”、“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人文”、“科技创新”、“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等方面更具远见卓识。例如,在经济发展中强调建立“金融和贸易中心”;在高科技发展层面把中关村示范区视为中国高科技的“第一高地”;北京还要建成为“创意之都”、“东方艺术之都”、“世界会展之都”等,都是值得重视的建议。

  尽管目标“高远”,但“天高可问”。在历史的回眸中,充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心;从当今世界“危机与机遇”并存的视野中,展现光明的愿景;从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的现实中,笃定要把“高端起步,高速发展,均衡布局,重点突破”的策略落到实处。让“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理念成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读完全书,伏案凝思,让人充满信心:北京,和谐美丽的东方之都,定然能够在共和国百年华诞时迈进“世界城市”之列。

  “世界城市”文化发展巡礼——“透视亮点”

  “人类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一部世界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的城市变迁史。国家、政府、政治、宗教等,无不是从人类生存的这一基本形式——城市——中发展起来并附着其上的。”

  《北京:走向世界城市》一书,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下几千年,纵横捭阖,为我们勾勒出一部辉煌壮观的“世界城市”发展略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者落墨最多的却是那些可资借鉴的历史节点,旨在为制定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路线图”提供亮点。我们可在“发达国家世界城市经验研究”的章节中,捋清头绪,寻觅路标。

  作者对目前世界舆论公认的“四大”名城都有采撷。纽约:凸显“金融中心”和“娱乐之都”的特色。“华尔街”的辉煌和“百老汇”的热烈,在作者笔端揭示出“集‘智’广益”的城市发展力量。伦敦:驱散泰晤士河畔的“迷雾”,露出的是“日不落帝国”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伟力。不仅甩掉了“雾都”的恶名,而且推出了一张“数字英国”的崭新名片,悄然地完成了“创意城市”的华丽转身。巴黎:塞纳河畔的秀美城市,每一座房屋都讲述着一个迷人的故事,以文化与艺术享誉世界。学者的慧眼,透过魅力,揭示本质,政府极其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巴黎的服装业已然成为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法国人的浪漫使之获得“电影大都会”的美誉。东京: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樱花烂漫,“明治维新”的发祥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留有孙中山、鲁迅的足迹。金融中心的确立,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的兴发,特别是动漫产业的独领风骚竟然产生“动漫外交”的神奇。

  “与时俱进”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诸位执笔者,在他们的推介中,对“高速发展转型的世界新兴城市”更有神来之笔。新加坡:一个面积仅为647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腾飞,跃入“亚洲四小龙”之列,成为亚洲举足轻重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特别是“信息化”走在世界前端。“一民之轨莫如法”,中华文明之精华在异国他乡得到发扬光大。法兰克福:位于德国西南部,美因河使之得天独厚,笃定成为一座商业城市,图书交易令其获得“世界出版人奥运会”的美誉;会展经济更是独树一帜,无论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抑或强大的专业队伍,乃至国际化的战略,都令人惊叹。巴塞罗那: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颗明珠,借助举办奥运会,展开对城市的规划和改造,十分注重老城市的保护。在举办第一届“世界文化论坛”后,发布“知识城市宣言”,刻意打造文化品味的提升。巴塞罗那刮起的足球世界风,更让国人足球官员汗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正是从这些“世界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中,“尽管是管窥之为,亦能领会城市在发展、转折中渗透的智慧”,惟有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消化吸收,点石成金,化为己有,才能孕育出新的伟大。

  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路线图——艰辛之旅

  延续中华历史文明攀登时代的顶峰

  从历史的视野看,北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东方之源”,更是曾经的“世界城市”。北京城从历史深处走来,“青铜文明”的燕郊蓟城,“秦汉隋唐”的军事重镇,“五朝帝都”印记着千年辉煌,“元大都”映出商业之繁盛,明清时期的“圣都”八方来贺……今天的首善之区。这一切表明:“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具有创建世界城市的基础和优势”,“北京的城市内涵”体现出一种“多元、和谐、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继古开今,生活安康,内在有序,宽容和谐,从“帝王中心演变为人民主体”,正是今日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指路灯和方向标。

  2008北京奥运成功实践“三大理念”

  “2008北京奥运”是奥运史上一届无与伦比的盛会。提出并践行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弘扬的“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的人文精神,是北京对奥林匹克“普世价值”的独特贡献。“人文奥运”成为北京形象走向世界的宣言书和揭幕礼。“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中华文明五千余年,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未间断、绵延至今的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童年时代便已产生的、不可企及也无法再造的世界文明的辉煌顶峰之一”。“科技奥运”为北京跨上新台阶夯实了稳固的基础。“绿色奥运”改变了北京的人居环境、空气质量、交通状况。

  “数字北京”尽显信息化建设成果

  “数字地球”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数字城市”则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也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动力。建设数字北京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加速北京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信息兴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并最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北京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总部经济”催生金融中心的诞生

  当今被视为“世界城市”的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都是全球公认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发挥巨大的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是一种关系和资源的整合、配置,由资本、资金、项目、人文、都市、时空、地域等要素构成,是城市发展的“抓手”和“推手”。金融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北京走向“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北京必须立足于总部金融发展的现状,给力调整金融机构的整体布局,优化配置存量金融资源,积极吸引跨国金融机构的入驻,引入国际性的优质金融资源,从内外两方面实现金融业的提升及金融中心的建成。

  “科技北京”奔向“全球创新高地”

  纵观“世界城市”形成的历史和经验,科技创新是“世界城市”形成的原始动力。谁在科学技术中抢占了制高点,谁便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奋力实施“科技北京”的规划中,北京升华为“国际创新枢纽城市”的定位。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关村在诸多的科技产业中是最为成功的案例”,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作用,已波及全国,影响世界。北京实施中长期创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十分清晰:需求导向,凝聚资源,自主创新,引领发展,高端辐射。北京不仅要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领头羊”,更要有力争做“世界创新中心”的雄心壮志。

  “创意之都”是软实力的题中之义

  “世界城市”必须具有软实力,最能凸显软实力的内涵则是“文化创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然写进“十七大”报告,实现中华复兴伟业,既需要硬实力基础,更需要软实力支撑。近年来,北京做出了发展文化经济的战略决策,特别是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今天,走“世界城市”之路,“创意之都”是题中之义。让北京成为世界看中国的品牌性城市,就必须提高城市级别,形成新的文化亮点,着力打造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的国家通道;北京,“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最可能捷足由“创意之都”迈向“世界城市”。

  “会展之都”成为走向世界的窗口

  “会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舞台。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跻身于国际大都市,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的数量和规模。巴黎有“国际会议之都”之称,年均承办300多个国际大型会议。中国香港则以优良的展馆和完善的服务,赢得“展览之都”的美名。业界专家建言,北京走向“世界城市”,必须有意识地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组织承办国际会议,扩大各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往来,将北京打造成“世界都会”,努力使国际组织的落户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文化创新的力量。

  “体验经济”助推迈向“世界城市”

  “体验经济”就是一种创造难忘的经历,从而满足人们以情感、娱乐等精神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态。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体验经济”的时代。北京,无论在旅游业、数字内容产业,抑或娱乐产业等方面,近年来都有长足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具备“现代体验之都”的雏形。然而,与世界著名的世界城市诸如伦敦、纽约、东京等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之,大力发展北京的旅游、数字内容、休闲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当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

  北京走向“世界城市”

  动力之源——“知识英雄”

  迈向“世界城市”,由经济推动型转向人力资源型是必然之路。“世界城市”通常是世界经济的关键指挥者或全球系统的“有权威的节点”和“控制点”。呕心沥血撰写《北京:走向世界城市》的专家们,用极为浓重的笔墨对精英人才的重要性予以描述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亦让读者深信不疑难以忘怀。

  “脑力密集型”产业是“世界城市”最重要的标志。尽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是一句比喻调侃的描述,但是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创造性破坏”往往是“战略性转折点”。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全部争夺战都是为了人才”。

  “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想象力孕育着发明、经济效益、科学发现、科技改良、优越管理、就业机会、社群与更安稳的社会。想象力主要源于文学之熏陶。文艺可以使数学、科学与技术更加多彩,而不会取代它们。整个社会的兴旺繁荣也因此应运而生。”因之,专家对“波西米亚族”——创意阶层的崛起,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赏。呼吁社会要容忍创意阶层的“放浪不羁”,为他们营造更为宽松的氛围和环境。

  业界专家们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建议。主要谓:一是“从政府层面,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适宜国际化人才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二是“建立动态的柔性居住证制度”;三是“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五是“重视人才安全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北京出台的建设“世界城市”的诸多政策措施,多有采纳了这些建言。

  北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在稳步地向“世界城市”迈进。可以想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庆典”时,首善之区定能戴上“世界城市”的桂冠!

  (本书作者金元浦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