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保民:乐在独立思考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15:23  《中关村》

  对于画画,我没有“不成功便成仁”那么高的境界。我只是想,既然要做,就做好;既然要干,就干出点成绩来。

  To paint pictures, I definitely not like the "to conquer or to die" person. I just want to do it, as well as I do, like anything。

  文  本刊记者 冯婷婷

  香山南麓,曲曲折折的小径,尽头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不大的院落里,种了两丛竹子,让我联想到东坡的那句“不可居无竹”来。这里住着一位做了一辈子林场工人的画家——他没拜过师,没进过专业院校,他的画却为当代诸多大家啧啧称赞,画界名流时而登门与之交流,中国美术类画册出版龙头人物鼓励他将作品结集出版——他就是被誉为“布衣大家”的赵保民。

  身居曲径通幽处

  赵保民出生在北京香山脚下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那时起,他便居住于幽幽小径深处,与这山这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赵保民少年时代,张大千、溥心畬曾居于西山一带。他的父亲与张、溥二人交情甚笃,也因此得了不少他们的画作。赵保民九岁开始习画,就是从临摹二位大家的作品开始。初中的时候,他的画已经画得很好了,深得美术先生的喜爱,学校橱窗里也展览着他的佳作。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去西山林场。“当时美术先生都退休了,还到我家里来跟我学画,说我画得好。”回忆起往事,赵保民欣然而笑。

  在西山林场的日子,赵保民最开始的工作就是绿化植树造林,工具是镐锹、撬棒、大锤,做的都是些很原始而繁重的工作。他曾抡起22磅重的大锤垒石造田,也曾创下一天种650棵树的记录,这一干就是20多年。后来,赵保民做了护林员兼林政员,防治病虫害、管理林木采伐,又忙碌了20多年。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画画,甚至在动乱的文革期间。白天上班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到了晚上,别人都是倒头就睡,他却要么晚睡,要么早起,沉下心,坚持画画。冬天的时候,他常常三、四点就起床了,擦一把脸,开始练笔。

  他的不少画作都取材于家乡西山之景。他把护林员工作作为乐趣,把山川、树木看成活的东西,留意对自然的感悟。著名画家程振国说:“保民生于西山,青春奉献于西山,他的艺术,也成长于西山”。

  笔行浑厚华滋出

  赵保民从学画起,临遍了不少大家的作品。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接触到黄宾虹的画,读了他的《画语录》,更被这个画家本身深深吸引。

  “有一次,我去西北写生的途中,在西安的书店里看到一本黄宾虹画集,那时候还是黑白印刷,质量并不很清楚,我买下来,一遍遍地看。其实学一个人的画,不单要看他的作品,还要研究透这个人,才不至于学得肤浅。”

  西画画的是科学,中国画画哲学。黄宾虹作品中贯穿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赵保民从美学、哲学、文学等各个角度领会其内涵,在技法上继承了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纵横老辣的线条,虚实相称的布局,运笔酣畅随意。这种随意不是轻率,而是融情入笔端,酣畅抒胸臆。

  如《深山小院我的家》布局繁复,波澜迭起;《风风雨雨到秋时》笔墨攒簇,兴会淋漓;《我亦移家傍水西》远山近水,浓淡相宜……

  初看见技法,再赏知功力,细品得意趣。

  赵保民说,对一个人的崇拜是情感上的东西,是对学识的认可,但是无论对谁,都不要迷信。艺术上的造诣是要靠自己的,不断地看,不断地学,自然就有收获。

  画成斗室方寸间

  绘画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真正的画家往往不仅只是懂美术,他们的知识面很广,美学、文学、哲学、历史等等无不涉猎。在赵保民家里,一整面墙的书柜里满是书,画室的书桌上、客厅的藤椅里也都摞着书。他笑着说:“房子小了点儿,买柜子也没地儿搁了,有一些都放到儿子家了。”在桌子上,除了书,还有他不同时期的读书笔记。细细密密,圈圈点点,剪报资料也粘贴得整整齐齐。他的画桌不大,平时创作大画作的时候就在客厅的一面“画墙”上挥毫泼墨。他还特意做了两个小梯凳,用来画高处的部分。

  春节将至,赵保民正在创作一些新作,准备送给喜爱他画的亲朋好友。他一边翻着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一边品评着:“这张还没着色,这个地方还应该加墨,这里……”每一幅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不够,舍不得。

  曾有人出20万,买赵保民的一套扇面,他没有卖。他说自己没有过卖掉它们的想法。“人得有追求。我的精神家园就是画画,这个就是很愉快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更多的奢求,过得舒服就成。画画本来就是很随意的事儿,是一种抒发,名利不要过分的追求。”

  除了读书画画,他和老伴儿每天早上会去打半小时羽毛球,下午再小睡上一觉,生活得有条有理。儿子与媳妇是美院的同窗,新婚燕尔,一家其乐融融。

  乐在独立思考时

  “无论作画也好,生活也罢,都要有观点,有自己的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赵保民说。对许多似乎约定俗成的东西,他往往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现在很多画家被冠以‘大师’的称号,我认为‘大家’就足矣,或叫上句‘著名画家’就不错。大师的帽子满天飞,结果就是没有大师。凡是被冠以大师称号的,必要承前启后,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像齐白石、黄宾虹。”

  “雅俗共赏?我不太赞同。雅和俗是对立的,怎么可能共赏呢?‘阳春白雪’就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下里巴人’。有人说,齐白石的东西就是雅俗共赏的,我认为不对,这就是我的观点。白石先生作品的内容,取材都是大众能见到的,在常人眼里都是平常的东西,耙子、白菜、芋头、箩筐等等。东西是俗的,但是他把老百姓眼里最普通的东西,升华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他的思想情感是高的,是深的,就是大雅。有的画家画画,就是生活的普通再现,没有升华到很高的程度,就不够雅。”

  “美院入学为什么一定考素描?如果画西画,它是基本的技能。但是画中国画,就不一定必须有素描基础。在中国画里,阴阳关系就是‘光’。其实中国画画到一定程度,不是要强调一个立体关系,‘意’到了就成。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冲击不小。包括梁启超、徐悲鸿,他们受西方教育,也企图改造中国画。外来文化有先进的东西,但中国书画不该用外来文化‘改造’。为什么不说用东方的文化去改造西方的?民族的东西既然能立起来,就有自己的意义。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这是西方的有识之士。”赵保民认为,中国画还是要研究传统,追本溯源。而回归传统,不是固守传统。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著名书画理论家贾德江评价他道:“有真才实学、能卓然创新的艺术家,终究不会被历史淘汰。因为他有好的艺术在,就必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赵保民自己却说:“对于画画,我没有‘不成功便成仁’那么高的境界。我只是想,既然要做,就做好;既然要干,就干出点成绩来。”

  这就是赵保民,他不是大师,也许称不上大家,甚至算不上著名,却是我所见过的最朴实、最淡泊、最纯粹的画家——身居曲径通幽处,浑厚华滋笔端出。

  记者手记:

  与赵保民老师虽仅是第二次见面,他却待我如熟识的老友。他与爱人悉心地准备了好吃的茶点,可口的家常饭。

  他的爱人说:“我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明显看到他画的进步,而且我相信他还能画得更好。”他们的生活是我发自内心羡慕的。无需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求高贵的精神食粮。平淡至真,相依相伴。

  赵老师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家庭出身。采访之初,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得以与“南张北溥”为友,并获赠多幅真迹?一番交谈后,我想我知道答案了——人的富有应该有两种基本的衡量方式,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层面的——仅仅两面之缘,我不敢妄言这位艺术家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我只是觉得,我愿为他写下这些,写下我的心里话。而且我相信,多年以后,我会为自己曾经的采访而荣幸。

  赵保民,字思山,1947年生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始于自学。曾临摹宋、元、明、清各山水画家,伴以读书,揣摩领悟,每有所得,愈废寝忘食。渐痴迷于现、当代大师黄宾虹、陆俨少、陈子庄诸翁,探究真谛,积年累月。后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并先后得到著名画家程振国、李春海、龙瑞、王慵诸位老师指点,开始创作。1987年,参加由首都博物馆、中国国际智利开发公司和日本国农业株式会社共同在日主办的“中国现代绘画联赛”,展出作品25幅。1989年,作品《家在西山红叶村》于西北五省美展中获奖;同年,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经济半小时”和“京华博览”栏目展播了部分作品。1991年,作品《一年湖上春如梦》参加由台湾皇龙文化交流学会主办的在台展览,入选《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集》。《燕山居》、《巫山大宁河》等作品发表于《锦绣中华》、《中国美术家》等杂志。多幅作品为宋庆龄基金会、银川美术馆等单位及日本、法国、德国等国际友人和中国港、澳、台同胞收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