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危机时代十二五时期 中国民营企业家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15:49  中国经济

  文? 萧琛

  文着重讲三个问题:一是关于后危机时代。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时代,百年未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即“金融海啸”刚刚过去,“低碳时代”的世界经济正在重建。二是我国应该如何在经济结构方面进行调整。

  后危机时期和“十二五”所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吗?

  回答是肯定的。从1990年第3季度开始,美国的“新经济周期”开始,迄今这个周期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网络泡沫”时期,于2001年“911”之后告一段落。之后是“次贷泡沫”阶段,于2007年12月告一段落。从那以后便开始进入“低碳经济”阶段。如果说此前主要的经济问题是虚拟经济过度,则未来的新任务就是要重振新型的实体经济。

  在奥巴马的强烈倡议下,美国政府一改布什执政时期对于《京都议定书》的不合作态度,美国国会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简称“ACES”),以创造就业、减少石油倚赖、并为主导“低碳游戏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09年末闭幕的哥本哈根大会已将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推向了高潮。中国总理也在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庄严响亮的承诺。未来的国际竞争很有可能成为低碳经济的竞争,节能减排、控污环保、新型能源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制度必将应运而生,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新时代重建世界经济的基本任务,是将此前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金融技术”等融汇到新的“物流”、“物联网”、“ICE(智能文化教育)”、“新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创新型服务)产业中去。这至少需要5- 10年以上,说20年也不为过!

  在应对危机和重建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救市”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率先复苏,做了有益于全球经济恢复的重大贡献。但是,中国救市的特点,除了与各国相同、仰仗大量资金注入之外,还表现在“救市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身上,“十大产业振兴”基本上全都是国有企业,原先戏说的“第十产业”是房地产,结果是刚好名落孙山,被换成了“物流产业”。体制上的原因在于:他们99%都是民营企业!当然4万亿对房地产的间接支持也是众所周知的。当前,世界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第二次探底问题正在热烈讨论之中。结果如何,不妨在下面谈一点看法。

  美国次贷危机,房子盖在美国,危机中虽然贬值,但将来升值也只能是在美国!然而,债务却在欧洲、在中国、在亚洲!“欧债危机”难道不也是美国冲击所造成的?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盛公司就可谓在全球到处给别人策划煽动,希腊就是一例!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温家宝总理曾说,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现在看来前景并不太乐观。次贷危机刚过去,欧洲经济整个情况很不乐观,不过中国经济本身还是不错的!

  除了眼前的“二次探底”,后危机时代还有几个更重要的问题。应当始终关注华尔街的现状与未来,那里的确是世界金融惟它是瞻的“马首”,也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的领袖;其次是芝加哥的期货交易双塔,它们是世界经济中管中长期经济的“计委”,如果说华尔街只是管中短期的“经委”的话!

  华尔街危机以来,雷曼破产,麦道夫骗局,银行国有化,股市趋升,花旗银行差点倒闭,“压力测试”、“清毒计划”,奥巴马上台后在后华尔街已经有不少作为,影响可谓深远。特别是货币发行等问题,由于美元是国际首要储备货币,美元货币超量供应是难以遏止的灾难。迄今为止,美国已在数以十万亿计的美金增发或特别国债等举措“救市”,其实质都迫使全世界去分担美国应当自负的责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各国当然也纷纷开动印钞机,可谓有点争先恐后、日夜兼程。在座的各位,存款百万千万的,应该不在少数。切记,货币贬值的速度是不容低估的!该投资,该做期货的,应赶快去做,不增值就是贬值!能跑过通货膨胀吗?能跑过资产膨胀吗?应当经常自问。

  总之,救市比原想的要难要慢,积累的问题也有待“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扫除。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新时期中国经济“结构性救市”的动向与挑战在哪里?

  “救市”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以出台四万亿为标志的,两年到位,到年底就已经差不多了。实际上,其他途径的举措也很重要,所增发的人民币贷款高达9.7万亿元,相当于前几年高点的数倍!1949年到1979年30年中我们一共发行的人民币是50亿,1991-1992年通货膨胀最严重的那几年,每年增发的人民币也就是2千亿元,最近五年多逐步高达到3万亿和4万亿,而去年一年一下子就上了9万多亿,今年估计也在8万亿左右!总之,力度很足,意味着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也很难。

  这样的货币供应,通俗地说就是给国民经济“大量输血”。这些血流到哪里呢?直接流入的机体当然是非国有企业莫属。进一步具体看,这些企业却很难尽快有效投入生产过程,资金一时闲置肯定难免,据说可达万亿。其中很多是拿去炒股和炒房,从而导致资产泡沫膨胀。如果说这是一种“数量型救市”,则其正副作用都已经全面暴露,大量后续问题需要应对。可见,后危机时代一定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理所暴露的后续问题?如果出现二次探底,而且也需要第二次救市,那么它一定只能是一种“结构性救市”!基本原则应当是:

  第一、一定要从强调中间需求走向强调最终需求。前一段救市,大家可以看一下,多数资金都用在“铁公机”上,也即铁路、公路、机场。这当然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公共工程,毋庸置疑它是很有作用的。至少它可以创造就业,也可以创造GDP。但是,现在这方面是不是有所过剩了呢?民生的和民营的投资是否正更加缺乏呢?资金永远都是稀缺的,问题是哪里更需要。中国经济现在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产能过剩,而且都过剩在“最终需求”相对不足方面。比如说,全国房地产空置面积即高达1.8亿平方米,北京就有1200多万平米相对过剩,即使那些被卖出了的房地产,一多半也是事实上没有人住,晚上是不亮灯的。不少“要人”所拥有的已经不仅是两套房,而是五套或更多。顺便说,对第二套房开征新税是有困难的。

  无论如何,开发房地产这种“建筑面积需求”毕竟是一种“中间需求”,只有被购买和居住了的,才是“最终需求”。不妨以更鲜明生动的“捕鱼”为例,鱼业要持续下去,就必须有足够的人吃得起鱼,当然也首先能买得起,也即最终需求不短缺。如果我们只是刺激鱼网和鱼船等捕鱼工具的生产,而不是让人们能够拥有买鱼吃的“消费资金”,则结果只能是,“中间需求”越多,“最终需求”就会越是相对不足!由此,增加就业、增加工资、调控鱼价、挪除各种消费障碍等,才能更加重要和长远。否则,鱼船鱼网越多,鱼烂的也就越多。今天可告诉大家的一个好消息是:所谓的二次探底,阴影并不浓重,而且“涨工资薪金、增加收入等”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刚听说,怀来的工资水平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二!北京的工资也存有许多差别,但相对于GDP增长速率,也都是明显偏低的。

  改革开放31年多了,GDP涨了多少?工资又涨了多少?工资在GDP的比重从80年代中期的峰值56%,已经降到近年的36%!那20%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拿来让百姓及时消费呢?目前政府正在加紧制定新的《工资条例》,预计明年初可以颁布。这当然是明智之举、众人之福。在劳动市场上,“农民工”也好,“其他工”也罢,如广东等地,十年不加工资,不过千元左右,而同期物价却涨了数倍!经济学上讲,低于“劳动力成本”的工资水平,是无法让经济“可持续”下去的。当前中国劳工市场上的“民工荒”、“用工荒”,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劳资纠纷,都在呼唤着更多的民生关怀和工资改革。

  增加最终需求,单靠增加收入也不够,还要靠“民生关注”等一系列举措,首要的是能有效地提高财产性收入。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致富渠道,让财富(过去劳动积累)有正常的增值渠道,而不能光靠辛苦劳动赚钱!“辛苦不赚钱,赚钱不辛苦”的说法,体现的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结构性问题。其实,证券和期货的工作也都的确非常辛苦,当然赚钱/赔钱的速度也的确非常之快。对于多数人来说,整天像老黄牛一样地流大汗,结果还是多不了三五斗,这样的状况当然应当改观。现在,大家的储蓄大都只能存银行里,而那里基本上都是负利率!投资艺术品、是黑门,投资黄金、价格已透支,投资实业、困难重重,等等。“十七大”胡总书记早就说过要关注民生,要注意让财产增值。可那以后的股市指数,还是不断地大跌小涨,拦腰斩、过膝斩……,许多股民基民都伤透了心。

  第二、一定要从依仗外部需求走向依仗内部需求。中国经济之所以繁荣,出口产品之所以很有竞争力,重要的一大原因在于:这些年我们的劳工成本一直很低。我们用很低的劳动报酬为国外老板们打工:技术是他们的,市场是他们的,品牌是他们的,甚至连关键原材料也是他们的,我们所完成的只是加工环节。中国的出口算入GDP的可谓数量巨多,但是我们能够拿到的附加值或者说实际利润却低得可怜。组装一台电脑,只能赚10斤苹果的钱,而全世界每4台电脑中就有1台是中国江苏组装的;缝制10亿件衬衫,才能换人家一架波音757飞机;经济学上讲,这样的“贸易条件”对我们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外需驱动增长模式,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过于倚赖了。

  而提高工资,增加劳工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国民经济的“内需”,显然已经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前二、三十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多,流入城市的“低工资低福利”的“农民工”比较多。这导致了中国这个“世界工场”在廉价劳动上的“比较优势”。之所以劳工廉价,是因为参照系是“种田收入”,而那种工资率在过去几十年中的确是非常非常低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涌入城市劳工市场的农民工的数量已经开始趋降。就质量上看,农民工所具备的简单劳动的技能也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业服务业的新要求,而培训教育产业也明显存在时差等问题。就劳动伦理角度看,“80后”和“90后”也已经不再像其父兄那样具备高度的低工资忍受能力,要求提工资的呼声和其他劳资纠纷也已经不断增加。为此,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一定需要调整到和GDP增长成比例的程度。否则,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滞阻。北京的公务员前几年曾执行过“3-5-8-1”,其精神原则势必逐步发扬光大到各行各业。

  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的努力是不仅要将“开放精神”从沿海转战挥师到内陆,而且需要将这种精神推进到中西部遥远的广袤地域。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疆大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西南区域经济开发、重庆“两江新区”也已经隆重推出,等等。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推出大批新开发项目,目前已经成型的就有23个大项目正在出台!届时,青海和西藏等资源大区也将在西部新一轮开发中璀璨夺目。这也是各位领导和各位民营企业家所面临的所谓的“西部板块”新机遇。

  第三、一定要从注重投资需求走向注重消费需求。大家知道,我国这几年的GDP的数量的确非常惊人,不管是按照PPP还是按照汇率去折算,在全球都已经名列前矛甚至可以数二!然而,就GDP的质量或曰构成而言,我们的问题应该说仍然非常严重。2009年GDP中,仍有56%是“投资需求”,而“消费需求”仅占37%!消费占比偏低程度是非常严重的。在发达经济体中,2/3以上都是消费需求,1/3不到才是投资需求。相比之下,我们的投资需求几乎与别国在权数大小上颠倒过来了。

  “投资需求”比重畸高的重要根源包括:首先,“GDP导向”的增长模式。各条条块块无不将GDP增长当作最首要的政绩,而民生消费服务和幸福指数往往只能在后排。其次,“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等,有形、有“理由”,便于“寻租”,还可能“立竿见影”。再者,重要(投资)项目基本上都首先由国有企业承担,然后再层层分包出去,其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最后,由上种种原因,国民工资率一直偏低;储蓄率虽然很高,但“强迫储蓄”因素根深蒂固,可消费资金仍然非常有限,等等。

  投资主体的效益也是大的问题。据统计,中国的国有企业占用了3/4的国民经济资源,而效率上的贡献却只占到1/4;而日本却恰好相反!尽管中日统计可比性不无问题,但这个结果肯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事实上,我们的投资中,的确有一半以上是仰仗政府(公共)部门,而不是民营(私营)企业。政府投资的一大特点是规模大、盘子大,效益却不一定高。因为是集体“投入产出”,“责任帐户”(responsability)势必模糊,“自由骑士”(free rider)势必偏多,管理环节势必赘冗,而且很难免“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它的结果负完全的责任”。这样的模式,势必不仅导致国有经济的效率很难赶超私人企业,而且由于层层包工,工程质量的隐患也非常之大。京晋高速150多米的路桥整体坍塌,上海某一楼盘的一幢大楼“整体连根倒下”,奇闻不断、可见一斑。

  转向更多重视消费需求,需要让国民有更多的可支配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医疗保险、个人借贷等机制势必需要修补和完善。这些改革任务有的已附诸实践。旨在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3年850亿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已经推出1年多了。再就是房价涨势控制的问题。今年以来,这方面的调控举措可谓接踵而至,鼓励消费而不是投资的基本倾向是明显的,尽管积重难返。多年来,在中国“房地产奇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存有三个“反动”。 其一就是鼓励投资投机而不是自住消费。“消费房”在涨价中的获益肯定不如“投资(投机)”房。其二,优惠的是先富(偶尔也可是先觉)起来的人,买得早的明显得益多很多。其三,优惠的是外国、外地的居民,而不是本地的居民。因为,比如说北京的房价,它对美元、欧元、外地暴富(炒房团)的价格与本地居民的价格并没有加以区别,本地公民的贡献积累和应得的价格优惠是被忽略了的。

  上述认识应该正在成为下一轮改革的共识和前提。双管齐下的调控战略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努力增加就业、服务业、创意产业,创造更多的新的业态和新的就业岗位,并且要让各行各业都有更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土地财政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等都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

  第四、一定要从依赖间接融资走向依赖直接融资。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融资模式不断地由间接走向直接的历史。演进的第一步是间接融资中介主体的多元化和民主化。中国1978年以前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既是政策银行,也是商业银行。后来,将商业银行功能分了出去,成立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到今年为止,四大行已经全部股份化上市。再后,政策性功能也继续逐步分出,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农发行,此外还有“中投1号”和“中投2号”等。此外,还有上百家城市银行,十几大股份制银行(包括私人控股银行),一百四十多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还有邮政储蓄银行,等等。

  转向直接融资是上述演进的第二阶段。所谓的“间接融资”就是经由银行这个中介或曰媒介,所谓“直接融资”,则是跨过这个媒介或曰“脱媒”,也就是经由“证券市场”直接进行补抛。股份制改造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即已启动,先后有了深市和沪市,不仅有现货而且也有期货,今年甚至有了股票指数期货!在那之前,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创业板,融资融券等重大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被推出,甚至国际板也已正在酝酿,再下一步,许多衍生工具也有可能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当然,中国证券市场的质量还是“新兴加转轨”。从资源“分配”走向资源“配置”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资本帐户还缺少条件对外开放,财务基础设施也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尽管如此,走向直接融资的国民热情已曾空前感人。几度大的“储蓄搬家”是20万亿储蓄努力“弃暗投明”的先兆和春潮!其镜像是: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中间业务也随之星火燎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等则更是恍如雨后春笋,此外还有PE(私募)、VC(风险投资)等大量的新的努力和尝试!这些都意味着:舞台已经搭起,未来几年一定会有更多的威武雄壮精彩纷呈的好戏!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各位一定要注意积累新经济金融技术知识,一定要培育和强化自己的理财意识。当然,也要注意规避各种风险!

  

  新时期中国民营企业面临哪些亟待关注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应密切关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新政”。这是今天在座各位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投资的新机会,显然正是当前业界讨论的热点,也是最重大改革战略问题。从2009年5月(长沙)会议开始,发改委就正式酝酿“向民营资金开放国有资本垄断领域”等重大战略转折问题,主持讨论的是我北大经济系的同届学友;8月份,该改革的大政方针在原则上已经通过;再到2010年7月,36条细则已经出台!虽然还难免有诸多阻力和“做秀”迹象,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六大垄断领域的地位和关系可谓重大深远,包括:金融、媒体、文化、教育、医疗、部分军工,还有城市煤电水等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与传统遗留的国有计划体制平等竞争,其经济管理学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投资主体的分权“民主化”、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合作竞争的“效率化”等重大趋势,将因此而一发不可限量!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经验表明:能够经由私人企业获取高效的产业活动,决不强留在政府或其他公共经济部门;能够用市场金钱交易方法解决的问题,决不强用政治权利拍板的办法去解决!而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现实中,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的原则几乎恰恰与先进者全面地相左!应该说,革除这些弊端的历史性契机已经赫然到来!诚然,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 长期计划经济和新兴转轨经济的遗留物和伴随物,迅速根除肯定既不现实,也未必真能够取得实效。尽管如此,在后危机时代,在“十二五”期间,这类转轨不到位的问题势必能够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

  深切提请各位,一定要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改革动向,密切注视这方面政策的讨论和推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定要努力地去做好“先知鸭”,及时地把握好新的机会去实现各种潜在的利润!

  其次、高端服务业将进一步开放,民间企业投资将得到进一步强力拉动。目前宏观调控的几大举措,一是完善四万亿的“救市”战略,二是出台一些新的鼓励民营资金进场接棒的改革建议。2010年6月份,应该是(鼓励民营的)“新政”走到前台的重大历史时刻!我们提“新政”的次数应该说不多,美国三十年代罗斯福总统搞的是“新政”(new deal);十多年前中国总理朱镕基抗击金融风暴、“保增长”时也搞过“新政”,尽管不大公开宣传。现在鼓励民间投资的大政方针和《36条细则》正在推出,毫无疑问,这当然更是一场一反传统计划体制基本原则的重大的战略“新政”!

  大门已经洞开,阳光已经照进!民营企业家们能否及时阔步跨入,各位是否能够成为先锋,应该取决于各位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勇气魄力。当然,在座的工商联、宣传部、统战部的领导和其他专家,显然也都会进一步承担牵线搭桥和促成扶助的重任!

  具体机会很多。例如,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现已获准让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申请开办。这当然与民间资本长期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地下银行”、“地下钱庄”的实际存在和运营,应该说是“新政”的现实土壤的非阳光之局部。据报道,扬州的地下银行不仅早已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且早已从事外汇业务,周转资金高达85个亿美金,规模应属可观;浙江一带的“地下钱庄”和“(黑市)借贷市场”,利息可高达20-30%甚至更多,低的利率也可达到8%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事实上已经经营了若干年,有一套自己业内规范。其他的高利贷等不法行为,近些年中也可谓是屡见不鲜。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既然热钱泛滥、地下交易到处都有、有买有卖、难以剿清,那么,还不如积极主动地进行大胆地扬弃,将更多的民间资本纳入正规的流通渠道,让民营企业家银行家们能够堂堂正正地注册开办银行,与现行的效率不足的银行系统竞争。这样的“新政”岂不更加高明?这样的改革岂不空前伟大?

  再以医疗教育为例。现在公立医院早已明显供不应求,挂号看病的人就像熙熙攘攘的集市一样。一种传言说,“小病千万别去,在病人堆里挤挂号都会弄出病来!”继续依靠公共资金传统模式,恐怕只能是“增加一个医院就是增加一个财政窟窿”。从就业角度看,现在许多医科大学毕业生都难以找到工作,而“医疗供应不足”的缺口却非常巨大!可见,私立医院早就应当势在必行,只是还欠当前的“新政”东风而已。此外,私立教育也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医疗”都是“益品(merit goods)”。在发达经济体中,私立的教育医疗和公立的教育医疗几乎都是各占半壁江山!而现今的我们,几乎是95%以上都是公立!可见,“新政”改革的空间是何等的广阔,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将可以何等地大有作为!

  再者、新时代更值得关注的新兴产业和民企十大造富行业是哪些?中国是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以上讨论侧重的是改革转轨问题。现在不妨多关注一下“新兴”一侧的问题。我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许值得体味:“成熟市场的今天,就是新兴市场的明天”。为此,我们不妨看看先进经济体在新时期的新的增长点和具体的造富行业。

  从美国情况看,新的增长点明显集中在三大产业:其一是新能源;其二是ICE(智能文化教育产业);其三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根据这些新动向,2010年春中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及时提出,一定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一定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一定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让“三网”融合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和推广,等等。“十二五”期间,一定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新兴产业作为中国着力培育的下一支经济“支柱”,我们理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解读。

  未来十年,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黄金十年。在能源使用结构逐渐调整的大背景下,我们丝毫不怀疑新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有众多学者甚至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及信息化革命相提并论,号称其为“第四次产业革命”。与新能源有关的概念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十年新兴产业将迎来跨越性发展,其中制造产业将进入融柔性化、智能化、敏捷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于一体的崭新的时代。

  把握世界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和“胡润排行榜”的数据,参见《理财周报》的分析和报道,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家更值得重点参考的十大“造富行业”将包括:

  第一、体育经营管理。业界代表是马克?库班,美国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福布斯2009年全球富豪榜第296位,曾8年入选福布斯富豪榜。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初期,国外一些经济学家预言,体育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四大产业之一。

  第二、传媒。业界代表是克莱斯?默多克,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9位。中国提升自身软实力和争取国际舆论话语权的需要日益紧迫,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介入这个行业,整合电视、广播、报纸、出版、互联网,打造立体化的传媒集团,目前一些地方电台的横向并购已显露出这种趋势。

  第三、卡通产业。业界代表是罗伊?迪斯尼,2006年其公司的资产就达到12亿美元。随着数码和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看图”时代的来临,中国的卡通行业肯定是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第四、本土服装品牌。业界代表是丁世忠,2009年胡润中国富豪榜第43位,资产150亿元。一些原本在十几年前扮演西方品牌的外包制造者角色的工厂,开始建立自己品牌。

  第五、金融投资。业界代表是沃伦?巴菲特,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正逐步完善,股市逐渐实现全流通,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引入了做空机制,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全球资产配置没什么不可能。

  第六、“低碳经济”下的新能源。低碳是个全新的行业,这可以使中国企业家与其他国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势必会像1998年前后的互联网产业那样,能够造就一大批财富英雄。

  第七、影视娱乐。业界代表是雷石东,维亚康姆集团执行董事长。当国内影片的制作更加精良,3D数码技术更广泛应用,影视娱乐业中将会诞生更多的明星企业和富豪。

  第八、零排放汽车。业界代表是王传福,胡润2009年中国富豪榜首富,资产350亿元。未来能源制约型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汽车业的未来就在于新能源,尤其是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业“超车”国际车业巨头的最佳机会。

  第九、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云计算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计算能力。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

  第十、奢侈品行业。代表人物是约翰?埃德森,他经营豪华游艇,2006年净资产11亿美元。本土奢侈品生产商已开始重视品牌历史,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势将逐渐分食世界市场。

  最后,谈谈(民营)企业家应当如何更好地抓住新的机遇?值得注意的有几点:第一是要善于找出机会。这首先要认清自己,比较优势究竟在哪里?第二是要注意找“点”,有水才打井,有矿才开钻。一定要看清!政策“擦边球”也一定要看得精准。这些当然都需要未雨绸缪、超前研究和战略头脑。第二是需要善于宣传造势,市委宣传部无疑非常重要,应更多地为企业家发挥比较优势而寻找新的机会。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自有值得体味的道理!一定要让大家觉得你是在做一件值得他们大力支持的事情!现代电子网络媒体电视报刊等,都应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三是一定要会找关键人物(key person),“拍板的一把手”是谁?当事的“能人”是谁?找准之后,一定首先要努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是一定要自始至终地致力于合作信誉的传递和保持。在市场经济中,好的合作,往往都始于好的分配方案或曰利润预期;而下一轮,则又要基于前一轮的合作诚信。市场经济本应该是“从欺诈到诚实、再从诚实到公平”的人类文明的伟大而杰出的范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