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圆明园西洋楼想到央视新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 14:35  《中关村》

  —— 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

  Old Western Building and CCTV New Tower

  文  萧惑之(北京)

  今年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驻足在“西洋楼”残垣断壁的景观前,心潮澎湃,无限感慨。圆明园既是国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纠结”。“骄傲”者,圆明园是嵌镶在神州大地的一片翡翠——位列著名的皇家园林之首。悠久的历史,高超的艺术,非凡的气度,壮丽的景致,被誉为“万园之园”名副其实。“纠结”者,那是因为圆明园1860年被西方强盗英法联军焚毁,现在的遗址,多半景观湮灭,“西洋楼”断壁残垣今犹在。

  据载,圆明园“西洋楼”之景观,系1747年始由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等“洋人”设计监修的,于1760年告竣。“西洋楼”包含我国皇家宫苑首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群和园林喷泉。其实,洋人设计者都不是专职建筑师,因而才有可能多采用了中国建筑和园林布局因素。加之设计者很识时务,善于领会“中国业主”皇帝的好恶意图,多次修改,吸纳中国式的“河道、园路、大屋顶、琉璃砖瓦、石雕花饰”,又借鉴西方的“几何轴线、柱式、喷泉”,在中华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下,才有建筑之辉煌和景观之雅致。可谓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一次有创意的尝试”。令人深思的是,按照乾隆帝的意旨,这些建筑一律不用室内楼梯;虽呈现洋人风格,但没有“女像柱体”和“裸体雕像”。可见这位皇帝很注重民俗,顾念国情,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内敛”“含蓄”精神。

  今日中国,八方来贺,一派盛世景象。在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吹下,文化入侵更是十分猖獗。且不说充溢央视电影频道的美国“商业片”和宣扬美国精神的“西部片”是何等觊觎征服“中国心”,就是联想起矗立在首善之区“三环”路上的“央视新址”,也足以让“国人”莫名其妙嗤之以鼻了。老百姓不善于“屎里觅道”,但知道美丑。尽管坊间讥之为“大裤衩”,形象而贴切,窃以为实在是耻于接受的不雅之喻,还是淡忘了好。诚恳希冀宽宏的老百姓,还是看在“国脸”、“国嘴”的份上,舍弃“大裤衩”的冷幽默,正名为“央视大楼”才好。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度闹得满城风雨的“央视‘色情门’风波”,并非是空穴来风,事出有因,查有实据,只是“央视业主”被忽悠了还自鸣得意于“皇帝新衣”,又无颜面承受其脱离“国情”“民意”的道义之责而已。如此重要的首都标志性建筑,为什么不能“问计于民”广征民意?央视新址的设计理念,脱离背弃了老百姓的审美观念,用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强奸民意,由“体制内”的长官意志一言九鼎,造就的只能是时代的丑陋。牛年的“央视大火”,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祸”。央视集团借助垄断“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每年敛财几十亿元人民币,先富起来,“不差钱”了,但总不该挥霍无度,少数人关门观赏庆功的焰火,结果引来一场天怒人怨的横祸。如果说毁灭“圆明园”的是“外来强盗”之暴力猖狂,那末,央视“大裤衩”风波和“毁楼之灾”则是“内部腐败”的必然结果。前者不可怕,后者最危险。载舟覆舟,有史可鉴。当事者应该“灵魂纠错”,肇事者必须绳之以法。不为别的,只为振兴中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