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业转型的内外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15:24  《当代金融家》

  近两年来,银行业转型这个词叫的比较响。其实,转型无非是一种变革,只是变革的力度较大而已。无论怎样转型,银行都永远是银行;无论怎样转型,都只是让银行更像银行而已。在前不久股份制银行行长联席会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指出了国内银行业的五个不可持续,就是给转型指出了一种方向。

  事实上,无论银行想不想转型,迫于内外的多重压力,也必须转。

  首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所谓回归实体经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连美国这样的金融强国,也开始重新审视其日渐衰落的制造业;从国际贸易来看,局部或全球的贸易战似乎在所难免。“中国制造”要在这样一种世界经济格局中,迎来新的蜕变,确实要有战略眼光,并提前布局。何况,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内部也存在着强烈的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影响到银行,尤其影响到银行的战略层面。

  监管的强化也是银行转型的主要压力。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全球银行业都吃药,似乎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这很类似于我国的宏观调控,过热的地区和不热的地区甚至还有点冷的地方,往往吃一味药。由于受到全球银行监管新举措的影响,比如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反周期监管等,国内银行业势必要因为监管的强化,而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的重大经营调整。

  外部竞争的加剧,也是转型的压力之一。长期为人诟病的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30年还远不足以培养一个差异化、多元化的银行经营体系。当同质化带来的竞争残酷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催生差异化。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们,开始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转型也是寻找差异化,寻找经营蓝海的积极探索。

  转型同时也是银行内部管理变革的需要。招商银行的二次转型,就是一场“管理的革命”。或者说,我国的银行业,目前更缺的不是产品,而是管理的精细化。下一步,不应该是一味的跑马圈地,而应该向管理要效益,走资本节约型的发展路径。《当代金融家》是一本理性关注金融业经营管理智慧的杂志,我们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家在管理方面展现智慧,成为大师级的管理人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