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国际经验表明,一个高效而健全的资本市场对于经济成功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我国实践看,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加快了经济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创新,着力拓展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服务功能,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基础建设、体系结构、秩序维护和功能发挥等方面均实现重要突破,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平台。
第一,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资本的筹集和配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4.9万亿元,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金支撑。通过发挥资产定价、资源配置、投资融资等功能,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本市场加速了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力增强了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以中小企业板2004年首批上市的38家公司为例,2004~2009年平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21%,平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9.44%。
第二,显著增强了金融系统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有3家在境内市场上市,证券公司圆满完成了综合治理。随着近期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顺利上市,我国已有16家商业银行、13家证券公司和3家保险公司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改制上市,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金融业的整体运行质量大为改善,这是我国金融业在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和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积极促进了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年来,资本市场作为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有效引导了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高新技术领域和应用技术领域流入,推动了我国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和机械制造、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换代。截至今年8月底,上市公司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近4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在1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为102家,许多优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实现了产融结合,迅速走上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第四,推动健全了我国资产估值定价体系。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市值、市盈率等国际通行指标逐步成为资产定价、股权转让、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既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比较价格,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维护了我国权益,也激发了市场化并购重组,为盘活资产、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出了贡献。过去两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额达到6965亿元。期货市场上,我国一些重要基础产品的期货价格,如大豆、玉米、棉花、铜、铝等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对保证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市场价格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把握好资本市场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正悄然兴起,各主要经济体都加快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党中央、国务院从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布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能够提供一整套引导资源流动的聚集机制、促进技术转化的创新机制、鼓励创业投资的培育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资本市场面临着难得发展良机。
第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如何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资本市场既可以迅速集聚大量资金,将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为结构调整开辟增量资金来源渠道,又可以调整存量资源,引导民间投资流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从而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为经济转型拓展空间,促进社会资本形成、集聚和流转,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第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并购重组功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结构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中的突出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条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资本市场具备了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兼并重组40%以上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要进一步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优化存量资产,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
第三,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功能,推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我国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不仅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套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要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着力构建以创业板和风险投资为主体的资本支持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第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增强金融体系弹性的功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全社会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也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增强金融体系抗御内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市场服务“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思考和谋划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发展思路和路径,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局。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自身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也有一个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市场自身运行机制,不断解决影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支持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改善市场融资结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成功转型,以及以色列、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经历都说明,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国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总额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直接融资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所增强,但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直接融资内部,我国也存在重股权、轻债权,股票市场大、债券市场小的问题。要从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出发,既积极拓展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满足市场投融资需求,又努力优化直接融资结构,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支持企业提高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拓展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好、做大、做深资本市场,是提高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后较长的时间内,我们主要是针对股票市场和交易所场内市场进行监管。近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继推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市场体系框架,但总体看,市场结构还不平衡,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继续推进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稳步推进和完善场外市场,满足不同类型、规模、发展阶段企业以及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要。在增强市场发展的影响力方面,需要积极构建能够满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资产重组需要的市场化并购重组平台,同时,要逐步规划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路径,切实提高资本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筹措资金、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推进市场改革创新。随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实施,我国迫切需要资本市场在投融资、配置资源、管理风险等方面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相比之下,市场创新不足仍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突出问题。金融产品与工具种类总体偏少,品种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核心竞争力仍然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资本资源的流动,降低了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稳步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金融工具,切实增强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第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建设一个强大而开放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切实增强国际竞争力。2006~2009年,我国2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32次海外并购,总金额991亿元。资本市场为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了有益贡献。下一步,要在维护经济金融整体安全的前提下,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体制与政策,把握好市场开放的次序、力度和节奏,努力提高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为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地强化市场基础建设,积极有效地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全面持续地提高市场运行质量,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第一,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促进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研究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方案,加快推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积极扩大公司债券融资规模,探索建立集中监管、互联互通的债券市场,推动形成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继续推动具备条件的重要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创新,积极稳妥推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衍生品,有效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避险需要和理财需求。
第二,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市场的效率与活力。认真落实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改革措施,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真正形成既有利于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又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支持企业发展的发行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安排,提高并购重组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存量资产加快流向优势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稳步扩大融资融券试点范围,适时推出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相配套的转融通业务,完善市场交易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中介机构在筛选、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市场的自我调节与内在稳定功能,促进市场有序、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促进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夯实市场健康发展根基。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抓手,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强化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巩固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推动基金业创新发展和诚信运作,发展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发挥其在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和稳定运行方面的应有作用。积极探索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推进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和改进监管,维护市场运行秩序。严格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控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重要环节的信息披露监管,完善违法违规线索的发现处理机制。加强内幕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综合防控机制,坚决打击内幕交易、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化解风险苗头和隐患。逐步探索和强化对跨市场产品与交易的监管措施,减少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防止风险在市场间的扩散与转移,更好地维护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