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瑞翔还在国内中低端市场寻求出路,为何在短短四年时间,拉开与别人的距离,完成了质的飞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文/陈萍
如果你的公司1年的纯利润有3000万元,您会做什么?试着把这个问题抛给唐顺国,他给你的答案是,花1000万,到日本请个专家,让瑞翔有能力和最牛的公司一起玩。
8月26日,当记者再次出现在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时,唐顺国迎面而来,尚未开口,微笑已爬上脸庞,“值,真值,别说1000万,我看2000万都值。”
“我现在悟出来了,有多大气魄做多大事儿,要想做大事儿,就得和最牛的人一起玩,你整天和一帮乞丐泡在一起,给你天大的本事,你又能做成大事儿?”
作为瑞祥新材CEO,唐顺国说自己做的最英明的决定之一,便是力排众议,用1000万年薪请了一个日本专家。在之后的交谈中,我们见识到了唐顺国的胆识和气魄。
2001年5月成立的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其中,钴酸R767A在国内处于最领先的水平,锰酸锂被纳入国家“863”重点计划,磷酸铁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重要扶持项目。
2006年,瑞翔还在国内中低端市场中寻求出路,和国内其他对手相比,并没有独特的优势,为何湖南瑞翔新材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质的飞跃,又是怎样的决定让瑞翔新材拉开了与别人的距离,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挣脱“中南圈”
说到瑞翔新材,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便是中南大学,2001年5月,作为一家专注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公司,瑞翔新材以刘业翔院士领头的中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为技术依托,正式成立并投产,当年的注册资本为1500万,之后逐步发展到8000多万。
胡国荣教授是瑞翔成立初期技术研发重要的一环,在钴酸锂产业化过程中,胡国荣教授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和生产出了高密度、高电压平台钴酸锂产品,使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钴酸锂在那一时期成为中国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为瑞翔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然而,一直担任瑞翔新材副总裁的胡国荣教授于08年正式辞职,离开了瑞翔新材的管理团队,提及当时的情况,胡教授说:“瑞翔已走上了正轨,一方面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个人的力量就相对减小了,加上企业走向了市场化,专注于技术研究对我来说更为合适。”
当记者和唐顺国聊到和中南大学的渊源时,唐顺国告诉记者:“中南大学在瑞翔成立初期给了莫大的帮助,让瑞翔在起步初期就赢在了起跑线。但是相比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技术,我们存在很大的差距。”
之所以会逐步淡化中南大学,唐顺国表示他也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想跻身世界顶尖水平,和更好的人一起玩,长此下去是不行的,因为同一所大学出身,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一种文化趋同,师徒关系的研发模式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沼,会阻碍瑞翔的发展。”
唐顺国2006年进入瑞翔后,就开始着手让研发走向多元化。“除了中南大学,我们目前就有包括武大、哈工大、华中理工等的科技精英加入我们的研发队伍。”唐顺国表示。
和最牛的人玩
瑞翔真正走向国际,成为世界顶尖品牌要归功于一次重大的转折,瑞翔新材就在那次转折中抓住了这绝佳的机遇,而唐顺国那次的决定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虽被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桂冠产业”,但真正的现实却令人担忧,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科技产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瓶颈。
“那时,国内高科技行业,很多公司都是在复制、模仿别人的经营模式,装备、管理都很落后。很多公司最后都没坚持做下来,高端做不出来,低端激烈残杀。而瑞翔也只是比别人的产品稳定点,没有突出的优势。”唐顺国说。
唐顺国明白技术是高科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专走低端市场是难以突围的,此时,3M公司正在中国考察和培育供应商,唐顺国觉得这是一个机遇,而最终瑞翔新材促成了和3M的合作。这也成为瑞翔新材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
“当时竞争特别大,最后之所以获得成功,估计是因为瑞翔的决心打动了他们,因为我们知道高端市场门槛进入很难,但对公司提升很快,所以,我们会为了那次合作不遗余力。”唐顺国表示。
2006年和3M公司的合作迅速让瑞翔新材进入了国际高端市场,成为3M供应商后的瑞翔新材在07年继续巩固战果,与韩国三星公司牵手成功。
“当时我们投入了近4000万元,对公司的工艺设备、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对一体化的产业链进行了完善,对技术和管理团队进行了引进培养。希望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唐顺国告诉我们。
唐顺国说:“我们在品质提升中的决心和执行力以及产业链在众多的竞争者中都占有独特优势。从原材料到产品供应,我们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最终瑞翔新材的投入和努力获得了回报,赢得了三星的放心,成为三星在中国新的供应商。
合作后的成效是令人惊喜的,这样一组数据见证了瑞翔在之后的飞速发展:和三星合作后,瑞翔锂离子主打产品生产1143吨,同比增长106%;销售金额40338万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国际贸易实现20160万元,同比增长280%。
瑞翔新材迅速一跃成为我国新材料制备行业地位的龙头老大:生产规模居全国行业第一,销售量居全国行业第一,外销量居全国行业第一;这组数据使瑞翔人对于实现“打拼三年,跻身全球三甲”的规划目标信心大增。
与此同时,唐顺国的国际化战略一旦打响,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保证产品的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情况下,努力向多元化发展:“在刚果的四座矿山的探矿工作也全面展开,采矿工作将在2009年强力启动!”届时,公司将从铜、钴矿资源的自给,到初步加工冶炼,到制成系统的铜、钴产品,三年达到销售20亿,五年达到销售50亿的目标,拥有自有资源的保证定会梦想成真。
千万年薪请专家
2008年6月,一则新闻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瑞翔新材上: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千万元年薪的代价,从韩国一大型锂电池生产商那儿成功挖角。而此前一年,瑞翔的年营业收入还不足7亿。
2008年,坐到国内行业龙头老大位置的瑞翔新材可以说走向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为何唐顺国要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日本专家到来后的瑞翔新材又有怎样的变化?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我们知道新科技行业,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唐顺国说:“当时的高端市场,国内技术应用并不成熟,我们和日本等国家相比,优势就只有成本优势,技术上依然有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不断加大出口的量,让我们朝技术更高、利润更高的高端行业发展,这也是我们要引进专业人才的原因。”
不过回忆当时的情景,唐顺国表示,的确有很多员工不理解,千万年薪真的值得么?也有很多股东劝我慎重考虑,但是最后我仍然坚持我的想法,只有和最好的人打交道,才会做出最高端的产品。
事情证明,这个千万年薪很值。专家走马上任后,他带来的技术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组织了4个项目的技术攻关,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2009年1月份即将投产的高效率钴酸锂,比起以前普通型的钴酸锂缩短47%的烧结时间,且减少了辅料,每生产1公斤产品可降低成本1美元,“仅这一项,预计每年可节约上千万元!”
外国专家同时在管理经验理念上也给公司带来了革新:根据专家的要求,公司现场管理采用了TFT管理模式,从5S管理、投收料改进、废弃物的回收等小处着眼,强化了过程控制,缩短了管理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仅一个月就将产品的损耗由原来的2.28%降低到1.59%,下降了30%左右,“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约400万元。”
“高科技产业最重要的是技术,对于人才的引进,我遵循的就是一定要和最牛的人打交道,我们今后也会不遗余力!”唐顺国斩钉截铁地表示。
事业部稳定人心
人才模式的培养,瑞翔新材有自己独特的心得,“有很多人问我,技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掌握了技术和资源库,是否会出现被挖角的情况?其实不然,瑞翔这么多年来,已形成一种品牌,人们认的是瑞翔的一致性和口碑。与此同时,也只有瑞翔的平台才能让这些研发人员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唐顺国笑着说。
瑞翔新材独特的发展体制也值得称道,唐顺国表示:“我们目前的体制是事业部制度,员工开发出一个新产品,他就作为这个事业部的经营人员,招一个合作单位,公司提供资源,让他在那个平台任意发挥,他在那个事业部俨然具备了决定权,成为了相对的老板。”
这样的体制有什么好处?“我们给这些精英提供这样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他尽展其才能,能巩固人才;另一方面我们采取效益工资制度,这也能给他们提供动力,加强竞争。”唐顺国说。
与此同时,为了事业部的发展,瑞翔为事业部配备了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研发、生产事业部做,公司只负责财务等行政服务。
据了解,瑞翔新材目前有四个事业部,有三个从事钴酸锂、三元,锰酸锂的生产,还有一个冶炼部门。
“瑞翔新材接下来将会把事业部完全推到市场上去,事业部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直接到市场中去沟通,公司才更有竞争力。事业部就相当于公司的孵化器,来推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唐顺国说。
“我们提供事业部这样一个平台后,瑞翔核心技术团队是非常稳定的。加上瑞翔的品牌和客户,瑞翔人才流动并不多见。我们也有这样的信心,为我们的技术人才提供最好的平台。”唐顺国笑着表示。
谈到今后的挑战和目标,唐顺国透露,由于我们走的是高端路线,已与多家国外知名企业合作,但国内市场的情况导致我们直接放弃,而今后,我们在做好现有的锰酸锂、钴酸理的同时,将重点研究磷酸铁锂。现在,瑞翔新材已经把磷酸铁锂产业化,但是用这个材料做动力电池还有一些指标需要考量,还需要至少两年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