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铝再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15:20  国企杂志

  我们在看到中铝公司目前处境困难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正在悄然出现的积极变化

   文/仲鸿 来源:国企新闻网

   现在的中国铝业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公司),就像一头摔了一跤的大象,正在艰难地爬起来,重新上路。这一跤摔得不轻:从2006年、2007年一两百亿元的年度利润到2008年、2009年每年亏损数十亿元。

   嘲讽和抨击比比皆是。不过,观察这样一家有战略意义的央企,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我们在看到中铝公司目前处境困难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正在悄然出现的积极变化。

  成长与失误

   2004年2月,肖亚庆出任中铝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这归因于他执掌西南铝厂时创造的出色业绩。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把一家已经连续9年累计亏损16.29亿元、年产量只有7万吨左右的老国有企业,改造提升为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之一。

   这样的速度也被肖亚庆复制到了中铝公司的整体发展中。

   以中铝公司控股上市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为例,2004年后总资产开始跳跃式的激增。2001年至2003年,中国铝业的总资产一直徘徊在330亿到350亿元规模区间。而到了2004年,中国铝业的总资产突增到近500亿元,增加了近50%。这样的激情贯穿整个肖亚庆时期,从2004年履任至2009年2月离开,中国铝业的总资产平均增速超过30%,总量增长近4倍。

  在经历了中铝公司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失利的波折后,熊维平明白,眼前处境艰难的中铝需要一场更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一定是更侧重于内在的,与肖亚庆的变革有鲜明的反差。

   熊维平在履新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他的前任,不论是生产、经营、投资发展还是海外资源积累等方面,都为中铝公司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有明显提高。

   这不是客套话。中铝公司及中国铝业的发展依循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2003年开始,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央企所在的能源、电力、重化工、矿产等基础上游行业得到优先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支撑作用,也为央企提供了迅速扩张的机会。从国内铝行业的整合到提出并推进多金属国际化的战略,肖亚庆显然没有错失这样的机会。

   国内整合、国际拓展,业务领域从铝业扩展到多金属,一切看起来都水到渠成,像是精心谋划的棋局。但是在2008年,好像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精心谋划的棋局似乎被一只大手迅速地搅乱。

   2008年,肖亚庆在任的最后一年,中国铝业的资产负债率五年中第一次超过50%,达到了55.58%。这一年,中国铝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0.092亿元,同比减少99.91%。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0068元,同比降低99.92%。

   事实上,在2007年时,中国铝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已经出现小幅度的下滑,比上一年度减少超过1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也从2006 年的人民币170.20 亿元降低到2007 年的人民币145.50 亿元。2007 年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10%,比2006 年的26.25%下降 7.15%。

   考虑到当年中国铝业并购大量国内企业,完善国内铝行业产业链条这样的超常规的运作,盈利面上出现小幅度的下滑似也情理之中。加上在2007 年,中国铝业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88.52 亿元,比2006 年末的人民币236.42 亿元,减少人民币47.9 亿元。中国铝业的流动比率为1.39,比2006 年末的1.14 提高了0.25,速动比率为0.68,比2006 年末的0.72 降低了0.04,也都在安全范畴内。

   因此,中国铝业在2008年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表示将一如既往地重视资源的获取,大力推进公司资源战略。加强合作,突出重点,多渠道扩大资源储量。同时,扩大资源勘探和供给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矿山建设。通过营运活动、长短期借款、发行债券以及中国铝业的信用状况和在国内外多种的融资渠道,未来中国铝业的资本投资和对外购并不会存在较大的资金困难。

   在中国铝业的这份2007年年报的来年展望中,并未提及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这或者是一次疏漏,或者是乐观情绪使然。

   不管动机情绪,当年随后出现的雨雪冰冻和四川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都使得中铝公司遭遇到巨大的困难。

   间杂着乐观预期和现实的困难,再看中国铝业的数据:2008年成为中国铝业近十年来扩张最为凶猛的一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2008年为人民币222.0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5.63亿元增加人民币136.41亿元。另一方面,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入2008年为人民币243.8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净流出人民币54.24亿元,增加人民币流入298.12亿元。迅猛扩张的惯性使得中国铝业的各项财务数据亮了红灯。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铝业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84.51亿元,比2007年末的人民币235.42亿元,增加人民币149.0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包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短期融资券增加109.43亿元;预收款项及其他应付款增加38.59亿元。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368.80亿元,比2007年末的人民币178.13亿元,增加人民币190.67亿元。

   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重要数据指标上,也比2007年下降了0.19和0.04,分别为1.10和0.59,都逼近红线。

   后来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现在看起来,中铝公司的产业整合,多金属国际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不是后来困境的根源,根源主要是一次激进的海外并购,这次并购恰恰遭遇了金融危机。一着不慎,满盘皆乱。

  中铝国内扩张进程

  2004年5月 陕西有色中铝重组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资产成后者控股公司

  2005年1月 兰州铝业中国铝业7.6亿元收购兰州铝业28%股权

  2006年1月 中迈铝电中铝准备收购中迈铝电

  2006年2月 山东铝业中铝股份公司入主山东铝业

  2006年6月 洛铜中铝重组洛铜完成 21亿投资启动

  2006年8月 白银红鹭中国铝业公司重组连城和白银红鹭

  2006年8月 焦作万方中铝收购焦作万方获批

  2007年7月 包头铝业中铝收购包头铝业涉131亿人民币

  2010年7月 北京矿冶中铝五矿抢亲北京矿冶

  2010年3月 江西钨业中铝拟收购江钨集团

  中铝国际扩张进程

  2010年7月 中铝携手力拓在蒙古开铜金矿

  2010年7月 中国铝业宣布中止澳大利业奥鲁昆铝土矿项目

  2008年2月 中铝收购力拓9%股权

  2007年8月 中铝8.6亿美元拿下秘鲁铜业

  中国铝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企业自身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问题。

  新变革

   2009年初,肖亚庆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熊维平执掌中铝公司帅印。在随后经历了中铝公司195亿美元注资力拓失利的波折后,熊维平明白,眼前处境艰难的中铝需要一场更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一定是更侧重于内在的,与肖亚庆的变革有鲜明的反差。而在对外的扩张活动,一定是以谨慎为前提的。

   “我们是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资回报、更加注重资源回报和资金回报。不要盲目投资,任何时候都需要增加价值,以创造价值为考核的内容。”熊维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也对外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熊维平开始控制中铝公司的国际化推进的势头,二是将更加关注企业内部自身的改革。

   2009年3月29日发布的中国铝业2008年年报是熊维平履新后的第一份年报,或可被看做熊维平上任后展示给投资者的第一份执政纲领。

   在肯定2008年中国铝业生产平稳进行、产业链完善、海外推进的情况下,在2009年的业绩展望中明确提出要强化财务控制能力,全方位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和资金成本;保持安全的现金储备。在坚持推进集团资源战略和资源获取力度的同时,中国铝业已经意识到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企业必须保障正常健康的运营。这是数年间中铝阐述自己的业务预期时第一次将强化财务控制的次序置于集团资源战略之前。

   在结束熊维平任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后,2009年中国铝业年报的2010年展望中用了最大的篇幅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强化财务控制,包括转变经营模式,全方位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严格控制公司负债规模,进一步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保持安全的现金储备;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和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信贷风险;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方案,合理确定重点监测范围和管控措施,防范债务风险。

   2009年初,刚履任不久的熊维平带领高层管理人员来到国内铝行业先进的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考察。这些企业的规模与庞大的中铝公司相差甚远。熊维平把这次考察视作中铝公司高层一次不同寻常的学习,并多次强调要学习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完全成本竞争意识和优胜劣汰意识。

   这放下身段学习的态度来自中国铝业从央企盈利大户突然间变成亏损大户给熊维平带来的震动。在接受各家媒体的专访时,熊维平都强调一个观念,中国铝业亏损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企业自身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问题。

   2009 年开始,中铝公司总部18个部门减为12个,总部干部全部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管理人员压缩了近30%。中铝下属企业也按照精简机构30%、精简管理人员30%的原则全面进行改革。为适应打造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需要,中铝开始实行新的战略管控型管理模式,总部只管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投融资、重要干部任免和监督考核,所属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每个企业走向市场,在一条独立生产链上完成成本压缩、增加利润。在这期间企业不再是一个完成预算任务的二级单位,而真正成为市场中的主体面临风险、接受挑战。同时在这场全面放开的竞争中,中铝公司引用EVA考核体系,为这场竞争划好分数线。

   对待海外投资的态度,熊维平表现出高度的谨慎。6月底,中国铝业宣布,由于全球铝工业市场状况发生显著不利的变化,奥鲁昆项目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根据开发协议继续得以实施。中国铝业与昆士兰州政府展开积极磋商。双方同意,开发协议2010年6月30日后自行中止。双方进一步同意,开发协议中止后,继续就奥鲁昆铝土矿资源开发及其他投资方式进行探讨。

   遥想几年前,中国铝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热情招待的盛况,以及中国铝业高层在记者会上的意气风发,不免让人感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适度的谨慎也会让关心中铝公司的人们增添几分放心。

   不过,熊维平发起的变革依然沿着肖亚庆时期制定的多金属国际化战略推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铝的困境不是战略性失误导致的。

   7月29日,中国铝业董事会宣布与力拓、力拓大西洋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以开发和运营位于西非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此时,许多人宁愿相信这是在总结经验教训后的谨慎的决策。

  转机?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熊维平在面对媒体称呼肖亚庆时,习惯性地用一个内地国企领导很少的称谓:“肖亚庆先生。”这一习惯很明显来自他赴任中铝党组书记、总经理之前两年多的香港工作经历。

   一位接触过两任中铝领导的记者在描述肖亚庆和熊维平的印象时说,两者的外在形象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特征。前者是典型的北方人,冷静、不苟言笑,眼神坚毅,长期的工厂一线工作经历把他的脸部线条雕刻得如岩石一样,而熊维平外形儒雅,五官之间倒有几分女性的温和。

   “肖亚庆是冷静,熊维平则是平静,即便是在谈论非常重要的问题时,他的眼角也会挂有些许微笑。”上述记者说,熊维平在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里工作了十几年,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并担任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学院的院长,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浑身上下有股书卷气,说话理论性很强。

   书卷气的熊维平会将中铝公司带向何方?

   不久前中国铝业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已经实现盈利,但是二季度出现的亏损是否意味着积重难返,下半年的预期是否能实现?

   据悉,中国铝业已经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统筹项目布局:用成本低、竞争力强的项目替代高成本产能;产业布局向资源、能源富集区和消费市场密集区域集中;产品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转变;生产向安全、清洁、节约、低排放、循环利用转变;经营向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转变;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型转变;优化投资结构,降低投资成本。业内分析师表示,关键就看最后的执行力了。

   换个角度看,中铝公司对力拓的投入引起的损失并非全无回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中铝公司两次斥资330多亿美金投资力拓这一大型资源类跨国公司,是因为力拓的背后蕴藏着具有极高价值的全球最优质的矿产资源。况且,金属资源属于长周期商品,不应以一时的最低价格来衡量。这也表明了收购资源性公司股权和收购虚拟经济基础上的金融机构股权的差别所在。据悉,目前,力拓公司储藏了多种高品位的矿产资源,储量包括铁矿石124亿吨、煤炭76亿吨、铝土矿38.9亿吨、铜3500万吨、黄金5000万盎司、白银3.24亿盎司、铀22万吨,总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即便按金融危机时期最低的各种资源综合价格的最保守估计,力拓公司的资源储量总价值仍在2万亿美元之上。因此,刘纪鹏认为中铝公司以140亿美元的成本持有力拓公司9%股权,实际获得近1800亿美元的资源价值,而且还成为力拓公司单一第一大股东,是物有所值、股有所值的。

   “中国铝业公司下一步要奋斗的目标不是世界铝业公司的排名,而是要进入世界矿业公司的排名。首先,第一步要进入世界十大矿业公司之列,然后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矿业公司。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熊维平在不同场合一直向公众表达着这样的观点。

   对中铝公司这家处于困境中的大公司的前景进行预测并不容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重新雄起的概率远高于黯然离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