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管理 > 20年特别策划之上交所风云 > 正文
访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
SSE is innovating An interview with Zhang Yujun, general manager of SSE
文 /本刊记者 岳冰清
张育军任期的上交所必须面对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它所服务的对象将会发生改变,它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将与其他机构一起肩负使命。这一切都要求上交所的定位更加具有胸怀。
就对交易所的理解而言,张育军的见解深刻、全面,且有发言权。自1995年担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2000年升任深交所总经理,及至2008年2月调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总经理一职,在张的职业履历里,有整整13年的时间是与交易所紧密相连的,他经历了交易所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变迁,其所积累的管理层实践经验具有非常现实的参考价值。
2010年8月25日,本刊记者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对张育军进行了专访。整个过程中,张时时流露出他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变革时代所怀有的深深的谢意,因为它给予了资本市场足够的发展空间。
张育军这样开场,“我到上交所两年半多时间,不到三年,更长的时间里,上交所经历了很多位管理层,从尉文渊到现在,已经五届,所以,对上交所作更多贡献的是其他同志,特别是最近10年来,比如屠光绍、耿亮、朱从玖,上交所20年所取得的成绩,除了国家的大环境,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以外,他们是最主要的贡献者。中国资本市场的事业,交易所的事业就是这样的,总是一拨一拨地往前赶,没有止境。我做的时间短,我只能说现在怎么样”。
接掌上交所后,张育军的主要精力放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进一步提高交易所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监管水平,“这一部分工作是永无止境的,没有人能说这个事已经做完了,或者说做好了,比如说上市公司退市、权证市场的规范以及一些新的市场风险的出现和处理,等等。这就像一个人骑在马上,特别是这匹马还在飞速前进中,如果不控制好风险就会摔下来。风险控制水平决定了安全运行的程度,对交易所来说,安全运行的程度非常重要”。
第二是进一步推动交易所的技术领先战略,建立一个安全的运行体系。两年多的时间里,上交所推动了新一代交易系统和新一代监察系统的上线,建立了交易所内部的业务电子化系统(DPM系统)和内部管理的高效、现代化的ERP系统,使组织运行、运转更加高效、安全。
第三是进一步强化交易所发展战略和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包括开始规划异地备份基地,进一步强化同城备份,建设新的基础设施,比如交易所的新大楼。
第四是推动交易所向开放、创新、服务、合作转型,使上交所更好地具备服务国民经济的意识和能力。
一条主线和四个导向
张育军就职上交所总经理之日,正是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之时。
那时,国内市场已经走入下行通道,上证综指一度从6100点跌至1600点附近。在国家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中央进一步提出调整经济结构,深化产业升级的发展大思路。国际市场上,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走向纵深,资本流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境外资本逐步撤离新兴市场。在挽救金融危机的全球大行动中,中国担负了“大国责任”,同时也努力争取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随之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与前几任执掌者不同,张育军任期的上交所必须面对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局面,它所服务的对象将会发生改变,它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将与其他机构一起肩负使命。这一切都要求上交所的定位更加具有胸怀。
幸运的是,张育军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没有变。经过20年的发展与积累,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以市值计算,沪深交易所已位列世界交易所前十位。交易所从发几只股票,搞几个小公司起步,发展到现在,国家命脉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已基本登陆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市场,“这是翻天覆地的事情,超出任何人乐观的想象,应该说我们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
张育军说:“未来1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还会迈上一个大的台阶,这是可以预见的;未来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包括香港交易所,都会稳稳地站在世界十大交易所之列,这是毫无疑问的。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同中国金融业一样,实现了资本市场大国的愿望,未来1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很关键的10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很关键的10年,中国要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中国资本市场要从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走向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市场。”
支撑张育军对资本市场未来充满信心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前景和发展的巨大潜力;第二是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证券化、货币化的进程中,中国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的各种资源,比如上市资源,目前上市公司不到2000家,而中国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至少上万家,未来交易所有多少公司要上市,这是可以预期的;第三是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制度环境、市场规模;第四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张育军说:“资本市场的潜力还很大,比如说现在我们的债券市场还很小,衍生品市场和基金市场刚起步,经济的证券化进程刚刚过半,基本的市场潜力摆在这里,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就像中国经济一样,会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主要亮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整体环境下,上交所早就提出建立一个法制健全、运作规范、技术领先、充满活力的一流交易所为国家经济服务,“交易所的事业不能脱离国家的金融事业,不能脱离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上交所一直把建设蓝筹股市场、建设一流交易所、服务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作为基本的使命,“这个使命在过去10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未来10年这个基本目标没有变化”。
上交所要面临的使命同国家金融的使命一样,如果要定位准确,必须要研究国家未来10年金融改革的方向。张育军说:“从金融领域来说,我们未来最大的使命,还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发展,通过建立一个开放性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市场体系,来推进金融强国的战略,或者具体一点说,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通过股份制改革,中国主要的银行都已完成上市,下一步是要在强化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的前提下,推动中国金融业“做优、做强”,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金融业的根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交所的使命在新的10年里就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支持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大力推进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这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是一致的,与中国的金融强国战略是一致的,也与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是一致的,因此,它要求上交所自身首先要更加国际化、更加开放。为此,张育军到上交所之后经常提到“四个基本理念”,第一是市场导向,交易所是市场的前沿,有责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第二是开放导向,这里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就是要打破市场壁垒;对外开放就是推进国际化进程;第三是创新导向,交易所作为市场枢纽,要大力推进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第四是服务导向,就是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业务服务,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影响力。通过建设四个基本导向,建立一个开放的具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交易所。张育军说:“总结起来就是‘市场化、以国际化进程为主线,通过四个导向推动建设一流交易所的基本进程。”
同步推进四个市场的建设与开放
外界在提到多层次市场建设时,一般更多地关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张育军希望更多的人能从均衡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角度关注多层次市场的建设。按照张育军的设想,未来10年,上交所要逐步建立起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多个子市场并行发展的市场体系,到2020年,4个市场齐头并进,都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股票市场是交易所的基础和命根子,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在谈及它的下一步发展时,目前最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际板。张育军说:“建设国际板市场,让外国企业来中国上市,希望以此促使中国的交易所真正具备全球产品配置的能力,改变现在仍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建立国际板的思路一经提出就遭遇争议。张育军认为,建立国际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步骤,也是经济开放、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必然。国际板的推出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市场条件,取决于国家经济真实的需求。第二是取决于市场的共识,目前人们对国际板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张育军说:“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过去30年,发展中国经济最根本的是靠开放,我相信未来30年,发展中国经济最根本的还是靠开放。要建设国际板取决于人们认识市场的深度与水平,就像当年我们争论创业板一样,纷争了10年,事实证明,创业板做得非常好,比预料的好。我们需要通过开放市场,逐步提升中国投资人认识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我们不能要求一个选手学游泳,但不许他下水。”
规模尚小的债券市场是上交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一个很好的起步,上交所将通过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同时推进开放,对内改变银证保期互相分割,商品市场、证券市场互相分割的局面,实现互通;对外允许外国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这是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中国金融业走向金融强国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虽然基金市场发展时间短,但近几年发展迅速,上交所希望在推出国内各类基金产品的同时,允许国外的产品,比如跨境ETF产品,以及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指数产品,在上交所交易。现在,上交所已经得到了主要的指数授权,比如道·琼斯、标普。张育军说:“只有国内市场具备了全球产品配置的能力,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的开放都是促使上交所具有配置全球产品的能力,并以此形成中国的金融定价中心。” 尽管衍生品市场在国内刚刚起步,但交易所在发展衍生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推出各种期货期权品种,都具有非常好的条件。目前国内的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是分离的,上交所在开放衍生品市场时会将其逐步打通。
力推五件大事
经过20年的发展,上交所的服务对象已经由最初局限在上海本地的街道或集体企业发展到服务全国的行业支柱企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宏观战略下,上交所将面对新的服务对象。张育军说:“从服务传统经济到服务新型经济的转型,从服务超大型企业到服务中型企业的转型,这是一个必然。实际上,上交所一直在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调整自己,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年度安排计划。只有与国家经济相适应的策略,才能使交易所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
为了更好地规划上交所的发展,张育军提出,要不断地制订新的战略规划,每三年推进一步,通过三步走,未来三到五年要成为亚太区最重要的交易所;到2020年,基本完成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
张育军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文化建设是一个重点,我们在内部提出要更具有市场服务的意识,更具有创新意识,更具有开放意识,更具有合作意识。”
围绕着强化“四个意识”,上交所提出了“五个战略”。
第一是抓技术领先战略的实施。交易所的第一功能就是组织市场,技术是推进创新,组织市场的根本,“上交所始终不渝地通过技术推进,使得整个系统建设更经济、结构更合理、运行更安全、使用更高效,发展更加可持续”。
第二是抓市场监管。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最主要的进展之一就是风险控制水平、监管水平大幅提高,违规事件大幅减少,今天已经基本消灭了“庄家市场”。现在,通过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把市场做得更规范,这是上交所的一个根本目标。
第三是服务市场。服务是交易所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因为它本身就是服务行业,所以应深刻地理解“服务创造价值”。上交所的定位是为国家大中型企业服务,近年来,特大型企业上市进展迅速,但是仍有大量的中型企业没有上市,推动它们进入资本市场是上交所的主要工作。“今后10年,上交所最基本的使命还是服务于国内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这里有很大的潜力,未来10年还将是中国企业IPO的高峰期,服务市场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上交所要加大企业的培训力度,加大企业改制的指导,加大企业的规范程度”。目前,上交所大量的精力用于扶持中型企业上市。随着筹备国际板的工作展开,上交所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
第四是进一步推动业务创新的力度。上交所把创新作为业务的一条主线,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市场创新的重点、市场创新的主要产品、市场创新的主要模式。最近几年,上交所把交易机制创新和交易产品创新作为重点,比如力推ETF产品,现在日均交易量大约在20亿元左右,这个规模相当于10年前股票市场的规模。
第五是抓人才战略。上交所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目前主要需要四类人才:第一是技术人才,交易所里,1/3的人从事技术工作,因而这类人才非常重要;第二是监管人才,主要是会计和法律方面的专才;第三是管理人才;第四是综合型人才,因为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超越传统意义的概念,除了“银、证、保”之外,还有很多新领域,比如证券领域就细分出很多子行业,期货、基金、投资、风险投资、金融咨询业、金融分析业、金融评级业等,大量的人才会涉及更多的领域,来自社会科学领域或交叉学科的人才是对金融人才的一个补充。
13年的感悟
先后出任沪深两个定位不同的交易所总经理之职,在其间“浸泡”了13年,张育军说:“交易所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进程,每一个个人的作用都是渺小的,每一个个体作用都是渺小的,伟大的是这个时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资本市场的发展尽量不要耽误时代前进的步伐,并且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他将自己所获得的经验总结成以下五点:
第一是始终要把技术创新作为组织市场的基本手段,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这是交易所价值最核心的体现。“技术创新在过去20年里的发展,是外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技术的进步是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最大的成绩”。
第二是始终把保护投资者权益和风险控制放在首位,从以前没有制度保障到现在的市场相对规范、安全、可控,这是交易所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最大的进步。
第三是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其核心是管理人们对新事物的不确定性,形成共识,“推动每一次业务创新,都要经过协调、沟通、忍耐,甚至是漫长的等待,决策是要求有共识的,其中充满了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
第四是交易所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产品、业务,才可能有市场,有生命力,否则根本站不住脚”。虽然世界上一些交易所推出了复杂的结构性产品,但最终有的也以破产收场。
第五是始终注重基础性建设,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市场很难持续发展。张育军说:“我经常讲,基础制度要常抓不懈,并且留有前瞻。”比如上交所的系统容量,现在只使用了15%,完全可以支持今后各类创新产品;比如一些法律条文,在制定时要留有余地,禁止性条款过多过细,没有制度弹性、人才弹性,市场也很难持续发展,“制度的空间很重要,要为日后的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
尽管交易所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社会上对交易所的功能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张育军解释说,交易所有四大功能,第一是市场组织功能,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丰富组织市场的内涵,推动技术革新;第二是监管市场的功能,维护“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第三是发展的功能,创新业务,丰富产品;第四是服务市场的功能,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近些年来,国外的交易所纷纷由会员制走向公司制,甚至交易所自身也实现了上市。谈到交易所自身的发展方向时,张育军认为,交易所采取何种形式最有利于发展,这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监管体制,这里没有一个定论说哪一种模式更好。在当前中国现有的监管体制下,会员制是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交易所不可能在短短的20年间就跻身世界交易所前列。作为监管体系的一个部分来看,当前的交易所制度是适应国家监管体制要求的。他说:“如果国家在监管体制方面有进一步的改革,那么才会带来交易所体制的变革,这是个基本概念。”
“我认为,中国的两个交易所就是好交易所”,在张育军看来,好的交易所有几个条件,第一是技术领先,中国两个交易所是全球无纸化程度最高的交易所;第二是自身运作的规范,两个交易所的公司治理和监管水平在世界同行里都是靠前的;第三是具备服务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能力,两个交易所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第四是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之所以国际上很多交易所掉队了,就是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投资人的要求,在中国,对老百姓而言,做投资是全世界较方便的,成本是较低的。
尽管对国内交易所赞赏有加,但张育军也指出,和国际上领先的交易所相比,我们还有四个方面的差距。第一是交易所发展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诚信文化有待强化;第二是法制建设水平还待提高;第三是在现有体制下,交易所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第四是两个交易所仍是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有待培养国际视野及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
只有国内市场具备了全球产品配置的能力,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的开放都是促使上交所具有配置全球产品的能力,并以此形成中国的金融定价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