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创业,其丰富的社会阅历、资金实力和人脉、社会关系、渠道关系等资源都是不可多得的优势,因而高管创业的成功率较高。
本刊记者 陈率
一拍即合
2010年春节,南中国的不少地方已经东风送暖入屠苏。颜建华从中国电信旗下的杭州迪佛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出走”将近五年了。前段时间,他一直忙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管理工作,由于项目完成出色,机场方面希望他能够留下来继续完成T3航站楼的建设。这些年辗转了两家公司,颜建华感觉如果保持现状的话,自己的资源与能力等都已经触及到了天花板。变还是不变,怎么变?颜建华在思索。
央视财经频道的《赢在中国》曾是颜建华雷打不动、每天必看的节目,成功者波澜壮阔的往事,创业者激情澎湃的宣言,每次都使得他涌起一股创业的热血。但颜建华仍对自己有着清醒的定位:“我一直在寻觅一个合作伙伴式的、能够赏识我的老板。”这个春节,曾经在原单位共事的会计周华飞来到他家串门,言谈之间聊起颜建华早年在迪佛时曾经办公桌面对面六年的同事,杭州迪佛的总经理助理陈嵘也有想出来创业的念头。在周华飞不经意的穿针引线下,三人一拍即合:要办一家自己的公司。市场业务上长袖善舞的陈嵘任总经理,擅长工程设计的颜建华任副总经理,再加上周华飞,他们三人组成了新公司的核心团队。
陈嵘翻开他的笔记本,第一页纸上满满的都是他们为新公司想出来的名字。面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一砖一瓦、一笔一画,就像面对新生儿一样。陈嵘感慨说,自己这辈子有两件事情不会后悔:一件是有了一个宝贝而贴心的小女儿;另一件就是这一次闯出来人生重新起步。最后在颜建华的提议下,他们把《赢在中国》那两句宣传口号“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中每句的第一个字提取出来,成立了浙江励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新公司落址于何处也颇费了一番苦心。励创所在的杭州汇丰公寓,与其一街之隔的杭州电信规划设计院就是原来迪佛通讯的办公地点之一。“那是我们(原)公司最团结的时候,氛围非常好,弱电这块迪佛的拳头业务就是当年我们那一批人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选择这里重新开始。”陈嵘回忆说。现在,两人仍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同样把办公桌安排成面对面的格局。
5月23日,连日的阴霾突然散尽,太阳出来了,陈嵘至今津津乐道于那天神奇的天气变化。在开门炮仗声中,励创正式成立,梦想开始变得清晰可及。
角色转换
陈嵘今年43岁,颜建华36岁,在这样的年纪从一家大国企集团出来还是要有一定勇气的。
“在原单位什么都不用愁,项目不用愁、资金都不用愁,待遇也很好,过过安耽的日子还是可以的,平平淡淡,唯一缺的就是激情。”陈嵘说,人在国企时间长了,很容易“疲”掉。而创业这一选项,就像柳传志所说的那样,关键是“你想好了没有”。
在浙江,电信系统具有着优秀的创业传统。阿里巴巴的马云早年所做的中国黄页就是杭州迪佛旗下的一家公司;网易的丁磊则是从宁波电信里面走出来的。而迪佛的第一任总经理王晓初也成为了中国电信现任总经理。虽是国有体制,但这里面事实上人才济济、卧虎藏龙。
放弃以往衣食无忧的小日子,将自己投入到没有休息天、前途不定的大事业中,这确实需要有着无可熄灭的激情与冷静理性的人生定位:“我们都想好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创业,不管怎么样做到底为止。”而这人生定位也需要随时去调整——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颜建华说自己很喜欢看成功人物的传记,因为它们像一根根标杆,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
对于很多“出走者”来说,最初的时候最难迈的一关恐怕就是自身角色的转换。“原先我每天的电话是不断的,有三个手机,用的是包年最高一档600-2000元的套餐,当时我还是大家开玩笑时推举出来的‘麻协主席’,业务、会议、活动,都会找到我。出来以后,突然没电话了,每次看看手机——怎么会没电话呢?”陈嵘说,这又是回到了“想好没有”这个问题。以前公司有配车、有司机,现在他去考了驾照;以前从不上QQ,现在也要利用起这个工具进行业务的推广。一句话,就是要彻底抛弃自己是“高管”的身份。
与那些没有任何经验就出去闯荡的年轻创业者们不同,励创有着这个团队成员以往丰厚的积累,成立不到3个月,就已经有8个项目正在铺开,营业额接近了3000万元。
引进创投
图纸画好了,接下去就开始打基础,什么样的基础决定了这幢大楼能造多高。“我们认为现在想得比较细一点,后面走得也会顺一点。”励创的股东其实不止两个人,除了陈嵘占股30%、颜建华占股20%之外,预留25%作为干股,对未来的创业伙伴虚席以待。另外还有3个股东,两个占比10%,一个占比5%,他们都是陈嵘熟识的朋友。其中一个拥有10%股份的股东就是创投人士,在看了他们的创业策划后就想要控大股,但他并非行业中人,所以两人将他劝住,说等做大了,再更多地参与进来不迟。“我们花了好几个月,把公司章程与合作协议写得很细,利润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都白纸黑字写好。”章程和协议都借鉴了很多企业的模板,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走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原来单位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比如福利、制度,以后我们都可以借鉴过来。”迪佛有厚厚的一本“公司制度白皮书”,里面的各项规章都很完备,只是可惜并没有完全贯彻执行好,励创的不少制度就学习了老东家。
离开老东家,并不意味着与老东家决裂。陈嵘到现在还保持着经常与以前同事联系的习惯,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有时一聊就个把小时。因为这层关系处理得妥善,励创的一些业务甚至还能够暂时挂靠在迪佛的名下。
和很多创业型企业一样,励创的起步奉行的也是“熟人主义”。目前公司总共有7个人,其中5人原先都有过共事的经历。熟人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了磨合成本。在采访过程中,陈嵘和颜建华会时不时地都将目光从《浙商》记者这边移到对方身上,很有默契地相互征询过去的某些细节,或是你来我往地对话。用陈嵘开玩笑的话就是:“这个团队大家都是谈过恋爱的。”
两人都说他们是个性很温和的人,希望在初期能够控制规模,稳扎稳打,不盲目扩张,量力而行,做一个小而精的公司。对于未来,一切以公司为计,陈嵘甚至表示,如果遇见比自己更适合将励创带好的人,他愿意放权,将公司经营让给贤能。
专家点评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高管出走从而自立门户,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数不胜数,而在互联网IT行业尤甚。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个行业体制灵活开放,创业成本低廉,再加上无数前辈成功的案例激励着后来者们前赴后继。
本期管理案例邀请了杭州华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进行点评。陈刚就是在励创拥有10%股份的那位创投人士,他与陈嵘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多年好友。在励创筹备的时候,陈刚甚至希望能够入股20%以上,当然最终他们在合作协议中约定,半年之后根据届时的发展状况,陈刚有优先增资的权利。
做好创业的“黄埔一期生”
文/陈刚
我投资励创是因为我非常了解这个创业团队,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一般我们考察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需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是领军人物的气质、性格是否坚韧、是否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他周边的家人朋友是否支持创业。我和陈嵘相识有20年了,对他的为人、行事风格以及家庭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多年与客户打交道的经历使他养成了圆通、温和、与人为善的行事,再加上他的人脉资源,可以说励创在市场业务上是不会有问题的,这是初出茅庐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所无法比拟的。当然作为领军人物,他也有不足之处,性格温和得有点保守,缺乏锐利的进取心,要知道想做到细分行业龙头的话,领军人物的性格中必须有犀利的一面。这个问题企业成立初期虽然看不出来,但我建议未来励创可以引入职业经理人,而陈嵘作为一名大股东退居幕后。
接着就是要看团队磨合与默契程度。在励创的团队中,陈嵘负责业务、颜建华负责管理与技术,包括下面的几名财务、施工人员都是从原来的迪佛带出来的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驾轻就熟,因此内部管理运转也是令人放心的。与白手起家的创业往往人员拼凑不同,高管创业很多都是一人走然后也带走他的老部下,抽出了一整条的骨干队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最后我也看好他们的行业前景。建筑智能化弱电虽不能说是新兴行业,而且也过了暴利时代,但它正在更广泛地普及,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迎来二次爆发。建筑智能以往高高在上,但现在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成了一项必需配套,连居民小区也使用上了弱电系统。而最近非常红火的物联网概念正是依附于弱电系统之上,企业的领军人物若有魄力将这一全新理念纳入进来,也许会创造全新的商业蓝海。
(本刊记者陈率采访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