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世中
有中国“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
最近有点烦。让他烦心的事,来自学术打假人方舟子的一条微博(http://t.sina.com.cn),别看这几十字的小小微博,却胜过传媒的力量。这条微博,抖出了唐骏学历上的糗事,把风光无限的唐骏“博士”,送进了舆论旋涡。
习惯于享用闪光灯、掌声、荣耀和鲜花的唐骏,显然一下子适应不了当八卦新闻的主角,从方舟子对他的学历提出质疑的第一天起,就陷于被动的应对之中,这给喜欢八卦话题的网络世界,提供了无限的遐想和爆炒空间。
唐“博士”的文凭是真是假?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会有热心的网络人去反复搜寻考证,但由“学历门”所引发的道德、诚信等个人危机,颇具忽悠功力的唐骏,却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了。
忽悠的含金量高于诚信
“忽悠”者成大事,早已成为国内商界的一道独特风景,前有牟其中,后有唐万里、仰融。这些忽悠高手,也是商业天才,他们都曾创造过不俗的商业传奇,他们以自己的的商业成就,证明了“大忽悠”们的含金量。与他们相比,唐骏在学历上的这点小忽悠,即便真有其事,也不过是小巫与大巫之比。
在一个躁动的商业社会中,忽悠=能干,似乎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所以,忽悠者才能畅行天下,而丝毫不以其为耻。有这么多“大忽悠”为成功者做背书,“诚信”二字被打入道德冷宫,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忽悠与诚信,谁的含金量更高?《新京报》援引唐骏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也许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注脚:“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由此看来,唐“博士”依旧可以继续保持他的谈笑风生,不必再为“学历”与诚信之间的纠结而烦心了。
唐骏“学历”事件曝光一周后,中信出版社特意发表勘误声明,并在声明中向读者和唐骏“表示歉意”。做这种声明式的“事后勘误”,在我国出版界也应该是个创新了,出版社此举,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当前社会中,商业的力量远远大于诚信的力量。
当“文凭”成为生意
把“文凭”当成生意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看看国内的著名大学,哪家不在争先恐后开办各种名目的“总裁班”?笔者的邮箱,隔三差五就会收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著名院校“总裁班”的招生简章,学费从前几年的二三万元,已经涨到了八九万,甚至十多万、几十万。这些“总裁班”是在办学吗?不,这纯粹是以著名学府之名,冠冕堂皇地经营生意!做这个生意如果不赚钱,试问那些著名院校,还会有为企业家们办个“学习班”的动力吗?
“总裁班”生意之所以很火,是这种方式满足了各方需求:教授们讲讲课,增加了收入;院校多“办班”,现金就会滚滚而来;总裁们通过“上学”,可以结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著名专家学者。能把过剩的教育资源转化成生意,何乐而不为?
2001年,笔者采访过创造了“意飞逊”、“意丹奴”两个服饰品牌的王伟星,他是国内最早做服装连锁经营的人,在生意做得风风火火时,却先后把两个企业都卖掉了。在卖掉第二个企业后,他踏入了教育界,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合办了一个博士班,学费是18万元,据他讲第一期学员中就有东北某油田的副总指挥、天津某港务的副局长、某城市的副市长,等等。在写本文查资料时,发现他现在已是美国威斯康辛国际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受唐骏“学历”事件的牵连,被方舟子称为“野鸡大学”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也受到了特别关注。笔者在某论坛看到一个回帖,列举出国内几十个在此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包括他们的姓名、职业和工作单位,在这个“博士”名单中,有政府官员、律师、公务员、税官、高校教师、公司高管,等等。
需求如此旺盛,“野鸡大学”不火才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