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产业革命的本质与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17:19  《绿公司》杂志

  企业家未来倡导的价值,应当更多回到“天人合一,人适天和”的自觉生态文明上来,而不能仅仅以规模、效率、效益论成败。

  口述 ︱ 姜鹏明   采编 ︱ 贾林男

  绿色是一个形容词,好比我们形容一个政权是红色政权;低碳是一个局部、具象的指标,如果低碳是一种经济,那么低氮、低硫、低甲烷也可以是一种经济啦?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易体系,要看是什么关键的规则能主导商业交换维持下去。如果说计划经济交易规则由权力和政权主导,市场经济靠自由价格竞争机制,那么绿色经济的交易规则是什么?

  绿色转型的本质是生态文明

  在我看来,绿色经济的交易规则是生态规律,宏观讲是生态经济。而减少碳排放是在看到自然警示后,人类的一种生存选择之一,是为了适应自然的生存理念,进而引发低碳技术的发展,由此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变量,但决不能称为低碳的经济,也不是低碳型经济。绿色转型的本质应该是生态文明。

  什么是生态呢?生态反映了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态有四个基本规律,第一,物物相连。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才有了天人合一、天人相济的思想;第二,物质不灭。但是物质本身的形态依据不同条件而千变万化,反映到精神层面就有了人类丰富思想之花;第三,自然趋向最可靠。人类的任何创作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对大自然的学习和启发下发生的,由此才有“道法自然”之说;第四,取此失彼。它解释了当代生态平衡、生态破坏的现象。

  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自然界相互作用关系制约下,“主流精神,自觉秩序,天地定位”意义上的整体生存状态。

  按照天人关系来划分文明,一部人类文明史就十分清晰了。天人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卑下——敬畏”到“狂上——征服”到“合一——顺应”三大嬗变过 程。

  近日参观距今5000多年的三星堆遗址,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是神职人员,政权和神权是合一的。因为人类左右不了自然界,于是对自然敬畏而崇拜。我称之为自发生态文明,特征是“畏天而不知天”,生存尚为大问题,幸福观是“活着就好”,经济形态是原始自然经济,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则是种群的数量。

  人类社会发展到第二阶段是自我文明。自我文明也是工业文明,“初知天而不畏天”,社会形态是强权社会,幸福观是“我好就行”,个体占有更多物质财富即是幸福,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是规模、效率和效益。

  第三个阶段就是自觉生态文明。是人类“大知天而畏天”的阶段,主要经济形态是生态经济,社会形态是讲和谐,幸福观是“都好才行”。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则是民主、公平和正义。

  从“人适天和”看工业文明的边界

  当下,人类面临着人与己心、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大矛盾,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的世界观问题。

  人类提出“天人合一”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框架,但究竟是要“人与天合”还是“天与人和”?一直没有表述清楚。我的哲学观点是“人适天和”,人去适应天,而不是让天去适应人,才能和谐,才是通往“天人合一”的道路。

  我们今天所处的工业文明和全球化时代,规模、效益和效率是衡量工业文明的尺度,没有这三个尺度人类发展不到今天。工业化造成全球化,全球化促进工业化,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要注意它们的边界问题。

  工业经济过度讲规模,必然会造成同质化;也促进了同质化倾向的全球化,制约了多元化的产生。跨国公司年营收一千亿追求二千亿,开拓了10个国家还要开拓第11个,本质上是不顾自然资源有限性而无限扩张,超越了自然生态自我恢复的界限。

  再说效率。追求效率本身是个好事,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但问题是效率的理念已经冲出边界,已经冲击到社会各个方面。最讲效率的是军队和企业,搞艺术哪有主要讲效率的?这种优胜劣汰的力量冲击到家庭,人伦就出现了混乱甚至颠倒,婚姻上的经济主义,失去经济能力的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等等。社会和生命形成了两个怪圈:社会开发资源——解决就业——提高收入——人口增加——需要更多资源;当代人先是拿命换钱,然后拿钱换命。

  最后说效益。对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颠倒。实体经济无非是一个杯子,虚拟经济、金融衍生品好比一面镜子,一面镜子把杯子放大,然后用另一面镜子再放大这面镜子,几次放大以后,一个杯子变成了一口大缸,有一天杯子掉地下打碎了,按理说打碎一只杯子没什么大不了,但造成的恐慌是一座大缸碎了。于是,创造财富成了聚集财富的点缀。对效益追求的越界,甚至让公权力也有了追求效益的冲动,权钱交易屡禁不绝,公权力被赋予了商品属性,可交易,能交易,要交易。公权力被亵渎 了。

  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思维准备

  阐述了生态文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是绿色技术的革命。我先分析历次产业革命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第一次产业革命解决的是机械力的问题,实质是替代和扩张人的肌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类对力量是非常崇拜的,怒触不周山的共工,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当时人类已经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存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一元论兴起。第一次产业革命之所以叫自我文明,就是意识到了自我存 在;

  第二次产业革命解决的是以电能和原子能为代表的能量问题,扩张了人类获得能量的能力,认识到物质和能量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直到今天,质量和能量,统治我们的还是这种二元论,对立统一、一分为二、非黑即白。但现代工业经济中的逻辑与困境也由此凸显:本质与现象、内因与外因、自由与纪律、物质与精神、黑与白、公与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人类社会发展的悖论出现了:科学技术进步了,文学艺术却平庸了;经济愈繁荣了,政治却愈腐败了;物质生活更丰富了,精神生活却更贫乏了;人长寿了,生命价值却苍白了;头脑愈灵了,情感愈冷了;工具理性愈精密高级了,道德品质愈丧失沉沦了;恩格尔系数上升了,基尼系数却也飙升了;财富增加,自然社会、心灵生态大大恶化。类似的困境我们碰到的还少吗?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认清物质存在的全貌;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信息化提升了人类平均智能水平,人们认识到信息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构筑起物质、能量、信息一分为三、三位一体的完整的三元物质观。

  经历前三次产业革命,人类文明自身发展得基本成熟了,肌肉有了,能量有了,大脑也发育得比较好了。此时人类就要面对天人关系了,但此时人类也最容易狂妄,最容易被“人定胜天”的想法冲昏头脑。这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生态经济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是解决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正确定位,对能源和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就不再完全是讲规模、效率、效益了,这就涉及到如何协调天人之间的关系,其本质是学习自然,人适天和。

  “小循环”模式的智慧

  绿色技术革命的特征,包括能源新结构和环保新模式。新模式的本质是用资源小循环,适应生态大循环。小循环技术就是一种环保新模式。

  地球是个大生态,大生态下也有小生态。江河湖海、沼泽湿地,各有各的作用,南方北方各有各的光照角度,全球统一的治理标准是不适用的。生态经济很重要一点就是学习不同自然生态下的智慧。

  最近我参加北京市政府召开的治理污水污泥的会议,很多公司提出再生水、烧水泥等解决方案,但一位副市长深有体会:北京市建一个再生水厂不难,难的是管网问题解决不了,怎么把再生水分配到千家万户?集中处理污泥,处理不难,但怎么集中,怎么运?显然,集中解决、大循环的方式走不通了。这与集中建电厂是一个道理,建电厂难度不大,难的是建电网,铺设电网的投资大大超过建电厂,而且30%的电力消耗在电网传输过程中。

  目前,中国200多个城市身陷“垃圾围城”,这就是“大循环”处理模式造成的结果,很多社会问题由此而生。按照“小循环”模式,一个小区的垃圾能够在本小区内就地处理。绿创目前承办的几个政府采购项目,其中就有污水厂的污泥和小区内的生活垃圾就地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日产日清,实时处理,资源化后的垃圾直接做成高档复合肥或营养土就地利用,不能就地利用的,运输的也是无害化的资源而非垃圾,可以用来改良土壤甚至改造沙漠。

  现在很多城市周围的湖泊被严重污染,外行人总以为把工厂搬迁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工业污染是点源污染,易于控制,而最大的问题是面源污染。农民使用的化肥,千家万户使用的洗衣粉随地下水富集到土壤中,最后一并富集到湖里,然后疯长出绿藻、蓝藻。按“小循环”模式,可以把垃圾就地处理为营养土,这种营养土是一般土壤吸水率的5倍,水和肥都可以保持在土里,不随地下水流入湖泊。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只要变废为宝,把垃圾转换成资源,就可以部分地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这正是“小循环”的合理之 处。

  生态经济中的企业行为

  一个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本身是否就是绿色的?未必。正如一个医生的身体和生活方式也未必健康一样。因此,生态文明中的企业创新,应是“自环保”与“为环保”,“自节能”与“为节能”的结合。

  中国绿色技术的进步还面临一个坐标系的问题。现在评判企业技术的好坏,评价的坐标原点是西方国家的看法,如果它认可,我们就觉得很重要。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便利条件是可以搭便车,搭便车的前提是我们和别人有很大落差,而今天,一是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不会再随意大规模转让给我们了;二是很多问题西方自己也解决不了;三是中国有自己的问题,西方不必解决。

  今天的中国需要学会自主驾车了,然而我们在思维上没建立起新的坐标系。市场评价一个公司的好坏,仍然是看美国公司有没有这种做法,美国人是否在乎;另外看规模,如果你是世界500强,那你就是个好公司,在绿色问题、幸福观、思想价值等问题上就都有了话语权。

  几年前,国家电网投资30亿在浙江郑平做了一个换流站项目,由于噪声振动严重扰民,引发了当地群体性事件。国家电网打算斥资3亿进行居民搬迁,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僵局之下,绿创对该换流站进行了降噪改造,3000万的噪声控制工程解决了问题。3000万是一个小工程,但从客户获得的好处看,3个亿省了,30亿盘活了,三年博弈三个月和谐了。从社会安定和谐的角度讲就更无法计算了。  

  这就涉及到公司价值的问题,我们谈公司价值和行为方式,除了人道,必然还要考虑到人道和天道的关系。企业家未来倡导的价值,也应当更多回到天人合一,人适天和的生态文明上来,而不能仅仅以规模论成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