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锋:牵牛鼻还是搬牛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16:44  《浙商》

  ——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

  本刊驻京记者 胥晓莺

  “有人炒大蒜、炒绿豆,还有人关注今天北京市场上猪肉多少钱一斤吗?还记得2007年夏天猪肉价格飙升吗?”近日,面对《浙商》记者的发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一再强调他不是做预测的学者,但他说,“读懂了2007年国家调控猪肉价格的政策,你自然就能预测今后农产品价格的走势。”

  宏观调控陷入“搬牛腿”误区

  《浙商》:从您的研究看,近年来的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特点?

  卢锋:中国的宏观调控有很强的中国特色,采取多样化手段,有非常市场化也有非常行政化的手段。市场化手段主要是参数调节、汇率利率调节,问题是中国的参数调节工具受到太多限制。过去十年中国用利率调节的频率和幅度是最小的,但中国的通胀相对是高的。

  和利率、汇率等手段相比,我国的总需求管理较多采用产业政策和行政干预手段。产能过剩我们就限制投资,特别是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而事实上数据显示这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相当高,比如钢铁,吨钢利润和投资结合相当紧密,投资一点也不盲目。一旦产业政策不能收效,过热的经济就好像着了火的房子,这时调控手段不确定性增加,最后往往会采取行政干预。

  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内在的一个困境。经济偏热的时候,要维持低估的汇率政策,无法调外需,只能调内需。但内部需求是不足的,不能调消费只能调投资,调投资又不能用利率只能用产能调节。频繁利用数量性、部门性、行政性工具调控,能起到一些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但同时会造成宏观干预微观,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和完善,也不利于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所有制歧视、国进民退等一系列问题也与此有关。

  《浙商》:您是主张人民币尽快升值?

  卢锋:人民币汇率体制必须深化改革,让汇率更好地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相对价格功能。近年中国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快速追赶,城市化进程加速,我们处在总需求增长偏快和通胀成为主要矛盾的宏观环境中。过于看重盯住汇率制的表面稳定功能,不利于“下活”总需求管理这盘“棋”,也难以真正掌握宏观调控主动权。

  宏观调控政策改革还要加快利率形成机制,让利率更好地发挥调节货币和总需求的基本功能,跳出宏观调控不能“牵牛鼻子”而不得不“搬牛腿”的被动局面。

  CPI不涨不等于没有通货膨胀

  《浙商》:调利率就意味着要加息,加息什么时候会发生?

  卢锋:这没法预测。货币发行量30%的增幅,从来没有过。如果按历史经验,那当然非常高。现在部分农产品价格异常,就和钱多了相关。钱多了就要买商品买资产。历史上看,2007年我们的通胀压力加大,当时财政部发文给母猪上保险,都没控制住猪肉价格。最后政府是采用汇率升值,调利率,调信贷等方式按住了通胀。这次是否会这样做,还要继续观察。但我不相信这些钱半年后就自然消化的说法,过多的货币是祸害,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通常我们用CPI作为衡量通胀的标准,在不少场合CPI确实是比较适当的显示通胀指标。但是CPI并非是唯一显示通胀指标,观察通胀压力还要利用其他一般物价指数信息。

  从过去十年情况看,十多种商品和资产物价指数呈现四快四慢特征:进口品价格增长较快而出口品价格增长较慢,资产价格增长较快而商品价格增长较慢,农产品价格增长较快而制成品价格增长较慢,原料和投资品价格增长较快而消费品价格增长较慢。仅仅看CPI,甚至把CPI中一些对宏观变动更为敏感部分剔除,在解释宏观经济和设计宏观政策时也会有局限。

  践行“新36条”并不容易

  《浙商》:温家宝总理最近说,一方面担心通胀,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您怎么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

  卢锋: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有力。2009年,中国开始在总需求增量方面第一次引领全球。这并非危机期间的一次偶然呈现,而应是一个经济史新阶段的开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处于城市化高速推进和生产率快速追赶阶段,中国不缺总需求。从新世纪景气增长以来看,本币汇率调整滞后伴随外部不平衡,中国经济总体呈现“顺差型总需求偏强”格局,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力非常强。数据上,2003-2008年,GDP增长11.8%,名义GDP增长18.2%,加上汇率实际增长达到22.5%,按照这个速度,10年左右,用美元衡量的中国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浙商》:您认为民企应如何看待“新36条”的出台?据说这是为了让民资接国家投资4万亿的接力棒,那是否意味着政府仍然担心投资不足,经济后续增长乏力?而您说目前经济已经偏热,那“新36条”会不会存在变数?

  卢锋:“新36条”的出台和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可以对照着看。“非公经济36条”强调放宽准入,谁投资谁受益;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这个文件实施效果不尽理想。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较大时,由于市场化调节手段未能充分利用,这时即使上面有意放松民间投资,宽松宏观政策执行仍然可能有变数。践行“新36条”能否一帆风顺仍有待观察,当务之急是通过可操作的细则来培育市场信心。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