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浙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13:59  《浙商》

  ——玉树采访记

  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在玉树的浙商损失惨重。而面对来自外界的真诚关怀,乐观的他们正在重新起步。

  文/本刊记者 朱健 发自玉树

  青海玉树驭马持戈的格萨尔王雕塑默然无语——这位神话中的英雄脚下,是密布的救灾帐篷。

  4月21日,就在这儿,《浙商》记者遇见了同样沉默着的五金店老板张义法、建筑商朱丙畅以及他们的数十位浙江同乡。虽然在习俗、信仰上与当地的藏族同胞多有不同,但这些外来人并不是这场灾难的局外者。他们多已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十多年。突如其来的7.1级地震,让他们流离失所、倾家荡产。

  260名浙商扎根玉树

  4月14日清晨7点49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天还只是蒙蒙亮。张义法刚刚醒来,忽然床榻一阵摇晃,意识到危险来临的他赶紧拽着妻儿奔向门外,一路跑到离家200多米的格萨尔广场。

  就在这儿,他们和抱着小女儿的朱丙畅相遇,他正在寻找陪送大女儿上学的妻子。所幸母女二人恰好路过这里,找到她们并未花太多时间。然而幸运的毕竟是少数。地震之前,格萨尔广场的街头广告栏里还满是“旺铺招租”“急卖房”之类的广告,而地震之后则全被“扎西在这里”“卓玛在这里”的寻人启事所覆盖。

  “还好做生意多年习惯了早起,否则不知道会怎样。”张义法说。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地震中我们浙江老乡的伤亡率较低,仅有7个浙商遇难。” 负责统计浙商震后财损的朱丙畅翻着厚厚的一叠花名册说,“不数不知道,居然有260位浙江人在这么偏远的地方经商。真是‘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商’。”

  据他介绍,这些浙商中约有一半从事商贸业,服装、家私、五金小商品等一应俱全。从事建筑包工的也非常多,约有80人。其中做得最大的台州老板陈小得,已经由施工转向房地产开发领域。要不是地震,陈小得在建的格萨尔地下商城,年底就可以开业了。此外,物流、医药保健等行业也有浙商的身影。

  2000年初,张义法在玉树做了几年生意的大舅子建议他来这边发展,张即从浙江东阳来到玉树,租下一间店铺开起了他的“小花”五金店。“之所以不远千里来这边做生意,一是有亲友照应,二是这边开店的成本小。”他说。

  “别看玉树地处西北,现在又被地震震得一片狼藉,但以前这里一直草美羊肥,又盛产冬虫夏草,算得上是青海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说它是戈壁中的绿洲,一点儿也不过分。”张义法的同乡卢有高说。

  自救与互助

  朱丙畅和张义法在玉树已逾10年,危难之际,他们主动成立了浙商自救小组,并成为主要成员。地震发生3天以来,朱丙畅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他说,“其他人可能更少。”  

  对于玉树当地的浙商来说,这个由20名壮年男子组成的自救小组,无论在救援抢险还是灾后安顿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震发生后,刚从废墟中逃离出来的台州籍老板陈卫平、半行会二人,正要去抢救倒塌了的自己店铺中的钱物,突然接到同乡老板汤革民的求救电话——他半身埋于土中,无法脱身。二人得知消息立刻带上工具赶往现场,顾不上高原缺氧,连续挖了4个多小时,终于将汤革民救了出来。

  “就在被救上来的二十多分钟后,余震将旁边的一堵墙给震塌了,要不是他俩舍命相助,我没准就埋在地下了。”每一次说到这样的同乡之谊,汤革民都要落下泪来。

  不仅如此,自救小组还要负责救灾物资的公平分发。“只要是我厂里的人,救灾物资中一包方便面也不许拿。”由于当时物资有限,身为自救小组的领队人陈小得以身作则。

  震情稍稳定后,自救小组又冒险挖出了煤气钢瓶和炉灶,帐篷里才吃上简单的饭菜。

  “全赖附近州县的同乡接济,称多县的任文龙、任岩富两位老板运来方便面和水,还有水果和食油;同是东阳人的周锦民,也给大家送来了米面。”张义法等人介绍这些情况时,反复向外来帮助致谢。一直忙于救助的张义法,直到震后的第6天,才抽出身来返回自家的店铺。

  实际上,浙商在玉树遭受的财产损失颇为惨重,初步估计在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受灾浙商损失从十几万元到百万元不等。  

  憧憬

  4月22日,清理了废墟,张义法重新让自己的小店开张。因为灾后安顿需要,陆续有人来店里购买些尼龙绳、麻袋、小五金等用品。本来这是件令人值得庆幸的事,然而张义法却高兴不起来。“店铺所在的这幢楼房,墙面多有裂缝,已经是三级危房了,可能马上就要拆除了。”  

  《浙商》记者随即见当地十数位工商人员沿街查铺。果然,他们提醒张义法,由于建筑濒临倒塌危险,必须锁上店门,勿让顾客进入。对此张也显得无可奈何:“确实不安全。我们守店的时候也都站在门外几米,政府要拆建其实也是对的。”

  然而,要拆迁,就没地方放存货,这又让张义法遇到了难题。此外,卢有高和五金店老板潘娟娟等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当《浙商》记者就此问询来访的工商行政人员时,得到的答复是:“人身安全是首要的。之后行政部门会对商铺的存货问题予以充分考虑,尽可能在解决了安置问题后再执行危房拆迁。”

  《浙商》记者在参与抢险救灾的工程兵某部了解到,地处高原的玉树地区,因其气候等原因,适合建筑施工的时间在9月份之前。如要在短短半年内完成灾区房屋重建工程,那么危房的拆迁则已迫在眉睫。

  对此,张义法无奈地表示,为今之计只能边找地方存货,边低价出货。一天之内,他以成本价卖掉了两台柴油电机:“不管多少,能卖掉尽量都卖掉,这样总比倾家荡产要好。”

  此外,张义法、朱丙畅等人还将希望投寄予家乡:“最终还是要依靠政府。如果玉树当地政府无暇兼顾,我们只能恳请浙江老家的政府,能给予我们这些赴外浙商以关怀,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

  “我们都是老玉树人了。”20年前就来到此地的朱丙畅,甚至娶了一位藏民妻子。而这也非个例。

  “较早来的人和当地人结婚的很多,我们都打算扎根在玉树了。”朱丙畅还想把玉树盛产的虫草、牛羊以及藏獒卖到全国。“之前也有当地人零零散散地在做,如果有外来资本的介入,在品牌和包装上多下功夫,提高附加值,这个生意前景一定会好。”

  据《浙商》记者了解,朱丙畅已经参股了当地的“岗雪斯诺”虫草品牌。岗、雪、斯诺在藏语、汉语和英文中都是雪的意思,寓意就是产自高原雪山的虫草。“从藏区走向全国、全球”,朱丙畅对震后的生意已经开始憧憬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