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月度动态播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 20:17  《小康·财智》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4月中,国家和地方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精确打击”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行为,使得4月全国楼市可以明显分为上下半场,上半月还在延续3月的火爆持续上涨,而下半月,随着调控政策狂风暴雨式的出击,市场急速降温。

  与此同时,新政也加剧了全国楼市的区域性分化。由于前段时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市场对政策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市场观望情绪率先形成。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结果表明,与新政出台前相比,新政出台后,一线城市日均成交量大幅下挫35.09%,而二线城市上涨了17.82%,三线城市基本上暂时还未受到影响,日均成交量环比上涨40.79%。

  目前,多个城市量减价不减的情况标志着市场观望和相持的状态基本成型,后市如何还要看调控政策接下来的走向,以及现有政策的执行效果。

  上海

  抢购变观望

  开发商或将率先妥协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住宅市场成交量达12706套,小幅上扬3.71%,成交均价为1460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16%。不过,在楼市新政出台后,上海楼市的火爆场面已经发生了急速逆转。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楼市新政出台后的第一周,上海住宅市场共成交2606套,环比上周下跌31.92%,但是,成交均价并未松动,达14866元/平方米,环比上周上涨0.96%。

  量跌价滞,市场迅速降温,成交量大幅下滑,观望情绪浓厚。据4月末焦点上海房地产网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被访者对后市“看跌”,逾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并不是购房时机,另有3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再看看”;仅有11%的投票者认为可以入市购房。

  与此同时,开发商也在静待其变。上海官方楼市交易系统“网上房地产”的统计资料显示,到5月5日为止,上海全市的商品住宅项目中,已领取预售许可证但尚未开盘的项目总数多达18个,涉及可售住宅共7105套共计近70万平方米。

  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上述18个项目基本将在5月开盘入市,再加上原本就计划在5月份推出新房源的80个楼盘,5月份的市场可能由此前的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届时一些资金比较紧张或后期销售压力较大的项目或将率先降价,上海楼市或将提前迎来拐点。

  海口

  数据非常可观

  现实不容乐观

  受楼市新政影响,再加上海口房产进入传统淡季,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但是海口商品房市场却在销售数据上惊现“暴涨”。海南搜房网统计信息显示,4月海口商品房成交11300套,同比3月份的2728套,增长了314.22%。并且,本月上旬海口商品房销量还处于低迷状态,但中旬一过,销量数据开始迅速提升,从17日到30日,短短的14天时间内,海口商品房的成交量高达9063套,成交套数占整个4月份的2/3还多。

  从数据来看,海口商品房成交量和销售面积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特别是月底三天时间里海口商品房成交量达到了井喷状态,但是月成交均价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海口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做好海口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的衔接工作,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务必于4月30日前将已经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完毕。因此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要求将以前已签订但未备案的合同进行集中备案,4月海口的交易数据不代表真实成交量。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五一”春季房展会就是一个缩影,现场成交稀少,4月末海口成交大增或许可以看成是强弩之末。

  武汉

  新政后成交不降反升

  开发商打折快跑

  新政出台后,与全国楼市成交下滑不同,武汉成交量不跌反涨。据武汉市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统计,4月份,该市商品房共成交16153套,其中,新政出台后的下半月成交8921套,比上半月增长23.35%;成交均价6800元/平方米,比上半月涨了4.98%。

  武汉楼市表现如此“惊艳”,开发商的快速应对是最大因素,相较于2008年调控伊始的集体观望等待,本次调控政策一公布,没有任何犹豫,武汉众多项目集中放盘争抢先机,同时,几乎所有项目开盘价格都比前期宣传价格下浮10%左右,各种变相的优惠措施迅速增多,公开折扣最大可达9折。对买房人来说,此前开发商捂盘惜售,如今可选优质房源增加,且价格还有商量,大批前期积累客户还是选择了出手,加之银行并未完全卡死信贷,因而推高整个楼市成交。

  不过,五一期间日成交量仅200多套,与4月日成交量400套以上相比,打了对折。业内人士称,武汉不属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地区,调控力度不好预测,整个市场走势并不明朗,虽然当前武汉房价仍然坚挺,但如成交量持续下跌,房价势必调整,拐点在5月份出现的几率不大,可能要到下半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