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零排放的创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17:54  《绿公司》杂志

  微处理器曾是个奇迹,个人电脑曾是个奇迹,互联网也曾是个奇迹。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是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奇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技术创新,探寻全新的能源系统,并在资本、市场和政策上结成整体行动。

  文 ︱ 比尔·盖茨

  近年来,我所做的工作大多与帮助世界上最贫穷的20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关。我发现能源与气候对我要帮助的人们极其重要。

  日益恶化的气候对于他们,意味着连年颗粒无收,意味着饥馑和动荡。此外,能源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级文明建立在能源进步的基础上。19世纪初煤炭动力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20世纪初电价快速下降是家电设备出现的先决条件。富裕世界里,电的存在让一切变得美好。然而,随着电价降低,我们受到一个新的制约——二氧化碳。

  人类每年排放总量超过260亿吨的二氧化碳。美国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为20吨,而在贫困国家,排放量则少于1吨。平均而言,全球人均年排放量约为5吨。二氧化碳正在使我们的星球越来越热。当生态系统无法适应这些气候变化时,自然就会崩溃。

  目前,我们仍无法确切地计算出全球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的关联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氧化碳的增加对自然环境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零排放”的可能性

  我曾多次询问世界顶尖科学家:“我们真的必须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接近零的水平吗?我们能否只减去一半或四分之一?”他们的回答始终是:“如果二氧化碳没有降到接近零的程度,温度还将继续上升。”对于人类,这是个巨大的挑战。要让12英尺高的卡车从10英尺高的桥下通过,我们可以压缩卡车高度,但要解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减排就必须降到零的水平。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都在增长。要使其降至为零,我们必须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我们必须使二氧化碳排放趋势从快速增长转变为下降,再从下降一直变为零。

  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公式:Total CO2=P×S×E×C(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世界人口(P) ×各种服务(S)×每项服务的能耗(E)×单位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C)),我们知道,要想让二氧化碳排放量变为零,取决于人口、数量、平均每人所享服务、平均每项服务所需能源以及单位能源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这个等式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是四个因子的乘积。因此,只要四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变成“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就会变为“零”。

  究竟哪个因素能被归零呢?

  首先是人口。全世界现有68亿人,且这一数字正在向90亿迈进,约为现有人口量的1.3倍,这个数字无法减少。

  第二个因子是我们所使用的服务,它包罗万象,比如食品、服装、电视、取暖等。它们都是有益的,脱贫就意味着把这些服务提供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提高这一数字是件好事。在富裕世界里的10亿人或许能够减少其服务使用量,但这一数字的平均值每年都在增长。总体而言,每个人所享用的服务将至少翻一番。

  E表示效率,即每项服务所需能源。通过各种发明,很多服务所需能源都可以大幅下降,一些服务的能耗甚至已经降低了90%。但也有其他一些服务,比如化肥制造或空运相关服务,其改进空间非常小。所以从乐观角度看,总体而言,我们能够减少3-6倍能耗,但无法将其归零。

  从上述三方面努力,我们大致能将碳排放从260亿降至130亿吨,但这并不足够,我们需要的是“零排放”。

  最后一个因子是单位能源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使得碳排放为零,我们需要一个能源“奇迹”——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全新的能源系统。

  我使用“奇迹”一词,并不是指这不可能出现。微处理器曾是个奇迹,个人电脑曾是个奇迹,互联网也曾是个奇迹。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是能源奇迹。但我们面临一个问题:“通常我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而现在我们的时间不多 了”。

  探寻能源“奇迹”

  我们需要的能源方案必须规模惊人且绝对可靠。潮汐能、地热能、聚变能、生物燃料,这些都可能有助于实现零排放,但目前看来它们还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标准。我们需要从矿物燃料、核能、太阳能、太阳热能和风能五个方向去寻找可能性。

  煤和天然气都属于矿物燃料。要实现其“零排放”,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我们需要把燃烧后从烟囱里排出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加压变成液体后,放置在某个地方,然后祈祷它会在那儿一直安分地待下去。现在,一些试验性技术已可以达到回收60%到80%二氧化碳的水平,但要使其上升到100%的技术则十分复杂。另外,就何处安置这么多数量的二氧化碳人们也很难达成一致。这是一个长期的储藏任务,谁能保证安全?

  核能的“零排放”也有三大问题:首先,其成本非常高;第二,安全性也是一个问题;第三,尽管核废料数量并不大,但其处理还存在许多疑虑。

  太阳热能,太阳能发电和风能——这三种能源的能量密度要远小于矿物燃料和核能,但它们是间歇性的。风能和太阳能时有时无,所以必须保证在不刮风或阴天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能源。

  我遍览了所有类型的电池产品,包括汽车、计算机、电话、手电以及其他用电池的物品,然后将它与全世界所使用的电能总量相比较,我发现现有电池的储电量也只能供给人类不到十分钟的消耗。解决电池的问题并非不可能,但也绝非易事。

  我们需要一块无与伦比的电池。

  核电“梦幻技术”

  难道“奇迹”就不能发生了吗?实现“奇迹”需要成百上千的企业共同努力。事实上,比尔·格罗斯(世界著名投资公司PIMCO的创始人和CEO)、维诺德·科斯拉(太阳微系统创始人)以及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已在为此奋斗。

  我和纳森·梅尔沃德(微软前CTO,智力风险投资公司CEO)正在支持一家从事核能事业的公司,从事“行波反应堆”(Terrapower)研究。这或许让人惊讶,但在核能领域确实已涌现出一些创新。

  一般核反应堆通过燃烧“铀235”来获取能量,铀235在天然铀中只占1%。而在“行波反应堆”的研究设想中,我们将“铀238”燃烧99%,而不是将铀“235”只燃烧1%,这是一种疯狂的想法。实际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始终无法正确模拟出其可行性。随着现代超级计算机的出现,已经可以模拟这一过程。只要有正确的材料途径,它就可以实现。

  如果“行波反应堆”研究能够最终成功,那么“零排放”奇迹就能实现,因为99%的铀原料会被燃烧,所以成本被大幅降低,核废料很少,而且我们还可以把现有反应堆里的剩余废料作为燃料继续使用。据我了解,仅美国肯塔基州帕度加气体扩散厂的核废料就可供美国使用200年,而海水提铀的方式能够确保远远长于200年的能源供给。

  当然,“行波反应堆”只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成千上万个方案中的一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在能源变革的各个方向都做出努力,而不能因为巨大的挑战而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

  “零排放”的整合路径

  短期内,在没有更好的能源替代情况下,我们仍应当采取增强能效的措施,启动减排工程,因为我们排放的越少,二氧化碳总量就会越小,温度就会越低。当然这些工作并不能让我们一直达到最终的减排目标。

  我们还必须全力以赴地实现“零排放”,我们可以通过企业、试验性项目、管控措施等方面的变化来促进突破。有很多不错的书都曾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比如阿尔·戈尔的《我们的选择》和大卫·麦克伊所著的《可持续能源对温室气体说“不”》。

  很多人都说到2050年,人类必须减排80%二氧化碳。达到这个目标非常重要,而发达国家,包括中国等,都必须完全转变发电模式。我们现在就处于向全世界寻求“零排放”技术的过程中。发明这样的一种技术是非常切实的愿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愿望,那20亿穷人中的绝大多数也将会生活得更加糟糕。

  那么现在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为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各国首脑不应仅仅讨论二氧化碳,而不关心技术的创新。目前,我们对创新技术的投入仍处于极低的水平。其次,我们确实需要市场的驱动——碳税、资本和贸易以及其他可能释放价格信号的因素都应被利用起来。最后,我们需要把信息传播出去。我们需要让能源对话变得更理性、更易于理解,并促使政府采取措施。

  实现能源“零排放”是一个很重要的愿望,我相信我们能实现这个愿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